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公安交警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疫情防控与春运交通安保工作统筹部署,迅速反应、措施有力、协同到位,筑牢疫情不蔓延不扩散的“红线”,守住春运交通安全的“底线”。
(一)精心组织,领导率先垂范。市委书记丁红都、市长林涛、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林少威等领导多次深入各省际联合检疫站,检查督导抗击疫情工作,慰问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市公安局班子成员、市交警支队班子成员经常赶赴一线,鼓舞斗志,提振士气,与抗疫民警并肩作战,做实做细各项防控工作。3个省际联合检疫站高规格配备组织领导,调集充足警力,严查入省车辆及驾驶人。市区设立的5个联合检疫站,严查进入市区的车辆,严格登记,落实劝返制度。各站均设立临时党组织,成立了党员、团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民警、辅警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二)多措并举,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严格执行“四个必查”和“六个一”登记制度(即车牌号、目的地市、出发地市、随车人数、联系电话及驾驶员签名),不断改进查控方式,通过增加警力、增设检查通道、开展复式查验、扫码登记等方式,加快检疫检查速度,提高检查效率,最大限度避免拥堵。同时,利用各省际联合检疫站前方及高速公路沿途的电子显示屏开展广泛宣传,提示途经车辆做好检疫准备,减速防范追尾事故。同时,在每个省际联合检疫站预留紧急通道,优先保障救护车辆、防疫车辆和运送医护人员、药品器械、民生物资等车辆通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出行和生活物资运输。2月7日起,全市3个省际联合检疫站开始使用“粤省事”小程序登记,并提前在检查点前方设立扫码点,让待检车辆提前用手机扫码,大大节省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高速一大队提前在距离粤赣高速省际联合检疫站10多公里的上陵停车区设置扫码点,并在长下坡危险路段采取坡顶管控车辆方式,让车辆提前降速通行,严防发生交通拥堵和恶性交通事故。该做法成效明显,得到省交管局的高度认可,省交管局要求各地学习我市高速一大队关于高速公路车辆“前端扫码待检法”的经验做法。
(三)精准防控,强化科技力量支撑。交警支队大数据抗击疫情专班进一步强化科学研判和科技支撑,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信息保障、强化大数据研判三项举措,从紧从快、落实落细各项科技抗疫措施。一是启动一级保障响应。有序运行六合一平台、集成指挥平台、鹰眼等系统网络保障服务工作,落实保障人员24小时响应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和对相关网络设备的维护和保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升级、跟进,全力保障疫情期间通讯和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派出精干力量加大对集成平台APP的推广和应用,为一线民警抗击疫情和执勤执法提供精准科技工具。二是强化大数据研判。大数据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加强与市局技侦部门协作,通过建立大数据模型,分析研判排查近15天内有“疫区居留史”“疫区旅游史”等与河源市有关的车辆和人员信息,并向省局业务部门获取5万余台重要防控车辆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碰撞等科技手段,将有效数据推送到鹰眼平台,确保一线民警可以精准锁定驾驶人及车辆的行驶轨迹。加强与省厅的沟通联系,为各联合检疫站一线执勤民警配备鹰眼系统,为非民警工作人员开通500个互联网版鹰眼账号。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公安交警共利用科技系统和手段检查车辆26万余辆次,协助检查人员726832人次,先后排查推送来自疫区车辆7422辆次。
(四)防护到位,确保自身安全。把一线警力的健康和安全放到重要位置,加强思想动员,督促严格落实“四个一”要求,即上班前对民警、辅警及其他工作人员测量体温一次,对办公区、生活区每日消毒一次,对民警、辅警及其他工作人员外出及接触人员了解一次,对民警、辅警及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做好疫情防控检查、教育一次,坚决防止疫情在交警队伍内部传播扩散。加强基层一线执勤交警、辅警防疫防护物资保障,争取统一配备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手套和洗手液、消毒液、药品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持续强化一线执勤民警、辅警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和技能训练,集中学习《公安民警辅警在执法执勤中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知识,教育帮助民警提高病毒防范意识,增强自身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