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0〕152号(B类)
陈俊荡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统筹推进万绿湖生态旅游提升发展项目战略实施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以来,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东源县政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整合万绿湖生态旅游资源,挖掘生态文化内涵,丰富游客游览体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接待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景区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全力推动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努力把万绿湖建设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亲水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景区,促进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创建5A景区组织保障。为推动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2017年7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11月,市政府调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林涛市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文化宣传传、规划建设组、管理培训组和综合协调组四个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具体创建工作的落实。这为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推动创建国际知名旅游胜地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指导,推动5A创建申报工作。一是完善申报材料。万绿湖管委会委托专业创建机构对《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规划》和《万绿湖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进行了修编。制定了《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和《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2020年优化提升计划任务表》,并已呈报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二是全力推动景观质量评审。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万绿湖风景区作为2019年全省唯一一个景区参加国家创5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创5A“入门券”)。2019年11月,赖小卫副市长率队到北京参加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组织召开的申报创建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并亲自参加答辩,顺利通过国家文旅部景观质量评审,取得“入门券”,列入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三是做好暗访迎检工作。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要求,依照关于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程序,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整理完善申报和迎检相关材料,全面对景区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均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和要求,将于2021年迎接省、国家评审组的验收评审。
(三)加大投入,推进项目整改。市政府把改造提升万绿湖风景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重点推动抓好旅游项目提升、品牌营销推广、旅游交通提升、游览服务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卫生提升、邮政电信提升、旅游购物提升、综合管理提升、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十项工程提升整改,全力做好“创5A”迎检验收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全力推动国有景区开展创建。近一年来,万绿湖风景区已投入约5500万元完善了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质量等,主要完善了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园林景观、旅游厕所、道路、信息建设等硬件设施,全面提升了万绿湖整体景观环境、配套功能设施水平,为万绿湖创5A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全力推动民营景区开展创建。民营景区整改项目主要包括万绿谷、镜花缘、水月湾等的提升改造项目,估算总共要投入6500万左右,目前已投入1200万元。据统计,目前,万绿谷已完善度假区停车场、叶屋坪游客中心,休息设施与观景设施、休息风雨凉亭、厕所等。镜花缘主要完善提升改造电子门禁系统及网络售票,百花路路肩绿化美化等工程。水月湾完成了水月广场门楼、监控、广播系统、电信光纤改造、移动信号塔、景区LED宣传屏、亲水泳场安全护栏等项目建设,更换和维护了电力电缆、污水处理设施,修缮美化了得月轩、亲水长廊项目,完成了游船码头测绘设计等工作。
(四)加大宣传,提高旅游知名度。万绿湖风景区是我市旅游的龙头企业之一,因此,我市在宣传促销方面都将万绿湖作为重点名片来宣传。近年来,我市以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旅游宣传活动,全面提升万绿湖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在传统媒介宣传方面,此前,我市在中央电视台4套和央视新闻频道《请你欣赏》栏目反复播放万绿湖风光片,在CCTV-1综合频道和CCTV-13新闻频道新闻30分栏目播放了4个月的形象广告。另外,我市也在中国旅游报、南方都市报、江南都市报、江门日报、中山日报、汕头日报、东莞日报、河源日报、大江网等开展旅游形象宣传,提升旅游形象与产品。在新媒介营销方面,近年,万绿湖风景区在百度、腾讯等媒体开展大力宣传,进一步展示其旅游产品,提升其旅游形象,为其创国家5A旅游景区奠定基础。二是以活动促进旅游宣传。举办了多城联动·百万人游河源、“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区域旅游合作、大美河源评选活动、福建福州、泉州、武汉、长沙、北京、九江等旅游推介,活动都重点展示万绿湖旅游形象。三是参加各类促销活动,如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广州旅游展、香港旅游展、台北两岸观光博览会、澳门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全面展现万绿湖的优美风光。
(五)加强沟通,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我市非常重视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工作,文化旅游部门将万绿湖风景区创建5A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积极对接省级相关部门,支持万绿湖风景区创建5A工作。近年来,通过我市努力争取,省级部门高度关注和关心万绿湖风景区创建5A工作,特别是省文化和旅游厅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了一定倾斜,加强了万绿湖品牌宣传推广,精心指导了创建工作。据统计,近年来,省级部门支持我市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资金达3.1亿元,主要用于万绿湖植物园等重点景观的建设,以及旅游码头、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导览系统的改造升级,优化了旅游公共服务布局,进一步提升万绿湖风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
(六)资源整合,指导万绿湖风景区全域化发展。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景区的竞争力与本区全域旅游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导各县区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对包括万绿湖周边地区在内的区域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融合发展。依托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景区景点,我市打造了一批江景湖景酒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新丰江大坝旅游区、广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区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生产基地。2019年,成功打造了5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省级历史文化游径、3条工业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将万绿湖风景区、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景区串联成线,极大地丰富了万湖湖周边的旅游业态,改善了景区内外部环境,提升区域整体旅游发展水平,为万绿湖5A级景区建设工作打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此外,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这些线路制作了宣传片,印制画册加强了宣传推广。
(七)积极引进,壮大创5A主导力量人才队伍。一是建立专家库。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指导下,聘请广东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社科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智立圣点策略机构等专家教授作为我市旅游专家顾问,邀请专家顾问对全市旅游进行问策,并对万绿湖创5A工作进行把脉。二是加强人才培训。近年来,文化旅游部门加强了对旅游人才的培训,每年都举行旅游人才培训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产品质量,规范旅游服务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并特别强调服务的标准化、服务的个性化、服务的细节化。三是借深圳帮扶河源发展旅游工作之机,推荐部分旅游人才到深圳学习其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先进经验,帮助万绿湖尽早成功创5A。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形成创建合力。一是继续督促和指导东源县研究分析创建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二是细化责任,责任到人。对照创建标准,明确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倒排时序,制作项目推进进度计划表,明确每个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前期、工程实施等环节完成时限。
(二)精心准备,做好迎检工作。一是积极对接。加强与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编制评审材料。包括资源评审、达标说明、等级报告、宣传画册等评审材料,做好验收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狠抓重点,全力推进创建工作。依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分细则》、《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和《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和《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2020年优化提升计划任务表》,对万绿湖创5A各项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全面进行优化提升。重点抓好旅游项目提升、品牌营销推广、旅游交通提升、游览服务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卫生提升、邮政电信提升、旅游购物提升、综合管理提升、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十项工程提升整改。三是加大文旅融合力度。深挖和提炼万绿湖文化,提升万绿湖文化品位,将其打造含金量高的精品景区、旅游精品。重点改造提升“镜花缘”主题公园、龙凤岛、送水观音,新建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万绿湖博物馆,扩建万绿谷旅游区规模。以万绿湖风景区为核心,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域景区化发展。
(三)加强宣传推广,形成良好氛围。一是加强新媒体推介。持续在百度、腾讯、头条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积极采取微信、抖音等多种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创建工作变为自觉行动、统一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营销,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争取省统筹全省旅游资源,将万绿湖风景区纳入大湾区旅游线路统一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万绿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陈俊荡等委员所提出的“万绿湖生态旅游提升”提案,具有较广阔的视野,对万绿湖现状的分析到位、准确,所提建议对万绿湖风景区创5A及我市其他地区生态旅游发展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局将进一步借鉴研究,针对实际逐项对照落实。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