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信息> 乡村振兴信息公开> 乡村振兴工作动态
东源上莞镇:以特色之笔绘就红绿交融振兴图
发布日期:2023-05-16 15:18:24 来源:东源发布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随着一声锣响,百信仙湖茶基地的茶农们背上竹篓,唱起山歌,双手指尖翻飞,忙着采摘头茬春茶,青山绿水间一片热闹的收获景象。近日,“万绿客乡,茶韵飘香”2023年河源春茶开采暨东源仙湖茶文化节及招商系列活动在上莞镇举办,这是东源县及上莞镇深入开展“茶产业提质增效年”行动的创新之举,也是上莞镇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如今,全省“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上莞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始终牢牢守住茶产业基本盘,从做大做实农业、振兴复苏工业、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传承非遗文化等工作入手,积极探索红绿融合的发展模式,向世人描绘着一幅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浓郁画卷。

图片

4月8日上午,“万绿客乡,茶韵飘香”——2023年河源春茶开采暨东源仙湖茶文化节及招商系列活动在东源县上莞镇举行,来自省内外的茶农、茶企、品茶师、茶叶爱好者们齐聚仙湖山顶,共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冯晓铭 摄


01

茶旅融合促发展

特色产业助振兴

  站在上莞的仙湖山上,置身于“万亩茶园”,放眼远眺,一垄垄茶树长势喜人、绿意盎然,漫过一道道山坡;轻风拂过,传来缕缕茶叶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茶叶采摘不是越早越好,太小汁水不足,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一芽两叶,芽高于叶1.5—2厘米最好。芽也需要叶的陪衬,泡在水中的形态才最好看。”省级乡土专家曾治平冒着蒙蒙细雨,正在给茶农讲解摘茶技巧。

  “中国有机产品”“中国著名品牌”“广东名牌产品”“国家优质名产品”“广东省十大好春茶”……这些都是仙湖茶获得的荣誉。产业旺、农民富,仙湖村是上莞镇聚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我们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茶产业,给资金、给技术、派专家……让茶叶成为村民增收的‘大产业’。”仙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云科介绍,目前,村里共有茶园1.58万亩,目前茶产业培育出5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茶农300多户,年产值超1亿元,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50万元。

图片

东源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上莞镇仙湖村万亩优质茶叶种植基地。黄赞福 摄


  曾氏仙湖茶产业园经过两代人的耕耘,从最初的十几亩扩种到现在的800多亩,是靠茶叶致富的优秀案例。走进曾氏仙湖茶产业园,百余名茶农正忙着采茶。“我已经摘茶6年了,一年的采茶期有100天左右,一天最少收入130元,对我这种60多岁的人来说已经很好了。”茶农周月然说。

  “我们茶园一年雇佣3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左右,大部分茶农都是五六十岁,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问题。”曾氏仙湖茶负责人曾宏如说。

图片

在海拔1080米的上莞镇仙湖山顶采茶归来的“茶客”(采摘茶叶的女工人),每年仙湖万亩优质茶叶基地提供5000个以上临时就业岗位。杨坚 摄


  4月初,“万绿客乡,茶韵飘香”2023年河源春茶开采暨东源仙湖茶文化节及招商系列活动在上莞镇举办,为上莞镇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年”提振了信心。截至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近2.6万亩,年产量约780吨,年产值达2.8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0%,茶产业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产业之一。

图片

  4月7日,东源县上莞镇2023年春耕现场会暨乡村振兴试验田揭牌仪式在常美村举行,确保春耕开好局、起好步,高质量完成春耕生产工作任务。杨坚 摄

  为了加快产业转型,把优势做强,上莞以茶旅结合为切入点,以万亩茶叶基地为主,着力打造仙湖精品民宿群,逐步完善道路、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绿色茶旅风貌带,让万亩茶园的“门面”越来越美丽,吸引更多游客游玩。

  如何利用茶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产业文章?去年12月,上莞镇出实招见真招,举办首届百坝茨菇节暨东源县乡创集市活动,吸引市内外游客共享茨菇、油茶等特色农产品。此外,上莞镇依托“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以常美河为轴,科学谋划沿途各村连线,建设特色农业风貌带。

图片

2022年12月24日,上莞镇在素有“茨菇之乡”的百坝村举行首届百坝茨菇节暨东源县乡创集市(上莞站)活动,让来自四方的游客、嘉宾乐翻了天。资料图片


  百坝茨菇、下寨鹰嘴桃、新轮火龙果、苏杨和两礤的油茶、常美丝苗米和蔬菜、冼川蓝莓等农产品成为上莞的农业“招牌”,全镇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注入了强劲的动能与持续的后劲。

图片

02

深挖红色与非遗资源

历史传承持续发力

  中共九连地委、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上莞镇革命烈士陵园、河西县委旧址、常美村坣背保卫战遗址、中共九连工委扩大会议旧址、仙湖茶山红色革命遗址……走进上莞镇,红色元素随处可见,解放战争时期九连地区的“小瑞金”的美称名副其实,游客们可通过参观红色旧址,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为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上莞镇不断积蓄力量,成立推广传播红色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实施《上莞镇红史资料》书籍编制项目。“上莞镇的红色历史资源是河源的宝贵财富,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就是要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红色资源,对外讲好上莞红色故事。”项目负责人陆远蕗说。

图片

  位于上莞镇新民村原君陈小学旧址的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展馆,成为上莞镇乃至东源县又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杨坚 摄

  想要对外讲好上莞红色故事,编制红色书籍远远不够。上莞镇还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利用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咸水塘谈判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仙湖村茶园战斗遗址与上莞镇仙湖万亩茶园,将其打造成红色旅游农业观光基地。接下来,计划将这些红色资源串珠成链,集中连片打造,实现集红色研学、农事体验、精品民宿三者有机结合,推动打造东江红色文旅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如何把握时代脉动、保护活化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遗新轮村万人“追龙”活动是上莞镇给出的最好答案。“每年正月十一,村里都要点灯和‘追龙’。”省级非遗“上莞镇新轮村追龙”项目传承人、新轮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理戈说,举办“追龙”活动,可以为祈福的人们讨个好彩头,以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图片

今年正月十一,上莞镇新轮村的省级非遗——“追龙”民俗活动异常火爆,现场参与的群众和游客超万人,逾10万人通过河源日报视频号、抖音号“直播河源”栏目观看活动,央视新闻和人民网报道了这场盛大的民俗活动。杨坚 摄


  参与点灯、喜庆“追龙”、线上直播、线下演出……“追龙”活动将非遗项目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呈现,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这次的‘追龙’活动,不仅让宗族的情感更加浓厚,也让游客体验到民俗活动的精彩。”上莞镇党委书记邓欣荣表示,将以“追龙”活动为契机,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传播路径。

  如今,上莞镇将红色文化、非遗资源转化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的文明内涵日益提升。

图片

03

水泥大镇破土重生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

  3月5日,位于上莞镇江田村的和兴水泥厂点火复产,阵阵呼声中,工人将火把点燃送入窑中,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下,整个生产线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和兴水泥厂点火复产,预示着我镇正调整步伐、步履不停迈向工业强镇发展实施目标。”上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为了打造“水泥大镇”,上莞镇致力于完善配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配置好旋窑水泥生产聚集区水泥厂的石料供应,为和兴水泥厂等规上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确保镇村收益提升,集体经济稳步有序壮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引导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核心技术开发,鼓励企业持续做大规模,力争在去年基础上提升50%,强化精准营销,全面扩大产品销售市场份额;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布局,逐步推进“水泥+”模式,开辟新赛道,以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运用,扎实推进“双碳”工作,落实资源综合化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发展夯实了乡村发展的“里子”,乡村风貌的改善则擦亮了“面子”。上莞镇聚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固成果、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题主线开展工作,大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按规划启动“茶文化”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项目,完成村居的绿化美化、沿线景观建设工程。

  同时,上莞镇结合“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季战役”专项行动强化卫生保洁,坚持每半个月常态化开展清洁行动,并稳步有序推进危旧房拆除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质量,深入开展“四小园”建设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与管护一体推进,到2025年全面建立村庄保洁机制和农村厕所、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当地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步伐,让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得到提升。

  放眼所见,上莞镇将生态美景与红色基因串联,为其开辟出一条特色旅游线路,也将山里特色农产品带出山外,拓展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如今的上莞,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一幅幅美丽宜居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上莞镇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未来更加可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