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信息> 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公开> 服务保障信息
市图书馆新馆:打造文化精品 惠及全市读者
发布日期:2017-10-09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编者按: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指出,实现率先振兴,优秀文化是引领。去年12月,市民热切期盼的“三馆一园”——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和河源先贤雕塑园落成并启用,以及市文化馆升级改造。作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文化河源建设的惠民工程、河源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三馆一园”的建成,不仅补上了我市文化设施短板,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标志着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迈上了崭新阶段。
时至今日,以“三馆一园” 为标志的品牌文化设施在服务社会、提升市民素质,打造展示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窗口,成为全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等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成效如何?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机,本报记者对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三馆”启用、完成改造提升以来展现的文化魅力进行追踪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几大文化精品对促进我市文化事业、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发挥的作用,以及满足市民精神需求、赢得市民口碑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今年十一长假,市图书馆成了市民休闲阅读的好去处。为丰富假期市民文化生活,市图书馆精心策划了中华颂·有声诵读、爱玩书“点读绘本”、玩具乐园等47项活动。
自去年12月,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启用以来,作为河源市的文化设施地标之一,不仅在选址、建筑、布局、设计、功能等方面,都达到了省内图书馆一流水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建筑布局和独特的风格,不仅为河源广大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还提供免费、全面、周到的贴心服务,让市民共享本市图书资源的同时,还能共享全省优质图书资源。每逢假期,市图书馆给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将广大读者凝聚到一起,共享文化大餐、提升文化素养,对全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8月底,国家一级馆评估组专家给予市图书馆新馆高度点赞:“河源市图书馆新馆出类拔萃,已经达到省内一流馆的水平。”市图书馆新馆已经成为我市城市新地标、文化新品牌,成为市委、市政府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以“两大国标”为核心,打造文化精品

市图书馆新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客家文化公园内,整个项目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以客家五凤楼为原型进行设计建造,充分展现了河源深厚的客家文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不仅投入2.2亿元资金,而且提出了高标准的目标:要以国家一级馆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以争创建筑工程鲁班奖为质量标准进行招标建设,将市图书馆新馆打造成为集文献收藏、知识信息传播、咨询服务、书刊阅览流通、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造就了设计独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市图书馆新馆。目前,馆内设置了中文借阅区、少儿天地(包括幼儿阅览区、少儿活动区、少儿阅览区、动漫图书室)、期刊阅览区、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支中心、古籍典藏室、多功能报告厅、展厅、会议室、培训室、书画室、视障阅览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新馆、密集型书库等功能区,同时还有咖啡厅和员工餐厅。
市图书馆新馆不仅各项功能设施齐全,而且基础业务建设实现新突破。市委、市政府对图书馆建设经费实行财政全额供给,其中市图书馆新馆的建设经费从2012年起纳入市财政预算安排,2013年至2016年市财政共安排图书馆建设资金2.36亿元,其中新馆建设资金2.2亿元。
同时,运营经费投入逐年上升,2013年至2017年,市财政共安排购书经费1000多万元。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入藏新书362911册,纸质图书总藏量达590930册,电子文献485905种(件),有效保障了图书馆免费开放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较好地满足了河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以读者满意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

市图书馆新馆开馆仅半年多,外借文献量突破百万册次,馆藏总量突破百万册,参加读者活动人数突破百万人次,进馆人数突破136万人次,书籍借阅量突破百万(其中纸质书籍借阅突破70万册次,电子图书借阅量突破70万次),读者群众快速成长、进馆人数呈井喷式上升。
这些显著成效,离不开市图书馆以读者满意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等措施。
一是坚持提供免费、全面、周到服务。作为公益性文化窗口单位,市图书馆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把读者满意度作为检验日常工作的标准,确保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自去年12月28日开馆以来,市图书馆新馆实现了对社会全面免费开放,办证免费并免收押金,现有中文阅览区、报刊阅览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少儿天地、视障阅览室、古籍典藏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对外免费服务窗口,同时,市图书馆新馆实行全年开放、节假日照常接待读者,每周开馆时间72小时,并实现夜间开放2小时以上。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市图书馆新馆加入省、市图书馆联机编目系统及数字资源共享体系的同时,积极创新扶持机制,逐步推行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即以市图书馆新馆为总馆,通过协调沟通,与五县一区图书馆、5所院校、14个社区图书馆(室)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书,组建了由五县一区图书馆、街道、社区图书馆服务点及院校图书馆为成员的河源市图书馆联盟,初步完成了统一管理、统一借阅,还与部分分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实现了图书馆资源效益最大化。
目前,市图书馆新馆正在不断完善这一体系,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至2018年底,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市、县区图书馆、直属分馆“一证通”,统一编目、统一管理,最终实现通借通还,为广大河源读者带来更多便利。

借助社会多方力量,打造行业新标杆

今年6月23日,市图书馆在成立河源市图书馆理事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市图书馆学会。学会成立后,把社区、企业、乡镇、农村、学校、部队等社会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室)组成一个联盟,以市图书馆中心馆为核心,带动周围数量庞大的图书馆为市民服务、为整个城市服务。
同时,市图书馆还积极与读书组织、朗诵协会、专业团体、法律咨询、学校等社会力量合作,借力社会资源,开展读书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市图书馆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类主题活动、系列活动的举办形式,不断提升图书馆社会化水平,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图书馆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
据了解,自开馆以来,市图书馆新馆在基础设施建设、馆藏建设、队伍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种新闻媒体及网站的报道达200多件次,极大地丰富了河源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推动市图书馆成为行业新标杆。

信息来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