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乡村“四化”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助力全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我市严格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加快推动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让全域整治“一子落”,推动乡村振兴“满盘活”,实现良田更加集中连片、山水更加和谐相宜、生活更加舒适宜居。
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激活土地发展新动力
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土地,农业现代化要保证土地数量和质量,让原本零星、闲散、低效的土地如何发挥更大效应?作为全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先行之地,东源县用实际行动念活了“土地经”。
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资料图)
近日,走进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连片的稻田被收割得干干净净,褪去“金衣裳”后的土地述说着丰收的喜悦。谁也不曾想到,这广阔的田野曾是一片撂荒耕地,机械化的设备根本无法“伸开手脚”,管理不便且经济效益低下。以耕地治理、生态循环、风貌提质为特色,东源县对下坝村实施农田、水系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现已形成面积达2000多亩集中连片的稻香田园。
试点是改革的“试验田”。东源县顺天镇是经自然资源部批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今年5月,东源又被省自然资源厅批准为探索“山上”换“山下”林耕布局优化试点。通过“林耕图斑融合”推进耕地布局集中连片,顺天镇有效改善陡坡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解决农业生产“空间错配、功能错配”难题。不仅如此,该镇还于日前开展了全省首个“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工程,完成后预计可新增长期稳定利用耕地2700余亩。
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打开了其他县区对土地利用布局和利用方式调整优化的思路。
以连平县为例,该县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平台,积极稳妥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油茶产业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县属国有企业——连平县城乡投资有限公司,打造林地收储平台,采取租地造林、林地入股、托管分红的合作模式,收储集体林地,以油茶林为突破口,以村集体为单位开展林地收储,引导集体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龙川县大力推动农村住房集中建设试点工作,在佗城镇佳派村分期建设51户、总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集中社区,建成后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分散、闲置及无序扩张等诸多问题,还能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减少削坡建房的情况,从而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切实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此外,佗城镇完成113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有效改善废弃矿山生态空间萎缩、生态结构破坏、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高质量开展项目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切实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认识、共同配合、同步推进、形成合力。
今年4月,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召开,邀请省专家授课,市、县四套班子全部参加,全市迅速掀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热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真正成为县区“一把手”工程。
据了解,今年我市共获批6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相关实施方案,约占全省1/10。其中,5个为县区全域实施方案,约占全省1/6。实施方案全部完成后,预计可新增耕地面积10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23.69万亩,腾退建设用地63.84万亩,矿山综合治理1.44万亩,实现提升风貌和保护历史文化面积9000亩。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顺利与否,做好规划至关重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动下,市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大力推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编制深度融合,并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鼓励和引导群众支持和参与全域工作,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目前,全市所有镇级总规和典型村村规全面完成编制。
有了规划“兜底”,一批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我市共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项目729个,其中已启动项目53个,44个项目已动工建设。为保障各项目顺利推进,我市还积极采用多元化方式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目前,连平县已获得国开行2.56亿元资金授信,全市5个县区年底可完成政策性银行融资19.16亿元。
接下来,我市将遵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从加强资金支持、加快项目实施、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继续探索更切实际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更加高效破解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加快构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