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河源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020012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0-12-08 10:30:29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卫健案函〔2020〕17号


范志君,管小明委员:

你们在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升应对疫情防控能力的系列提案》(20200121号收悉。首先,对你们高度关注和支持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工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就该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健康河源、打造卫生强的决策部署后,近年来,我市各级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疫情暴发后,不断健全完善了卫生应急体系、处置机制。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一)落实强基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从2017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建设,各级财政共投入500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超过了30亿元。一是积极推进3间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龙川县麻布岗镇中心卫生院、紫金县蓝塘镇中心卫生院、东源县船塘中心卫生院纳入了省47间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于去年底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是积极推进县级医院升级建设。全市共有13间县级医院纳入了升级建设项目。目前,除了有1间正在建设,其他12间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有4间投入使用。三是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按照省的要求,对全市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四是积极推进村卫生站建设。全市1251个行政村卫生站除37间已有村站或符合省不建的条件外,现已完成1174间,正在建设40间。通过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加强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和条件已有了显著的改善。五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改革。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接入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市直3家公立医院和各县人民医院接入省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在我市住院病人可由省内知名医院专家诊治或会诊。

(二)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政策,提升基层人员积极性。为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根据省的要求,我市2019年以来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各县区总体进展较顺利,都落实了一定的财政保障,其中源城区和江东新区按照当地一类事业单位保障水平保障,和平县人均保障水平达到了10万元左右,龙川、连平、紫金县按照每个编制3万元的标准保障,东源县按照每个编制约5万多元的标准保障。今年,市委继续将落实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整合优化县域内资源,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当前国家为了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2017年省在我市和平县试点,2019年和平县和龙川县纳入了国家试点县。去年10月份,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我市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到县区调研、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邀请省卫健委领导前来指导,并于去年12月底在和平县召开全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启动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止今年6月,所有县区均完成了挂牌进入运作阶段。其中和平县作为我市率先试点的县,已依托县人民医院先后完成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急救指挥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总院在诊疗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提供远程诊断、检验、消毒用品供应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医务人员岗位津贴和补助标准。对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按照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全面落实省财政对粤东西北地区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每村2万元。二是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补助项目。我市共有232个特设岗位,于2017年完成了岗位设置。2018年度公开招聘了107名特设岗位全科医生,2019年度选派了21名特设岗位全科医生。每个岗位省补助6万元。三是落实全科医生、产科、儿科医生转岗培训。从2017年开始,实施全科医生、产科、儿科医生转岗培训,着力解决基层全科、儿科、产科医生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四是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技术人才,全市计划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70人。五是组织基层卫生人员开展线上业务能力培训。通过“云鹊医”“糖医帮”“基公讲堂”等线上平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高血压、糖尿病诊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水平。

二、强弱项补短板,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央政策导向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指挥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战略成果。但同时,正如您俩所提到的:“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也暴露出了我市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医疗卫生救治等方面的短板”,今年我市“两会”其他代表、委员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提案。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是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址新建河源市疾病预防中心;二是新建河源市公共卫生医学防治中心(主要包括市传染病医院、市慢性病防治院、职业病防治院、市妇幼儿童保健中心等);三是成立了源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决了源城区无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体系不健全问题。

(二)进一步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制定了河源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按照“四集中”原则,确定了市人民医院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省级、市级定点收治医院,确定了第一批后备定点医院6家(每县区1家)、第二批后备定点医院3家(东源、龙川、紫金各1家)。定点收治医院制定了48小时的整个医院和病区的清空方案,以应对发生聚集性疫情需求。加快发热门诊、发热诊室改扩建工作,其中需改扩建的发热门诊9家均已完成改扩建工作,新建的7家发热门诊正在施工中,预计12月底前可完成;107家发热诊室已全部完成改扩建工作。9月上旬市疫情防控指挥办例会确定了河源市体育馆作为改建方舱医院备用场所,目前正在制定改建设计方案。

(三)组建和强化疫情防控相关队伍。一是健全了市、县(区)、乡镇由卫健、政法、公安、民政等多部门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落实“四个一”机制;二是强化乡镇(街道)、社区“三人小组”,建立了由乡镇(街道)政府、派出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领导组成的乡镇(街道)“三人小组”和由村(居)委主任、辅警、乡村医生组成的社区“三人小组”,完善了“三人小组”工作机制;三是调整充实了突发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伍和后备应急队伍;四是组建了2支广东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河源市专家队,平战结合,统一调配;五是充实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通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调整充实了我市、县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人员以疾控中心为主,从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医疗卫生机构抽调具有预防医学、疾病控制、卫生管理等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目前市、县区共建立9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含后备队伍)。

(四)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分级建立完善了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健全了市、县(区)、专业机构、企业、家庭5级储备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了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机制和预案。加强了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医疗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储备量基本能满足30天的运转需要。各级财政按要求给予了资金保障,其中市财政每年都安排有7000万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金。

三、全力推进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建设

根据省的要求,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数字化)建设,各级财政共投入近5000多万元建设和改造6家疾控机构冷链系统和112家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并此项工作列入了2020年市县区十件民生实事,今年底前将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投入使用后,一可以保证疫苗从出厂到注射全流程的温控监管和闭环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二进一步规范了接种流程,保障儿童接种安全;三接种环境整洁度、舒适度大幅提升;四预防接种预约提示功能更加完善,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五预防接种知识宣传途径、方式更广、更新颖,效果更明显。

四、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全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高度重视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三大运营商、公众号、网站、宣传日、宣传栏、印发资料、进学校、进社区等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宣传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卫生健康知识,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暴发,市政府投入300万元,加大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主要宣传方式方法有:一是加强与报纸、电视台联系,开设专栏或定期不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每个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还与当地的电视台签订了有偿或无偿的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协议,高频率播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知识。二是每年举办医师节、护士节活动,广泛宣传白衣天使形象。近年来每年都举办最美护士、最美医生活动。三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向本辖区的群众印发了糖尿病、高血压、预防接种、结核病等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宣传手册(折页);四是利用宣传日、宣传周大力宣传相关知识,如艾滋病宣传日、食品安全周、结核病宣传日、精神卫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均在公众场所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如今年开展了第六届“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五是根据省的要求每个县区都开展了健康促进县(区)活动。六是启动建设健康主题公园,今年制定建设方案,列入了十件民生实事。拟以客家公园、东江湾公园人行道、单车道两旁设置健康宣传栏、牌,在沿途亭、廊建设健康主题亭、健康主题廊,以中国健康素养66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四大基石为核心,融合传染病防控、优生优育、中医药养生知识等健康核心信息融入到公共设施和景观中。七是通过三大运营商、局网站大力宣传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其中通过三大运营商公益短信宣传17条。

近年来,虽然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疾病防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卫生健康教育宣传不断深入,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由于我市各县区财政都比较困难,大部分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财政补助不到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还不完善,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你们提出的意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下来将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强源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同时,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是积极做好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全面组织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不断组织大培训、大演练、大排查,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三是全面完成强基工程建设。到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县级医院升级改造建设和120急救指挥体系建设,全面投入使用。四是继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福利待遇,提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体制机制,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五是积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县域医共体“六统一”管理,通过由县级龙头医院牵头,统筹县域内医疗资源,建立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机制,人员上下流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良好就医秩序。让医共体承担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努力实现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的目标。六是进一步创新和深化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宣传覆盖面和效果,不断促进广大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增强防病意识,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病能力。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

2020年10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赖仲辉,0762-323838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