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源县仙塘镇木京村出发,沿东江北上,廊道徒步尽收绿水青山美景,观塘客栈住宿消除一天疲惫,啸仙故里体验红色文化……
经过近两年建设,全长75公里的东源县“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已成为东源县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
以东江为“带”,这条示范带串联起仙塘、义合、黄田、蓝口和柳城5个镇共39个村居,发挥地方优势禀赋,建设了以多彩东江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归乡东江”片区、以温泉康养度假为特色的“云养东江”片区和以生态农业示范发展为重点的“稻梦东江”片区,形成“一江引领、三段并进、多点齐发”发展格局。
项目启动至今,“东江画廊”为当地发展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带”动农村更美
从空中俯瞰仙塘镇观塘村,它的左侧,东江壹号驿站、自然里营地等项目沿江而列,稻田渔歌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它的右侧,观塘客栈、有机田园坐落村中,客家风情和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每到节假日,东江边上人气很旺,露营、野餐、骑车、放风是河源市民热捧的休闲新方式,这也是“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来的最直观变化与效应。
作为精品示范村的观塘村,宽敞平坦的柏油路通向家家户户,栩栩如生的特色墙绘为村庄添上点点色彩,“颜值”提升的同时,还坐拥多个文旅融合项目,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观塘村的蝶变绝非个例。仙塘镇龙尾村依托麻园小学及周边竹林环境,导入了科普研学、主题住宿、精品餐饮等业态合一的竹文化休闲体验区;义合镇下屯村利用阮啸仙红色文化、苏家围客家文化,开展综合研学活动,打造集休闲、研学、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村落。
目前,示范带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以上,农村厕所改造提升任务完成8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农村自然村内干路路面基本硬化。一幅村美、景美、人美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带”动农业更强
顺东江而下,示范带沿线现代化农业实现多点开花,已建成红薯、茶叶、丝苗米、灵芝、油茶等超千亩现代种植基地5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5个。
首先来到柳城镇,遍地金黄尽收眼底,位于柳城镇下坝村的无人智慧农场迎来丰收。无人驾驶收割机在航空稻田里“大显身手”,按照既定线路缓缓开进田间,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稻谷收割完成后,稻谷被装入谷车运往烘干车间交由工人进行上机烘干处理。
该农场是河源首个也是广东最大的无人智慧农场,装备了无人驾驶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机等全套智能化作业农机,农业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建设以来,农场的每一次播种、丰收、科研创新,都是河源人热议的话题。
过了柳城镇便是蓝口镇。该镇杨柳村拥有上千亩地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良好的砂壤土地,加之村里地势平坦,为红薯高产优质提供了最理想的种植环境。2022年,蓝口镇大力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引进种植了高品质的薯苗“西瓜红”2000亩左右,亩产达5000斤,总产量约5000吨。
然后来到酒香四溢的黄田镇。黄田米酒历史悠长,是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被列入第三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相传是南越王赵佗的御用酒,也是汉朝的宫廷御液。目前镇上共有40余家酒厂,年产酒量5500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黄田镇打造“高铁康旅小镇”定位部署,黄田酒崛起的时机也悄然到来。完善管理机制、整合酒厂资源、做大米酒品牌、推动黄田米酒向中高端方向发展,成了黄田酿酒人新的奋斗目标。
“带”动农民更富
今年春节,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涌现了一批新晋网红打卡点。义合镇下屯村的格桑花海刷屏朋友圈;木京水电站旁的东江壹号驿站成为周末亲子休闲首选地;南园古村相继举办艺术文化节、首届旗袍秀、乡村大舞台等文艺活动,上演热闹非凡、歌舞升平的乡村图景。
新业态带来新活力。在众多文旅项目加持下,示范带内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现有登记民宿16家,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1个。位于义合镇义合村的顺景合作社走多元融合发展之路,依托本地灵芝产业园建立了“灵芝小院”民宿,延展消费产业链。在节假日期间实现日接待游客200多人,民宿、餐厅日营业额达2万元,同时带动灵芝等农副产品的销售,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顺景合作社负责人李海添介绍,顺景灵芝产业园有4000平方米,灵芝和孢子粉年产6000斤,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近日,东源县举办了“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文旅招商推介会活动,全面展示当前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成果。会上获悉,示范带一期工程(仙塘至义合镇共23公里)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黄田至柳城镇共52公里)已完成规划,力争今年立项启动。
活动拟招商项目14个,此外现场还新签约14个前景好、易落地的项目,涵盖民宿、研学基地、特色美食等文旅产业,将为示范带建设注入强劲新动能。如今,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东江画廊”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农业良好的生态价值、开放的旅游休闲空间,正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