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现场展示服务技能
月嫂请不到,或怕请到不负责任的保姆,怎么办?日前,河源市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正式启动,将为市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启动仪式现场,河源家协与深圳家协签订融湾协议,河源市人社局与省外人社部门签订战略协议,河源市人社局与部分我市家政企业签订创业贴息贷款协议。
接下来,市人社局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政服务重要论述,立足服务河源、输送粤港澳大湾区理念,高质量高标准实施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品牌创建、权益保障四项专项行动计划,抓好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四个重点培训项目,促进我市劳动力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解决长期以来家政服务领域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家政服务需求;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使家政工程成为城市文明浸润滋养农村文明的桥梁。
实施专业化标准化服务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副会长李丽蓉表示,河源家政服务行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就要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标准,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再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高质量人才。要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优化家政服务行业结构,实施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市快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梓鸿说,目前家政服务的需求量大,但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因此我们提倡制定一套标准,对服务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帮助更多劳动者尤其是女性同胞提高技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优秀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
市爱家一百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泽辉说,作为家政服务企业,将通过技能培训,让一部分有追求的劳动者通过家政行业走向小康生活。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生活需求,做好服务工作,服务更多的客户,满足河源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需求。
加强家改服务从业人员两地流动
在启动仪式上,河源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与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签订了融湾框架协议。
协议规定,双方在市场景缺的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领域进行培训合作,加强经验交流、培训互认、标准共建,提高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满足市场对高端家政服务的需求。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将引荐本地区家政服务企业的先进技术、经验、师资等培训资源在河源落地。河源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将定期输送本地区家政从业人员给深圳地区家政企业,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将定期输送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给河源地区家政企业。
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会长孙景涛表示,希望两地加强合作,把深圳先进的培训标准、服务标准融入河源的培训体系,利用市场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带动人力资源在两地流动。
河源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许建青表示,通过签订融湾框架协议,3年内,河源每年将为深圳输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500人次以上,同时,深圳也将会输送高端家政服务人员到河源,加强双方人才流动,促进河源家政服务企业服务专业化标准化。
加强际交流为河源输送家改服务从业人员
启动仪式上,市人社局与河南省许昌市人社局、贵州省六盘水市人社局签订了南粤家政开发与就业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规定,河源市人社局争取每年在许昌、六盘水举办家政专场招聘会至少一场,负责定期传输家政企业最新招聘岗位信息。许昌、六盘水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倾斜性向河源企业推荐当地家政服务求职群体及农村劳动力,争取每年集中组织一批家政服务劳动力到河源企业就业。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熊代恩表示,根据此次签订的相关协议,六盘水将会培训更多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输送到河源。也希望通过双方合作,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向粤港澳大湾区家政服务标准看齐。同时促进解决六盘水市贫困劳动力脱贫问题,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短评
实施“南粤家政”工程
促就业惠民生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要求,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广为的部署,河源市人社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省率先启动“南粤家改”工程,志在将其打造成为与“粤菜师傅”工程相得益章的重大民生工程,使其成为促就业、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有利于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保障其就业权益,唤起社会认同感,使家政服务业成为受人尊重的体面职业,使家政工程成为“城市文明浸润滋养农村文明”的又一举措,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市人社局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围绕新形势下“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迫切需求,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大湾区最高最好最优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标准制定、技能培训、职业评价、促进就业、诚信建设、品牌创建等工作,必将加快推进河源家改服务业这一“幸福产业"标准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有利于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将助推河源融湾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南粤家政"工程,市人社局从全局的高度,全面、系统实施四项行动计划,落实四项重点培训项目,工作有目标、有抓手、有力度,通过标准化人オ培训体系建设,加速我市家政行业转型升级,必将推动河源市“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南粤家政”工程成为惠及河源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
相关链接
实现“七个3”目标
《河源市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方案》解读
到2021年,创建省级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3个,建设市级家政服务就业实训中心30个,建成扶持家政服务龙头企业30家,创建家政服务品牌30个,孵化家政服务实体创业300家;每年开展家政服务技能技术提升培训3000人次以上,三年带动就业创业30000人次以上。
四项行动计划
(一)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在河源市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七楼建设河源市“南粤家政”训练服务基地,打造我市聚集家庭和家政服务实体超市,2020年,将把河源市“南粤家政”训练服务基地打造成省级职业培训示范基地。
发挥河源技师学院、龙川和紫金技工学校培养培训主阵地作用,根据市场需求至2021年前开设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家政服务类专业4个以上,创建2个以上家政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省级重点或特色专业。
到2021年,创建省级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3个,建设市级家政服务就业实训中心30个。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模式,推动河源技师学院、龙川和紫金技工学校、培训机构与家政服务社会组织、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共建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联盟,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实训、招生就业、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紧密合作。至2021年,打造4个以上校企合作示范项目。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先进家政服务培养培训成熟模式,积极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家政服务培训机构在我市落地,着力开展市场紧缺的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领域培训合作,加强经验交流、培训互认、标准共建,提高我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满足市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端家政服务的需求。
按照省以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领域为重点的技能培训标准及大纲,开发适合我市的专业培训教材和职业培训包,明确培训内容和课程规范等。建立完善家政服务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层次技能人才评价方式。
(二)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广泛收集发布家政服务行业空缺岗位信怠和求职人员信。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家政服务超市建设,打造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全市每年组织举办“南粤家政"专场招聘活动10场以上。
为有创业意愿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提供项目推介、创业指导、融资对接、补贴申领等公共创业服务。至2021年,每年实施家政服务技能技术提升培训3000人次以上,三年带动就业创业30000人次以上。
建立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深度对接促进就业工作机制,重点建立家政扶贫对接帮扶机制,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培训就业支持力度。推动我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家政服务劳务结对不少于10家,支持建立家政扶贫输出基地,把家政服务纳入技能培训重要内容,每年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家政服务从业人员2000人次以上。
(三)品牌创建行动计划: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推动家政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组织开展一批家政品牌创建活动,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至2021年全市培育扶持家政服务龙头企业30家,创建家政服务品牌30个,打造"一县一品”"一县多品”或"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等地方特色家政服务品牌带动家政服务行业发展。
鼓励各地政府、社会组织和家政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全省性家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开展1次以上全市性或地方性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深入挖掘我市家政服务领域的典型模式、典型事迹和人物典范,至2021年,推选100个家政服务明星,遴选3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四)权益保障行动计划:加强对家政服务市场的引导和监管,开展家政服务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体系。成立全市性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加强家政服务劳动保障和权益维护。
建立家政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和雇主三方信用档案登记查询的省、市对接平台,推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实名制管理,实行居家上门“服务证"制度,至2020年12月底前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家政服务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将家政服务诚信记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和规范守信主体"红名单”、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
四项重点培训项目
(一)母要服务培训项目:以促进妇女就业为重点,对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家庭幼儿照护的,组织开展从心理到技能的中短期技能技术培训。鼓励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与家政服务企业、月子中心、医疗机构合作,引入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模式、评价体系和服务标准,促进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教学培训与实操培训紧密衔接,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到2021年,每年全市组织开展母婴服务类技能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
(二)居家服务培训项目:适应不同层次家庭对家政服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促进劳动力就业为重点,普遍开展普及型、基础性的家政服务技能技术培训,加快开展专业化、复合化的中高级引领培训。依托现有技工院校、社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家政服务员技工教肓和技能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到2021年,每年全市组织开展居家服务类技能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
(三)养老服务培训项目:适应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养老护理培训。广泛引导失业人员特别是城乡就业困难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技工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推进技工院校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到2021年,每年全市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类技能技术培训500人次以上。
(四)医疗护理服务培训项目:以满足医疗机构和居家医疗护理需求为导向,开展专业化、精细化培训,打造一支与护士队伍相匹配的医疗护理员队伍。鼓励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积极开展医疗理员培训。引导培训机构与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合作,提高医疗护理员实操技能。到2021年,每年全市组织开展医疗服务类技能技术培训500人次以上。
政策原文: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河源市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