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河源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0200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0-12-08 10:02:50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卫健案函〔2020〕12号


王云全委员:

在市政协七届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健全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职能的提案》收悉。首先,对高度关注和支持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就该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卫健等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落实强基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2017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建设,各级财政共投入500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超过了30亿元。一是积极推进3间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龙川县麻布岗镇中心卫生院、紫金县蓝塘镇中心卫生院、东源县船塘中心卫生院纳入了省47间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于去年底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是积极推进县级医院升级建设。全市共有13间县级医院纳入了升级建设项目。目前,除了有1间正在建设,其他12间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有4间投入使用。三是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按照省的要求,对全市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四是积极推进村卫生站建设。全市1251个行政村卫生站除37间已有村站或符合省不建的条件外,现已完成1174间,正在建设40间。通过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加强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和条件已有了显著的改善。五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改革。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接入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互联互通;市直3家公立医院和各县人民医院接入省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在我市住院病人可由省内知名医院专家诊治或会诊。

二、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政策,提升基层人员积极性。为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根据省的要求,我市2019年以来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各县区总体进展较顺利,都落实了一定的财政保障,其中源城区和江东新区按照当地一类事业单位保障水平保障,和平县人均保障水平达到了10万元左右,龙川、连平、紫金县按照每个编制3万元的标准保障,东源县按照每个编制约5万多元的标准保障。今年,市委继续将落实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整合优化县域内资源,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当前国家为了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2017年省在我市和平县试点,2019年和平县和龙川县纳入了国家试点县。去年10月份,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我市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到县区调研、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邀请省卫健委领导前来指导,并于去年12月底在和平县召开全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启动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止今年6月,所有县区均完成了挂牌进入运作阶段。其中和平县作为我市率先试点的县,已依托县人民医院先后完成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急救指挥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充分利用总院在诊疗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提供远程诊断、检验、消毒用品供应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四、加大力度推进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和项目管理机构。市完善市级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市疾控中心牵头、各相关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的市项目办,落实市项目办工作经费。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项目管理机构。二是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去年,市卫健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在开展市级示范点创建活动,分别在源城区和江东新区各选定1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市级示范点创建活动,市财政每间安排了2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区财政也给予大力支持,安排创建专项经费。由市项目办负责组织市直有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骨干,对两个示范点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员进行点对点、手把手的培训指导。今年,要求每个县至少选定2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县级示范点创建工作。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在全市成功创建一批项目管理水平较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医防融合管理。市卫健局与市财政局、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新模式。

五、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医务人员岗位津贴和补助标准。对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按照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全面落实省财政对粤东西北地区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每村2万元。二是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补助项目。我市共有232个特设岗位,于2017年完成了岗位设置。2018年度公开招聘了107名特设岗位全科医生,2019年度选派了21名特设岗位全科医生。每个岗位省补助6万元。三是落实全科医生、产科、儿科医生转岗培训。2017年开始,实施全科医生、产科、儿科医生转岗培训,着力解决基层全科、儿科、产科医生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四是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技术人才全市计划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70人。五是组织基层卫生人员开展线上业务能力培训。通过“云鹊医”“糖医帮”“基公讲堂”等线上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高血压、糖尿病诊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水平

近年来,虽然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我市镇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我市各县区财政都比较困难,大部分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财政补助不到位,再加上医保政策不够完善,导致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较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你们提出的意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下来将努力在以下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全面完成强基工程建设。到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县级医院升级改造建设和120急救指挥体系建设,全面投入使用,全市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将得到全面改善。

第二,继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政策的落实。加强与有关县区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达成共识,推动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政策,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福利待遇,鼓励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下沉基层,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第三,积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把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解决我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全力推进。特别是要推动和平县、龙川县两个国家试点县落实县域医共体“六统一”管理,通过由县级龙头医院牵头,统筹县域内医疗资源,建立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机制,人员上下流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良好就医秩序。让医共体承担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努力实现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的目标。

以基层为重点是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要求,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局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将紧紧围绕这一要求,扎实做好全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筑牢卫生健康网底,努力维护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再次感谢的支持!也欢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根据所提意见并结合实际持续改进工作。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

2020年9月30日

(联系人:余红端,联系电话:323838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