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河源市认真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确保根治欠薪工作经得起检验,自2020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五个强化”,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2019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迎检工作。
一是印发《河源市2020年根治欠薪工作要点》。市联席会议于6月1日印发《河源市2020年根治欠薪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涉及20个相关职能部门,并将根治欠薪工作细化为7项目标任务,并进一步分解为29个具体指标项目,每个指标项目均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及完成时限;
二是召开市联席会议。6月4日,市政府副市长刘东豪召集相关成员部门召开我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会议,会议听取了我市2019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迎检准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就我市2019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迎检工作进行具体研究部署;
三是举办工人工资支付现场会。4月份,市人社局联合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分别举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现场会,通过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树立一个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较为规范,特别是实名制、专用账户管理等制度落实到位的在建工程项目为示范项目,现场会采取观摩用工管理台账、执法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参会人员交流探讨等方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
强化宣传
压实施工单位用工主体责任
6月6日,全市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培训会在市委党校召开,来自全市的252名在建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和劳资管理专员参加了培训。会上就贯彻落实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规范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由专人对《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特别明确了《条例》中对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的责任以及违法风险和成本。培训会还现场派发了《条例》白皮书、播放《条例》宣传小视频、印发《用工管理、项目管理台账模板》。
通过此次培训班,明晰了我市在建工程项目用工管理共性问题,进一步压实了建设施工单位用工主体责任,并通过规范建设领域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用工管理行为,切实保障了农民工获取工资报酬的合法权益。
强化问责
压实县区属地监管责任
6月5日,市联席会议召开各县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会议。会上通报了各县区在建工程项目在劳动用工和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就各县区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指出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各县区因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导致引发劳动保障领域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的,将实施责任倒查机制。通过强化问责,进一步增强了各县区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强化摸排
切实规范施工单位用工管理行为
一方面针对市直各在建工程项目,自3月中旬开始,市人社局会同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市直在建工程项目40个,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劳动用工问题,目前通过跟踪复查均已整改到位;另一方面针对各县区在建工程项目,市联席会议从各成员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分别于4月21日至4月27日、5月19日至5月22日对各县区进行督查,共检查各县区在建工程项目92个,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建立了问题台账,要求各县区人社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压实责任,针对施工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各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到位并实现全覆盖,切实营造我市建设领域良好用工管理氛围。
强化督导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经市政府同意,市联席会议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2个核查组,于5月中旬分赴各县区开展2019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地核查,核查采取听取各县区政府汇报、对照评分标准逐项核验佐证材料、随机抽取10个在建工程项目等方式进行。现考核结果在各县区初核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已通报至各县区人民政府,下步市联席会议将加强对各县区整改落实情况的督导,并对此次考核列入C级的县区,由市联席会议组长约谈该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通过实地核查,充分发挥了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的积极作用,确保以各县区责任的落实倒逼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