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信息> 就业创业信息公开> 就业创业工作动态
前三季度全市就业工作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发布日期:2020-11-04 11:16:13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斗争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叠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局势更加严峻复杂,对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前三季度,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延续稳步回升势头,各项就业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就业局势呈现出总体可控、持续向好的态势,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一、基本情况

(一)就业局势平稳可控。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469人,同比下降1.4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城镇登记失业率2.61%,控制在3.0%的目标范围内。一是深入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2-9月,全市累计为企业减、免、延、缓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达6.11亿元,全市共为340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946万元,受益职工72587人;共为97家受影响企业发放失业保险费4571万元,受益职工16565人。二是全面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1-9月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656人次,直接带动就业创业超过5000人就业创业;开展“南粤家政”培训6404人次,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2万人;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00人次;开工建设“河源家政一条街”,致力打造一个集家政展示、家政交流、公共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家政服务示范区,力争11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全力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全市拿出330个公务员岗位和476个事业单位岗位招聘大学生,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2场,促进高校毕业生有序就业。全市1.1万名中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已基本实现就业;全市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向的贫困人员实现就业27479人,就业率98.69%。四是扎实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省厅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线上培训模式,开展企业职工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1-9月,全市各类企业职工线上适岗培训备案10.02万人,已发放培训补贴1193.37万元。

(二)社会保险运行稳中向好。截至9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参保230.72万人次,比上年底增长3.47%;全市社保基金征缴总收入44.42亿元,同比下降18%,主要原因为实施社保费减免政策。一是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省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做好养老金年度调整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加快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二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实现网上申领,全市共发放失业补助金98.6万元。惠及1510人。

(三)劳动关系保持平稳和谐。1-9月,全我市共立案处理各类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121宗,共为635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或克扣工资待遇等205.15万元,案件结案率达100%。劳资纠纷案件同比虽有增加,但主要以个体投诉案件为主,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劳动关系保持平稳可控。一是加强疫情期间劳动关系处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涉疫情劳动关系系列政策文件,对劳动关系处理、工资支付等问题,严格按照文件指引落实。二是建立企业裁员和劳务派遣企业每日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及时研判分析形势。三是推广劳动保障监测网络平台、“粤省事”在线调解仲裁服务平台等线上维权渠道,实现“不见面”“零接触”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

  二、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主要指标看,降幅逐步收窄,企稳向好态势显现全市1-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1.43%,但降幅逐步收窄,一季度、二季度降幅分别为27.2%、9%。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次32.63万人,比去年底增长3.95万人,反映出就业局势呈稳步增长态势。

(二)从企业生产经营看,订单逐步恢复,用工总体稳定调查发现,多数企业表示4月以来订单开始逐步恢复,8、9月订单增多,对第四季度订单量和未来发展保持信心。企业主要采取减少加班、共享员工、带薪休假等方式努力稳定现有员工,大部分员工也选择与企业共克时艰。根据调查监测数据显示,9月底用工规模同比增长9.38%,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9.69%。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看,就业水平逐步回升,仍面临较大压力今年我市中职院校应届毕业生1.1万人,河源籍应届高校毕业生1.5万人,总量压力加大。疫情造成高校毕业生返校及求职时间普遍推迟,线下招聘活动停摆、线上招聘活动效果不如预期。我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0.7%,比去年同期低约10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我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7.38%,比8月底就业率(68.73%)上升18.65个百分点;7542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已实现就业5969万人,仍有1573未就业。这部分未就业毕业生普遍专业较冷门,但就业期望值较高,普通岗位难以满足要求。与此同时,2021届高校毕业生已经进入求职季,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大求职压力。

)从劳动关系看,企业经营影响大维护稳定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增加,工资、经济补偿的个案争议明显增多。1-9月,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798件,同比上升59%,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多。

)从新业态发展看,吸纳就业能力增强,成为就业新增长极。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快递物流、滴滴代驾等逆势增长,并催生一批开发、运营、直播带货等岗位。部分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经营稳定岗位稳定。

  预计第四季度,我市就业形势将延续回暖向好态势,各项就业指标稳步增长,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经济持续改善向好。我市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市场销售逐步回暖,金融存贷款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改善势头明显,积极变化因素累积增多,拉动就业增长能力不断激发。二是保就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促进就业十一条”、减免延缓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以工代训等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深入实施,惠民惠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将进一步保住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劳动者信心,稳定企业岗位和扩大就业。三是就业工作合力持续加大。市、县全部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陆续出台实施防范和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1+4工作方案,建立部门就业形势会商研判机制,形成了保居民就业的强大工作合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居民就业的重要论述,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今天的会议精神,聚焦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坚定不移把就业优先政策抓紧抓实抓到位,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全力综合施策促发展保主体稳就业。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落实保居民就业工作方案,充分释放“促进就业十一条”、减免征收社保费、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以工代训等政策红利。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推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改革。

(二)全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培训工程。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全年开展培训5000人次以上,带动就业创业10000人以上。实施河源“广东技工”工程,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2万人次以上。加强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480名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培训,带动超过10000人实现就业创业。开展“南粤家政”培训5000人次以上,带动1.5万人就业创业。

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聚焦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三个重点群体”,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或就业安置基地,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精准摸清外省、市在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底数,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实名制跟踪监测机制,强化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将贫困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从“三支一扶”招募、基层公共岗位、事业单位招聘中优先招录大中专毕业生,针对全市未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我局将通过组织专场招聘、参加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和自谋职业等途径解决他们的就业,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年底达95%以上。

(四)全力扩大新业态灵活就业空间稳就业。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就业失业管理体系,建立电商、直播、美团、滴滴、快递等新业态平台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信息采集制度,加强就业需求摸查,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促进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培训,促进就业创业。

(五)全力守住就业失业风险底线落实“1+4”风险防控预案,依法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实施就业实名制,建立动态更新岗位储备库,开展企业用工余缺调剂。落实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政策,加快失业补助金发放,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