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五一期间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稳定、和谐、有序,让全市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市市场监管局早安排、早部署,突出检查重点,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维护市场消费安全和市场繁荣稳定。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市场秩序、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和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市场价格平稳,市场总体安全稳定有序。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部署推动。召开五一期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周密部署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值守、维稳防控、信访以及内部安全管理、物价稳控等重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强调应急值守工作的纪律,确保对接不出错,人员不缺位。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单位专项检查。结合季节性食品生产安全风险点和“五一”节前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加大对茶叶、饮料、河粉、糕点、保健食品等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企业食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是否严格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销售台账记录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质或回收食品进行生产加工,是否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情况,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五一前后,共出动检查人员243人次,检查35家食品生产企业、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57家食品小作坊。二是加强食品经营环节风险隐患排查。持续开展学校食堂和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专项检查,积极排查和消除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以大型商场和超市、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重点监管区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巡查及粤康码推广使用等工作。根据市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连夜对需暂停营业的酒吧酒馆进行检查督导,对发现有营业的酒吧酒馆立即发出停业通知,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做到防疫工作放假不放松、安全监管有保障。五一前后,共检查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661家,旅游景点食品经营单位53家,商场超市202家,高速公路沿线食品经营户125家,学校511家次(含线上巡查),餐饮服务单位546家,其他食品经营户531户,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2份。
(三)加强药械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节日期间药品安全事件易发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重点对象,深入开展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工作,加大对血液制品、高风险医疗器械、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和重点产品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应急备案医疗器械企业的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五一前后,共检查药生产企业2家、批发连锁企业4家、药店151家,责令整改21家;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家次,责令企业停产1家。
(四)加强特种设备监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重点检查辖区内疫情防控重点单位(场所)、游乐场所、旅游景区、医院、商场、宾馆等人流密集场所、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及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特种设备使用情况,主要检查特种设备是否检验合格,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隐患台账是否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完善,是否按照疫情期间电梯消毒指引对电梯进行消毒。五一前后,共出动检查人员243人次,检查相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65家次,发出特种设备现场检查记录165份,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4份,消除安全隐患11处。
(五)加强重要消费品监督检查,保障民生质量安全。围绕重点行业、区域和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提高监督抽查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易燃易爆”类工业产品、电器、电动车等重点商品的监督检查,排查防范电气火灾隐患风险。五一前后,共检查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及268家烟花爆竹经销单位;抽检工业产品103批次。
(六)加强打假治劣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突出商场、超市、旅游市场等重点经营场所和节日消费量大的商品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虚假广告、利用合同进行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五一前后,共出动执法人员80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09车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共1352家,查处违法案件5宗。
(七)加强价格监管工作,维护节日市场平稳。加强价格检查巡查,通过加大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及时曝光价格违规典型案例、提醒告诫、主动服务等方式,提醒消费者避免消费陷阱,指导经营者做好明码标价、收费公示工作,督促经营者严格履行价格承诺,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自觉履行稳价社会责任,维护稳定的市场价格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五一前后,共出动82个检查组,检查人员425人次,检查经营主体986家。
(八)强化责任落实,做好应急值守。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将应急值守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落实联系电话24小时畅通,及时受理各类投诉案件,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上报情况动态;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假日期间,共受理投诉件55件。
(市市场监管局综合科 张奕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