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信息> 就业创业信息公开> 就业创业工作动态
划重点:2024年河源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方案来啦!
发布日期:2024-08-07 09:13:34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日前,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2024年河源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方案》,以“助力攻坚 就创青春”为主题,于7月-12月在全市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聚焦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就业服务需求,提供招聘对接、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不断线就业服务,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实现就业创业。

行动服务对象

  一是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是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青年(包括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

 行动内容

开展政策落实落地行动

  广泛运用各种媒介,集中发布公开信、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清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就业创业服务清单,为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求职指引和便利。加强政策服务清单梳理和解读宣传工作,明确政策内容、补贴标准、申请流程等,开展“看得懂、算得清、办得明”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进一步畅通政策落实渠道,实施直补快办,及时兑现政策待遇,提高政策落实率。

开展实名就业服务行动

  各县区要建立完善2024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和登记失业青年实名台账,及早锁定服务对象,及时跟进求职登记小程序、公共就业服务云平台等登记情况,逐一联系、全面摸排、及时记载、动态更新,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做到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开展集中帮扶,根据就业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普遍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开展困难帮扶专项行动

  将脱贫家庭毕业生、低保家庭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和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按照“一人一策”要求,推进实施分层分类就业帮扶,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见习,促进尽快就业创业。根据困难程度、就业能力、服务需求,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稳定性强的就业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

开展“一站式”服务行动

  大力优化就业政策经办服务,普遍设立青年就业服务窗口,推进档案转递、补贴申领、社保缴纳、落户手续等政策服务“一件事打包办”,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提供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依托“家门口”就业驿站、零工市场等平台资源,建设青年就业服务驿站,提高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对就业服务的感知度。

开展精准招聘匹配行动

  加密招聘服务活动频次,加强对本辖区未就业毕业生结构性分析研判,根据毕业生专业特长和就业意愿,广泛收集针对性强的就业岗位,开展专业化、行业性、分区域的招聘活动,依托省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加大岗位余缺调剂和发布力度,积极运用直播带岗、“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人岗对接效率。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区招聘活动,动员辖区内失业青年参与,方便他们求职应聘。未就业毕业生较为集中和用工密集的县区每周至少举办1次线上或线下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确保周周有招聘、活动不断档。

开展就业能力提升行动

  聚焦未就业毕业生求职需要,用足用好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服务手段,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组织开展模拟面试、职业规划、企业参观等体验活动,增强求职适应能力。积极提供培训服务,开发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

开展促进就业见习行动

  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募集见习岗位,鼓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见习岗位,提升见习岗位质量,力争募集见习岗位数和组织就业见习人数达到目标任务。

开展就业权益保障行动

  持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大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纠正户籍、性别、学历等就业歧视,严厉打击就业招聘中的各类违法行为,及时清理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保障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合法就业权益。加强侵权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发布黑中介、传销、借贷等招聘求职陷阱提示,加大防电信诈骗宣传,帮助毕业生提升防范就业风险意识。指导督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加大信息审核力度,严格规范招聘信息采集,及时清除各类虚假信息。

开展就业宣传引导行动

  紧扣行动主题,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微信、抖音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强化青年就业典型引导,广泛宣传服务重大战略、投身生产一线、主动创业创新、扎根城乡基层的青年先进事迹,全方位展示新时代青年人就业创业的精神风貌,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引导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建功立业,营造“求职不必去远方,就业创业在家乡”的良好氛围。



供稿人:林纯

校对责任人:刘志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