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2〕161号
陈勇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广泛深入落实,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一)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我市文化、教育等部门结合行业自身特点,采取各种不同方式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了40余场次“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春节送戏下乡、义写春联、传统年画展、非遗花灯闹元宵、猜灯谜文化竞答活动、巧手做花灯亲子手工活动、端午手抄报线上征集活动、清明节抖音话题挑战赛、端午香囊亲子手工活动、七夕短视频征集、中秋晚会等线上线下活动,强化节日氛围,提高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和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各级学校也广泛参与,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班会、手工制作、志愿服务等活动,并积极推进“吊灯习俗”“追龙”、客家猫头狮舞+传统武术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非遗小达人”“萌狮艺术展”“萌狮”大课间狮舞操等特色活动,康宁路小学创建的“传统文化传承校园”,获“广东省中小学第三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称号。
(二)拓宽传播渠道,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将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通过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形式加以呈现,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利用微博、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拓宽传播渠道,提高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的便捷性,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各部门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力。近年来,我市宣传、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把加强对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初步建立了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市文广旅体局联合市教育局、学校,已连续多年举办非遗闹元宵、非遗进校园培训、戏曲进校园展演、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等活动,持续营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声势和浓厚氛围,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二、存在问题
目前,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各部门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让大多数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有了很大的提升,依然有很多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不够、理解不深,这说明我们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方面做得不够深入、不够到位,工作还有待于加强。
三、下一步计划
(一)持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不断丰富传统教育文化新的内涵,精心设计创新活动方式,增加传统节日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引导青少年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如开展趣味亲子活动、传统节日创意展等节庆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群体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加大与各部门联系,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积极推动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市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工作。
(三)增强传统节日宣传力度。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 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宣传引导广大家庭以传统节日风俗欢度佳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青少年文化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8月5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敏,338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