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河源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推动全市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全力以赴抓好春耕、春收等农业生产工作,全市蔬菜、特色经济作物持续增产,生猪产能稳中有进,造林、抚育面积大幅增长,水产品产量持续提升,农业整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一、农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上半年河源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8.43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二季度总产值54.05亿元,同比增长6.4%。上半年实现增加值65.85亿元,同比增长5.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8%,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11.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个百分点,河源农业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
表1 2023年上半年河源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表
单位:万元、%
分行业看,林业保持高速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20.6%,农业(种植业)、牧业稳中有升,同比均增长4.4%,渔业和辅助性活动产值延续一季度增长趋势,分别同比增长5.1%和10.5%。其中渔业和辅助性活动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2.7和1.7个百分点,均为近年来较高增长水平。占比只有10.9%的林业高位增长,是拉动总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增速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0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32.4%,其中造林面积同比增长91.8%、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同比增长88.1%、成林抚育面积同比增长1843.9%,大径竹采运同比增长18.6%。
分区域看,区域间农林牧渔业发展较不平衡。从总产值增长情况看,东源、紫金(不含临江、古竹)、连平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分别增长10.1%、6.9%、6.4%。东源五大行业增速均高于全市,支撑连平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发展,连平畜牧业增长13.4%,畜牧业的贡献率为51%;紫金增长的主要靠种植业和林业共同发力,紫金(不含临江、古竹)农业(种植业)增长8.3%,林业增长10.1%。从行业结构影响看,农业(种植业)产值比重大,占全市总产值55.2%,但耕地总量有限,农业增幅相对平缓,当前畜牧业增长仍是影响总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市牧业产值比重为29.3%,且增幅波动较大,源城(不含城东)、江东增长乏力也是受畜牧业增长动力不足影响,两个区畜牧业均下降2.2%。
二、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冬闲田”变“增收田”,河源冬小麦喜获丰收。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年来,河源积极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持续加大撂荒耕地整治力度,切实把土地资源管起来、用起来、盘起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市粮食生产呈现崭新局面。去年以来,河源利用撂荒耕地和“稻稻麦”等多种形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冬小麦的成功推广试种,就是河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为全市打造三造粮食种植树立了样板。今年是河源恢复种植小麦收获的第二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全市春收小麦面积2843亩,同比增长196.5%,产量718.3吨,同比增长132.5%。
(二)蔬菜面积持续扩大,产量供应充足。河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大力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着力打响“源城蔬菜”等绿色蔬菜品牌,全力推动河源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今春以来,总的来说气候条件较好,没有较大的降水和降温过程,特别是初春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蔬菜生长形势较好,供应充足。上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2.0万亩,同比增长2.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3.16万吨,同比增长2.6%。二季度蔬菜种植面积8.52万亩,品种主要以叶菜类、瓜菜类、豆类、茄果类为主,主要有油菜、黄瓜、四季豆、茄子、辣椒等品种。其中叶菜类种植面积4.17万亩,占二季度蔬菜总种植面积的49.0%,主要品种为油菜。
(三)特种作物快速增长,“特色”优势凸显。近年来,河源充分发挥生态、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发展模式,做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提升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建成了如紫金蝉茶、东源仙湖茶等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尤其是2021年河源发布了《河源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2021-2025年)》,有力支撑了河源特色经济作物的快速发展。上半年,河源茶叶实有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8.82万亩和5927吨,同比分别增长25.3%和10.7%,产值16.9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盆栽观赏植物产量425.81万盆,增长99.8%,河源盆栽产能主要源于和平县公白镇德福农业和龙川县七彩缤纷农业两家公司,和平县公白镇德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标大棚花卉种植基地,引进高新技术种植盆栽,可以更高效繁育,实现自动灌溉、培育、除虫、管理一体化,产量比之前普通大棚人工管理更高,龙川县车田镇汤湖村七彩缤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标大棚种植基地因品质好价格实惠网销和广州订单加大,产量大幅上涨。其中和平县盆栽贡献全市总量的77.7%。
(四)“六大行动”深入实施,林业产值快速增长。今年初,河源提出大力实施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源路径。2023年,河源将在全市实施63个绿美河源生态重点项目,着力打造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以推进生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河源完成造林面积37.69万亩,同比增长91.8%,新增成林抚育面积55.59万亩,同比增长1843.9%;大径竹采运144.39万立方米,增长18.6%。
(五)生猪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价格低位运行。全市生猪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张,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持续增长,前期增加产能成熟,生猪供应持续增长,价格下挫。2023年上半年,河源生猪期末存栏89.17万头,同比增长2.5%,能繁母猪存栏9.45万头,同比增长5.6%,上半年生猪出栏78.83万头,同比增长6.1%。生猪产业市场化程度高,生猪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敏感。监测数据显示一、二季度河源生猪出栏均价分别为16.40元/公斤、15.42元/公斤,其中二季度价格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六)家禽产能稳中有增,出栏价格小幅波动。活家禽期末存栏1893.41万只,同比增长1.0%,上半年家禽出栏3095.21万只,同比增长1.3%。上半年,河源家禽整体产能较为稳定,有小幅增长。受猪价低迷和市场供需因素影响,上半年河源市肉鸡价格低位波动略有下跌,监测数据显示二季度河源肉鸡出售均价13.80元/公斤,同比下跌10.9%。蛋鸡期末存栏190.43万只,同比下降4.2%,上半年鸡蛋产量为7125.6吨,同比增长2.2%。2022年以来河源市蛋鸡养殖规模总体保持稳定,鸡蛋产量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鸡蛋销售受疫情形势的一定影响偏低,而今年一季度特别是春节后疫情影响逐步减退,销量增加。
(七)工厂化养殖规模不断壮大,水产品产量进一步提高。河源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大力推广工厂养鱼模式,以东源县灯塔镇的河源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厂化养鱼模式带动各县区积极挖掘工厂化养殖潜力,在有限的养殖面积上创造更高的效益。如源城区坪围村引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鳜鱼产业,项目总共投资约600万元,主要建设4套循环水养殖设备系统及38个养殖桶进行养殖,预计今年第一批次投产将上市销售。上半年,全市淡水产品产量2.22万吨,增长5.9%,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18万吨,增长5.7%。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区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均衡。近年来,河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河源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现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相对丰富,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从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分布情况看,河源现有经认定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5家,其中源城区15家,东源县31家,和平县13家,龙川县9家,紫金县13家,连平县4家;东源县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占全市的36.5%,占比最大,而连平县只占全市的5%,从龙头企业分布结构可以看出,河源区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二)粮食生产仍是各级政府急需关注的问题。粮食安全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问题,多次强调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去年以来,河源扎实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粮食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粮食生产依旧存在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是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于经济作物,影响企业和农户种植积极性,个别地方种植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将优质耕地改种经济作物。二是土地流转程度低,粮食种植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影响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耕地非粮化问题依然存在,如设施农业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问题。四是撂荒复耕工作存在一定短板。
(三)动物疫病影响加重值得警惕。上半年河源部分养殖场淘汰病弱猪速度明显加快,个别养殖场减栏或清栏。如连平县东瑞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因养殖场种猪来源复杂,规模增长过快,管理难度加大,导致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复杂且难以有效控制,鉴于当前行情低迷,于二季度清理原有猪群,净化猪场。紫金东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表示出于优化种群需要,二季度清理猪群。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切实抓好夏种夏管,确保秋粮种足管好。目前我市正陆续进入夏种夏管期,各级农业部门要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一要切实抓好夏种夏管,落实好夏播任务,确保全年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各地要抓好粮食田间管理,未雨绸缪做好旱涝灾害防范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搭好丰收架子。二要抓好大豆油料生产,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种植任务。三要持续推动撂荒耕地治理,提供代耕代种等服务,确保秋收粮食面积产量增长。
(二)切实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完善落实各项防疫制度。畜牧业是拉动我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主要增长极,各县区要务必确保畜牧业平稳增长,要推广行之有效的防疫经验做法,同时加强畜禽疫情监测工作,做好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市场等肉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检验检疫工作,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各类畜禽生产安全。
(三)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区域间农业均衡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引进种养大户,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区域间现代农业均衡发展;二是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选择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或根据现有的规模种植企业带动产业化种植。三是要加快建设农产品供应和集散基地,解决产销对接难题。要依托灯塔盆地农业资源禀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和集散基地,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农业全产业链连接合作平台,保障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供应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