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0005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0-12-29 16:17:17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文函〔2020〕151号(B类)


韩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引导乡村旅游、民宿行业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河源市紧紧抓住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契机,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为目标,依托生态、旅游、乡村、人文等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培育发展以乡村民宿为主的民宿业态,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乡村旅游、民宿正成长为河源文旅的重要新生业态。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注重制度引领,明确乡村文旅发展目标方向。

  为推进乡村旅游、民宿业健康发展,2019年,河源市政府出台了《万博manxbet登录 办公室关于加快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河府办〔2019〕4号)《河源市进一步推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编制了《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对乡村旅游进行了重点规划和布局,较好地统筹和指导了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包括民宿业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经过充分调研,形成了《关于河源市文旅体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河源市民宿发展情况报告》等报告,从理论层面较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剖析了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部分县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也相应出台措施,如《源城区星级旅游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试行)》《东源县星级乡村旅游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此外,今年成立了河源市民宿行业协会,形成了《河源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送审稿),目前已呈文市政府,待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将为规范管理民宿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今年底,将全面启动全市民宿的登记工作。

  (二)注重专项扶持,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为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活力。2019年,成功举办了河源市首届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创新大赛活动,将129万元扶持资金以“以奖代补”的竞赛方式,直接奖励扶持给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民宿的实施主体。活动分别评出了一批主题定位高、市场明朗、管理规范、示范性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旅融合较高的乡村旅游点和民宿,起到了一定示范带动作用和强烈的社会效应。同时,去年,还开展了“乡村旅游冲锋号”系列活动,全市各民宿业积极参加,充分展示了全市各地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态势和形象。今年,我市也安排了140万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举办第二届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创新大赛、乡村旅游冲锋号活动,扶持一批乡村旅游点示范项目和精品民宿健康发展。此外,积极争取了省级重点文旅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奖补资金728万元,其中用于扶持民宿发展的达40万元。

  (三)注重乡村文旅融合产品打造,做强做大乡村产业。

  近年来,结合精准扶贫,我市乡村文旅产业不断涌现,主要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强、环境优美的特色文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民宿、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一是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提升了乡村整体环境。目前,我市重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有30多家,主要包括春沐源、苏家围、叶园温泉、万绿谷、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林寨古村等,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分别于2019年、2020年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这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优化了当地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了文化内涵,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带动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二是打造一批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产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历史文化游径。引导了大水井特色文化民宿、东源县梨花屋舍、康汇·酒坊民宿、到·吉宿、顺天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健康发展。如梨花屋舍民宿依托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结合古驿道发展,大力完善配套设施,融入河源客家建筑特色,深挖文化内涵,在文旅体等方面高度融合。到·吉宿民宿以村庄名命名,结合田园风光和诗情画意乡村生活,以“体验乡村生活方式”为主打,形成了“民宿+研学+公益”的运营模式,尤其是亲子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顺天民宿则探索出了政府、企业、村委、村民合作共赢的开发、运营模式。目前,东源县仙塘镇观塘村、康禾镇田坑村、义合镇摄布村也有了民宿集群发展的雏形。三是创建了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了乡村档次与知名度。江东新区古竹镇、和平县林寨镇林寨古村等8个镇村分别获得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源城区埔前镇、东源县新港镇等39个镇村分别获得省级乡村旅游品牌。同时,我市有56个单位或个人分别获得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四是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衍生了一批如客家酿酒、霸王花米排粉、鹰嘴桃、猕猴桃、五指毛桃、板栗、茶油等农副土特产,这些土特产品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我市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菜师傅工程”,挖掘培育河源客家名菜,以图、文、音频、视频方式立体介绍客家名菜,拉动美食消费,编印的《源·味》书已出版发行。

  (四)注重创新开路,推动乡村全域文旅融合。

  利用文化、旅游、体育三部门机构合并后的资源配置、调度优势,去年以来,在乡村旅游文旅体融合上持续发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小浪潮。成功举办了“河源市乡村旅游冲锋号”系列活动、2019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东源义合站)、河源第三届客家乡土文化节暨第十三届黄龙岩畲族板栗节、连平上坪桃花节古驿道徒步活动、“5·19”中国旅游日暨广东省第20届体肓节河源龙川霍山大型徒步活动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旅游和休闲体育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河源市文化、旅游、体育的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打造“一站一特色、一站一精品”,推动乡村旅游、民宿健康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同时,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等大湾区城市举办的文旅活动、联合推广交流活动,将河源的乡村非遗文化、乡村旅游景点等进行展示,广泛对接、交流,为大湾区城市群客源地量身定做了一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线路、研学线路等优质文旅产品。

  (五)推动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紧紧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相结合,共同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使乡村文旅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好办法。一是大力推动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全力推进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埔前镇上村村,东源县康禾镇若坝村等10个旅游持重点村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大部分扶贫重点村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古建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家乐等旅游产品,打造成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如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上村村、陂角村依托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度假区两大景区及春沐源特色小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本村农场、果场资源优势,成功将周边五村连片开发成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产购物、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如源城区高埔岗街道建设了家风家训馆、商业特色街、精品民宿等,丰富的乡村文旅产品,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二是不断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借助精准扶贫时机,把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相结合,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推动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八小工程”乡村旅游建设,深挖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乡村旅游,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动旅游扶贫重点村大力改造和新修村道,基本实现村道主干道硬底化以及亮化工程,大部分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有休闲文化广场、标准卫生站、公共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建设不断规划完善,修建农业水利,基本实现了雨污分流,垃圾集中处理,修缮古建筑,美丽乡村逐渐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日臻成熟。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如连平大湖首届莲藕文化旅游节暨四季花海开园节、东源漳溪捕鱼节、船塘板栗节、义合镇音乐啤酒节、稻田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从原来不定期举办到成为当地固定节庆活动,众多村民依托这越来越多节庆活动,开起农家乐,办起了民宿、小饭馆、小旅馆,农家土特产供不应求,直接带旺了乡村旅游人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联动推进。除了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外,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工作局、市乡村振兴指挥部、深圳对口帮扶指挥部及共青团、妇联、总工会等组织,纷纷从各自职能和资源优势出发,出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帮扶举措,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发扶贫旅游线路、评选美丽乡村等。如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是一座拥有八角楼、四角楼等众多古建的古村落,万科集团斥巨资进行帮扶,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和谐,文保专修、资源活化,以点带面、提升风貌,延续文脉、激发活力”原则对仙坑村进行了改造。在对口帮扶单位和万科集团的帮助下,如今的仙坑古村面貌一新,一跃成为广东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六)注重创新营销,塑造河源乡村文旅品牌。

  我市在乡村文旅品牌打造方面一直在探索前进,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扩大乡村旅游、民宿品牌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今年面对疫情的影响,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全市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河源人游河源”活动、细品河源青年影视界助力旅游复苏微视频(抖音)创作活动、2020首届河源文旅繁花音乐季、开拓省外客源市场等活动深入推进,效果明显。联合南方卫视开展“广东人游河源”理由征集、10名网络大使游河源、直播带货行动。今年9月局联合南方卫视在淘宝、抖音、微博平台开展“广东人游河源”直播带货活动,共吸引了436.9万人次在线观看互动,超27.8万的点赞量,带货销售文旅产品成交额超12万元以上。今年“五一”以来,家庭出游和亲子出游需求旺盛,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游客出游热点,特别是一些特色民宿生意火爆。如国庆期间,据河源市民宿行业协会对其中22家民宿的调查统计,22家民宿接待游客约16000人次,其中非入住游客达10789人次,入住游客达5936人次,入住占比30%以上。大部分民宿营业额同比去年涨幅10%—30%,入住率平均73%,其中有10家民宿入住率达80%以上。我市部分民宿已逐渐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或研学、亲子、团建活动基地,而不再是简单的住宿地。大部分民宿都能把住宿与乡村休闲、农事体验、亲子、研学、茶艺、徒步体验等结合起来以招揽游客,古驿道、果园、田野、农耕体验、手工制作、民宿主人的生活方式、乡村风情及乡村环境已成为民宿吸引游客的卖点,一部分民宿正逐步实现“民宿微景区化”,消费呈现持续旺盛并向“吃住行玩”多元化升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要坚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及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突出乡村旅游、民宿特有的乡村生态和特色乡村资源,做好乡村旅游、民宿规划。一是将乡村旅游、民宿业态的发展列入“河源文旅体‘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去统筹谋划;二是充分体现文旅融合理念,倡导文化引领,充分挖掘当地民俗和人文资源,凸显地域文化,突出乡村特色,提升乡村民宿的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民宿的体验感;三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多措并举,有序盘活农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房、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用于乡村民宿和相关业态建设。四是规范民宿管理,贯彻落实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河源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启动登记管理工作,开展民宿从业人员培训。

  (二)积极引导,做精做强。一是积极引导、指导全市的乡村旅游、民宿业修炼内功,完善产品体系和软硬件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丰富产品内容。增加新的利润点,实现乡村旅游、民宿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推广“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等乡村文旅体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村落、文物、非遗、体育赛事等文化和体育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到2022年累计建成15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出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创新大赛等活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特色民宿。开展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培训和乡村创客行动,培育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以上。三是继续指导举办板栗节、捕鱼节、桃花节、鹰嘴桃节、美食节等乡风民俗和节会活动,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以节富民”。力争每年持续开展省级或市级粤赣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和特色主题体验活动,完善沿线服务设施,打造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定向大赛、研学旅行线路等系列品牌,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继续搭建完善乡镇健身平台。利用农闲、周末、墟日、节假日在广大乡镇群众中组织开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大力开展乡村广场舞、舞狮、舞龙、拔河、健身气功、太极拳、篮球、毽子、游泳、象棋、龙舟、武术、健身秧歌以及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农味很浓的趣味性运动。大力宣传河源农村文化,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带动农村乡风文明和新农村建设,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继续创新营销,如直播带货等多媒体平台,加促线上消费,打造网红品牌。针对河源乡村旅游点、民宿依然存在的零散、偏远、规模小的总体现状,着力引导其集群布点和抱团经营、营销推广。此外,积极引导全市民宿业主走“品牌特色化、服务精细化、经营网络化、行业生态化”之路,突出审美与个性,突出生活方式、价值观输出,突出“互联网+乡村旅游+民宿”,突出抱团合作与同业共赢,实现生态、良性发展。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整合现有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古驿道等资源,将河源乡村民宿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历史文化游径和风情小镇、茶旅小镇等内容之一,组织河源乡村旅游、民宿专题推介活动,推荐优质精品乡村旅游点、民宿参加省内外旅游推介活动,开展“河源民宿”统一品牌策划,进一步提高我市民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将河源民宿业培育成河源文旅的重要新生业态。此外,我局拟于今年组织相关民宿业主赴外地考察培训,拟于明年编制《河源市民宿产业发展规划》,举办“深圳—河源”民宿产业对接交流论坛活动等。

  韩波委员关于“乡村旅游、民宿行业融合发展”的提案,具有较高的学术标准,对河源旅游业研究深入、调研扎实,所提建议切合我市乡村文旅发展思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局将进一步消化研究,逐项推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10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佰祥,338879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