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源市工商局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放管服”改革部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努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现将河源市2018年前三季度(1-9月份,下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分析如下:
一、河源市市场主体登记基本情况
(一)全市市场主体实有情况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71091户,与去年同期对比(下称“同比”)增长15.54%;其中,内资企业32327户,同比增长19.41%;外商投资企业2025户,同比增长73.37%;个体工商户130722户,同比增长14.51%;农民专业合作社6017户,同比增长5.75%。
(二)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登记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813户,同比增长10.45%,其中,新增内资企业5861户,同比增长22.18%;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39户,同比增长287.77%;新增个体工商户19958户,同比增长6.90%;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55户,同比增长-32.29%。
(三)全市市场主体退出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注销市场主体10937户,同比增长3.99%,其中,内资企业1475户,同比增长33.61%;外商投资企业12户,同比增长-47.83%;个体工商户9231户,同比增长-0.55%;农民专业合作社219户,同比增长102.78%。
(四)市场主体分布情况(按地区)
2018年前三季度,我市实有市场主体17.10万户,其中,河源市区(含源城区、高新区、江东新区)市场主体数6.9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40.47%;紫金县市场主体数2.44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4.27%;龙川县市场主体数2.51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4.68%;连平县市场主体数1.69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88%;和平县市场主体数1.74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0.17%;东源县市场主体数1.80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10.53%。
我市市场主体按照区域分布:河源市区市场主体数占比最高;紫金县、龙川县的市场主体均突破2万多户;东源县、和平县、连平县的市场主体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1.80、1.74、1.69万户;市区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宽松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拥有绝佳优势,对比县区更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而县区之间由于地理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相差不远,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相当。
(五)市场主体分布情况(按行业)
表一我市实有市场主体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分类 |
数量(单位:户) |
百分比 |
农、林、牧、渔业 |
14814 |
8.66% |
采矿业 |
331 |
0.19% |
制造业 |
10261 |
6.00%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366 |
0.80% |
建筑业 |
4318 |
2.52% |
批发和零售业 |
92935 |
54.3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830 |
1.07% |
住宿和餐饮业 |
15749 |
9.2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302 |
1.35% |
金融业 |
817 |
0.48% |
房地产业 |
2190 |
1.2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033 |
3.5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778 |
1.0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20 |
0.1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4097 |
8.24% |
教育 |
540 |
0.32%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82 |
0.0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297 |
0.76% |
其他 |
31 |
0.02% |
总计 |
171091 |
100.00% |
表二我市2018年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分类 |
数量(单位:户) |
百分比 |
农、林、牧、渔业 |
2217 |
8.27% |
采矿业 |
16 |
0.06% |
制造业 |
1530 |
5.7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76 |
0.28% |
建筑业 |
1029 |
3.84% |
批发和零售业 |
12304 |
45.8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87 |
0.70% |
住宿和餐饮业 |
3576 |
13.3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85 |
1.81% |
金融业 |
65 |
0.24% |
房地产业 |
434 |
1.6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98 |
4.8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50 |
1.68%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1 |
0.1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459 |
9.17% |
教育 |
131 |
0.4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3 |
0.0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82 |
1.80% |
其他 |
0 |
0.00% |
总计 |
26813 |
100.00% |
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市各类市场主体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主体户数分别为14814户、16276户、140001户,占市场主体户数比分别为8.66%、9.51%、81.83%。我市市场主体数量排行前五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与零售业”(92935户)、“住宿和餐饮业”(15749户)、“农、林、牧、渔业”(14814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4097户)、“制造业”(10261户)。我市2018年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与上述规律基本趋同,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排行前五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与零售业”(12304户)、“住宿和餐饮业”(3576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459户)、“农、林、牧、渔业”(2217户)、“制造业”(1530户) 。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我市的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占比、新增市场主体占比最高,主要原因:一是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业,伴随而来的旅游景区、餐饮业、住宿业等成为我市其中一个投资热点;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消费观念的改变,家庭服务、美容服务等新兴第三行业的兴起,带动了居民服务业的发展。消费需求较大的仍然是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所以投资者们热衷投资的行业是“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二、2018年前三季度市场主体特点及成因
(一)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我市实有和新增的各市场主体基本呈增长态势,尤其是内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商投资企业。其原因一是随着我市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大大改善了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激发了市场内在活力。2018年前三季度我市新增内资企业5861户,同比增长22.18%;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39户,同比增长287.77%;新增个体工商户19958户,同比增长6.90%。二是商事登记便利度明显提高。推进银证直通车服务模式、推广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放宽企业住所、名称等登记条件,以及大幅度压减办事时限、简单业务可做到即来即办、即办即领照,这一系列便利措施,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二)新增外商投资企业仍然呈增长态势。2018年前三季度我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39户,同比增长287.77%。其原因一是新设立外资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来自港澳台,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受粤港两地车牌办理门槛降低、条件优惠的利好政策刺激,为抓住商机,抢占有限的车牌指标,内地中介机构和香港公司、自然人闻风而动扎堆设立外资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二是2016年10月起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变更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同时,由于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一系列登记注册便利化措施,打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退出市场主体主要为内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8年前三季度内资企业注销1475户,同比增长33.61%,去年3月1日起,我市全面实施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对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缩短企业退出周期,降低退出成本,使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更加便捷顺畅。2018年前三季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455户,同比增长-32.29%;注销219户,同比增长102.78%。较之去年增长有所回落,这说明了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趋向理性化。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退出市场相比较去年数量较大,主要是因为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而影响农民合作社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