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卫健案函〔2020〕16号
李添鸿、周彩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我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提案收悉。经综合河源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河源市财政局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稳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一是有序合理推进医联体建设。为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以市级医院为龙头,组织制定专科联盟建设年度计划,已成立以市人民医院牵头的胸痛、卒中、创伤、影像、骨科专科联盟,以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的新生儿、产科、乳腺专科联盟,以市中医院牵头的中西医结合骨科、康复科等专科联盟,以建促进牵头单位能力提升,充分利用专科优势,分别与县区医疗机构和部分社会办医疗机构签订框架协议,通过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有效提升我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二是完善我市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推动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目前全市共评(复)审7家二甲医院,推动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医院早日创建三甲医院。三是开展年度医疗质量评估工作,我局每年组织市医疗质量评估组评估所有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抽评二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评估其余医疗机构,督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确保全市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四是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用,目前我市已组建21个医疗质量质控中心,开展全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医学检验实险质量控制等专业专项检查,加强行业质量监督监管。五是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打造名院名科,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目前我市“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十二五”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全部顺利通过验收。
(二)强基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局通过采取每月定期现场督查、督促县区卫健部门每旬报送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每日报送滞后项目建设进度、下发督办通知、通报项目建设进度等多种方式,全力推动强基工程建设。一是3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均投入使用,目前紫金县蓝塘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改造项目已完工,东源县船塘、龙川麻布岗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改造项目进入尾声,预计近期完成。二是13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项目中,已投入使用4家(紫金县人民医院、紫金县妇幼保健院、龙川县妇幼保健院、和平县中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并进入装修阶段8家;剩余建设进度相对滞后的龙川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医技综合楼主体结构第五层完成约80%的工作,住院楼正进行地下室工程施工。三是积极推进村卫生站建设。我市今年要完成的49间村卫生站建设任务,截止9月底,已完成建设9间,剩余40间正在建设(东源3间、和平37间)。
(三)推动薪酬制度改革。
1.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个允许”,建立适合事业单位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政策,探索建立适应医疗行业薪酬制度,完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进行分配,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实现我市卫生健康行业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2.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2019年8月,经市政府同意,市卫健局印发了《关于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基层卫生机构实行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的有关政策要求。截至目前,各县区都落实了一定的财政保障,其中源城区和江东新区按照当地一类事业单位保障水平保障,和平县人均保障水平达到8万元左右,东源县人均保障水平约6万元,龙川、连平、紫金县人均保障水平3万元。鼓励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收支盈余,允许按规定提取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允许自主确定内部绩效分配办法,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探索市场化薪酬分配方式。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注重兼顾不同编制身份人员之间的待遇水平,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编制内外人员同岗同薪同待遇,最大限度凝聚合力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卫生人才待遇,实现待遇留人,激发干事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我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面提升市级医疗服务能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按照省统一部署,通过3年建设将市人民医院打造成综合能力较强的市级医疗中心,重点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救治中心,使其达到规范建设标准;加强慢性病专科建设,显著提升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骨折、肺炎、糖尿病、肾衰竭等重点疾病的诊疗能力,到2022年底市域内住院率达到90%以上,提高解决急危重症的医疗技术水平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继续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继续加强与各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政策的全面落实。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快完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有效减少基层的工作量,减轻一线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按照国家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部署,以互联网技术破解看病就医难题,加快推广预约诊疗、远程医疗、日间服务、多学科协作等医疗服务模式,提高二级以上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门诊一站式支付覆盖率,改善医院后勤服务,改善患者非医疗技术服务体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五)继续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就医秩序、推进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事关整个医改成败。严格对照国家和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以指标完成情况为导向,继续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严格按照我市实施方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指导全市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联合相关部门,推开日间手术试点工作,制定日间手术管理、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指导意见,科学推进日间手术工作。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
2020年10月13日
(联系人:黄淑婷 联系电话:333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