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共促消费公平”主题,多措并举大力开展2022年“3·15”消费维权系列活动,深入开展质量整治提升活动,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开展形式多样“3·15”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科学文明消费理念,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开展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一是结合我市产业质量服务需求,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强化工业产品、危化品及生产许可证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检查生产销售单位960家次;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问诊治病”活动,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450份。二是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食品掺杂使假问题整治,持续治理“两超一非”问题,开展春季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等,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共出动检查人员4053人次,全覆盖监督检查学校食堂907家、学校周边餐饮单位372家、学校周边食品销售单位517家、校外托管机构27家,立案查处7宗。三是开展药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对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和抽检,依法保障公众使用药械安全。
二、开展打击侵权假冒行动,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一是开展3·15系列打假专项行动,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商品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及销售“三无”产品等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以化肥、农膜、农机用油等农资产品为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无照经营、虚假宣传、未明码标价等行为。三是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各类生产销售侵权假劣商品违法行为,及查处价格、不正当竞争、违规直销等违法行为,开展保健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四是开展打击体系认证虚假认证、买证卖证违法行为,加大网络平台、广告监管力度,查处网站刷单、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商品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五是严厉查处经营过程缺斤短量、使用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未按规定安装维护锅炉压力容器、翻新充装销售问题气瓶等违法违规行为。六是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特别是侵犯冬(残)奥会有关标志和吉祥物专用权行为。共出动检查执法人员663人次,开展专项检查155次,开展宣传活动44次,立案查处涉嫌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案件6宗。
三、开展侵权假劣产品销毁,震慑制假售假嚣张气焰。由市、县“双打”办牵头,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烟草等职能部门对2021年以来收缴的卷烟、食品、假酒、医疗器械、化妆品、燃气器具、电子产品、中药饮片、塑料制品、教辅资料等等侵权假劣产品进行集中销毁,极大地震慑了制假售假者的嚣张气焰,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四、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营造共促消费公平氛围。一是多种形式开展3·15活动宣传,通过户外LED广告屏、河源日报社、河源广播电视台、河源市场监管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相关宣传,发布消费警示提示、公示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引导和支持广大消费者理性安全消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高效受理12345平台和全国12315网络投诉平台转办的投诉举报,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2012件,办结1763件,办结率达到87.6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3.13万余元。三是丰富宣传形式,集中广泛宣传推介“经营者放心消费承诺”“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两项活动,不断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意识,营造我市消费放心环境。全市现有566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单位、299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单位。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协调抓总和“双打”主力军作用,共查处各类案件339宗;牵头组织开展侵权假冒产品销毁活动6次,共销毁侵权假冒产品货值近3800万元。
(市市场监管局综合科张奕聪 戴小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