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按照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部署,我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促进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河源市2018年年度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分析如下:
一、河源市市场主体登记基本情况
(一)全市市场主体实有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76377户,与去年同期对比(下称“同比”)增长13.45%;其中,内资企业33531户,同比增长18.51%;外商投资企业2150户,同比增长42.95%;个体工商户134677户,同比增长12.33%;农民专业合作社6019户,同比增长4.13%。
(二)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登记情况
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5824户,同比增长5.80%,其中,新增内资企业7723户,同比增长19.61%;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71户,同比增长40.38%;新增个体工商户26859户,同比增长2.85%;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71户,同比增长-29.42%。
(三)全市市场主体退出情况
今年,全市注销市场主体14617户,同比增长14.63%,其中,内资企业2083户,同比增长32.25%;外商投资企业21户,同比增长-32.26%;个体工商户12180户,同比增长10.83%;农民专业合作社333户,同比增长114.84%。
(四)市场主体分布情况(按地区)
2018年,我市实有市场主体17.63万户,其中,河源市区(含源城区、高新区、江东新区)市场主体数7.17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40.67%;紫金县市场主体数2.5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4.29%;龙川县市场主体数2.54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4.41%;连平县市场主体数1.73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81%;和平县市场主体数1.81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0.27%;东源县市场主体数1.86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0.55%。
我市市场主体按照区域分布:河源市区市场主体数占比最高;龙川县、紫金县的市场主体均突破2.5万多户;东源县、和平县、连平县的市场主体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1.86、1.81、1.73万户;对比各县区,市区范围在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宽松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拥有绝佳优势,更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而各县区之间由于地理环境、山区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相差不远,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相当。
(五)市场主体分布情况(按行业)
表二我市实有市场主体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分类 |
数量(单位:户) |
百分比 |
农、林、牧、渔业 |
15212 |
8.62% |
采矿业 |
339 |
0.19% |
制造业 |
10557 |
5.99%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384 |
0.78% |
建筑业 |
4612 |
2.61% |
批发和零售业 |
94952 |
53.8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855 |
1.05% |
住宿和餐饮业 |
16612 |
9.4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367 |
1.34% |
金融业 |
825 |
0.47% |
房地产业 |
2285 |
1.3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328 |
3.5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025 |
1.1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36 |
0.1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4642 |
8.30% |
教育 |
564 |
0.32%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96 |
0.0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355 |
0.77% |
其他 |
31 |
0.02% |
总计 |
176377 |
100.00% |
表三我市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分类 |
数量(单位:户) |
百分比 |
农、林、牧、渔业 |
2852 |
7.96% |
采矿业 |
31 |
0.09% |
制造业 |
2008 |
5.6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00 |
0.28% |
建筑业 |
1395 |
3.89% |
批发和零售业 |
16305 |
45.5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53 |
0.71% |
住宿和餐饮业 |
4961 |
13.8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607 |
1.69% |
金融业 |
76 |
0.21% |
房地产业 |
566 |
1.5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738 |
4.8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19 |
2.0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72 |
0.2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338 |
9.32% |
教育 |
173 |
0.4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0 |
0.1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590 |
1.65% |
其他 |
0 |
0.00% |
总计 |
35824 |
100.00% |
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市各类市场主体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主体户数分别为15212户、16892户、144273户,占市场主体户数比分别为8.62%、9.57%、81.83%。我市市场主体数量排行前五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与零售业”(94952户)、“住宿和餐饮业”(16612户)、“农、林、牧、渔业”(15212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4642户)、“制造业”(10557户)。我市2018年年度新增市场主体与上述规律基本趋同,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排行前五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与零售业”(16305户)、“住宿和餐饮业”(496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338户)、“农、林、牧、渔业”(2852户)、“制造业”(2008户)。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我市实有的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占比、新增市场主体占比最高,主要原因有:一是身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良好的营商环境中,人们奋力创新创业,追求着自己的中国梦。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消费观念的改变,因而推动着各类新兴服务行业的兴起,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消费需求较大,所以投资者们依然热衷于投资“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二、2018年年度市场主体特点及成因
(一)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增长。今年,我市实有和新增的各市场主体基本呈迅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内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商投资企业。其原因一是随着我市继续深入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极大地助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激发了市场内在活力。今年,我市新增内资企业7723户,同比增长19.61%;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71户,同比增长40.38%;新增个体工商户26859户,同比增长2.85%。二是商事登记便利度明显提高。今年,我市开办企业商事登记便利度排在全省第四位,提高注册便利化、简化登记审批程序,优化我市的营商环境,推进银证直通车服务模式、推广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三是深化住所登记改革,实行集群注册登记。今年,《河源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印发,并于10月8日起开始实施。该《办法》进一步放宽了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允许多个企业以一家托管机构的经营场所地址作为住所办理工商登记,形成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有效释放住所资源,大力支持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市投资创业,在更大范围释放了住所资源,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构建便利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支撑保障。
(二)外商投资企业仍然呈增长态势。今年,我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150户,同比增长42.95%;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71户,同比增长40.38%,注销外商投资企业21户,同比增长-32.26%,今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较去年相比大量增加。其原因一是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来自港澳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在交通上就取得了便利条件,受粤港两地车牌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刺激,为抓住商机,抢占有限的车牌指标,内地中介机构和香港公司、自然人闻风而动扎堆设立外资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二是2016年10月起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变更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简化手续。三是我市实行集群注册登记,同样便捷了外商投资设立企业,同时,部分内资企业转型为外资企业,从而增加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
(三)退出市场主体主要为内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今年,全市注销市场主体14617户,同比增长14.63%,其中,内资企业2083户,同比增长32.25%。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商事主体退出登记手续、优化登记流程,切实有效地降低了制度性退出成本,提升了市场退出效率,释放更多的社会资源。二是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71户,同比增长-29.42%;注销农民专业合作社333户,同比增长114.84%。从新增数量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缓慢发展趋势,较之去年增长有所回落,这说明了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趋向理性化。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退出市场相比较去年数量较大,主要是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发展周期不完整,发展不完备等问题,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资金规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而影响投资者的热情,使得农民合作社退出市场的数量较大。
(四)个体工商户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今年,我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6859户,同比增长2.85%;注销个体工商户12180户,同比增长10.83%。主要特点有:一是个体工商户以准入门槛低,退出市场灵活的优势,吸引大批的投资者。自我市实行个体工商户“同城通办”以来,办理个体工商户业务更为便捷,所以个体户的新登记和退出市场的数量最多,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市共办理个体户“同城通办”业务3579(次) ;二是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工商局有关推进我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全市申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个体工商户共7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