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发改函〔2020〕224号(A)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0008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添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克服疫情影响提振我市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巨大冲击。疫情牵动人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今年“两会”您围绕中心搞调研、呼应民声献良策,及时就我市如何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做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围绕抓实政策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克服疫情影响提振我市经济发展的提案,为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主要指标降幅不断收窄,呈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3.73亿元,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1.1%;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12.9和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47.2和7.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0.9%,降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10.6和3.8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32.1和1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9.4和2.7个百分点。
(一)狠抓政策落地实施,加快推动经济企稳回暖。
一是加强政策对接实施。积极抢抓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战略机遇,在推进实施《河源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河源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基础上,继续出台实施《河源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河源市贯彻落实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河源既有“区”的本质、又有“核”的特质的独特优势,紧密对接“双区”“双核”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其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外溢、社会服务延伸,着力打造“双区”“双核”重要战略腹地。今年以来,赣深高铁河源段、河惠莞高速紫惠段建设加速推进,东江航道河源段分段恢复通航,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加紧建设并将于年底交付使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建成开学,深河人民医院加快建设,“融湾”“融深”质量效益加快提升。
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今年以来,我市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生态畜禽、健康水产、特色水果、高山茶叶、良种油茶、岭南药材“八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县数品”和“一镇一品”的区域特色格局。今年以来,我市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总数达到9个;引进较大的农业企业项目22个,计划投资额约83.82亿元;向省推荐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6家。按照省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有关工作部署,我市推动东源县成功纳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推动各县做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向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灯塔盆地示范区、东源县船塘镇、紫金县蓝塘镇纳入省级城乡融合试点;推动灯塔盆地农业科创小镇、连平忠信商贸小镇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拟入库名单(第三批)。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568户107372人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25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三是推动灯塔盆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灯塔盆地的发展,成立了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灯塔盆地农高区管委会筹建领导小组,积极推动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组织起草了《关于支持河源市灯塔盆地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呈报省政府;紧抓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机遇,积极向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争取加快推动灯塔盆地发展。加快完善灯塔盆地基础设施,粤赣高速顺天互通立交项目将在明年完工通车,省道S253、县道X166等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灯塔盆地农高区交通驿站完成建设,农高区至市区通勤车已正式运营,农高区民生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灯塔盆地农业大道、产业园区“一环两纵两横”等8条产业路及首期3平方公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不断完善;灯塔盆地核心区顺天镇已实现村村通公交车。
(二)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一是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为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解决好企业生产运营困难,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17条”“全力减小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指导意见”,适时出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支持商贸服务业企业8条”“保障重大项目复工若干措施”“支持农业生产9条”“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文旅企业若干政策措施”“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及其办理指引,并通过“学习强国”“南方日报”“河源发布”等新媒体将相关政策推送到各企业,为企业及时、快速享受政策提供支撑。在省、市系列惠企政策支持下,全市企业发展信心有效提振,生产生活秩序科学有序恢复,各行各业呈全面复苏、加快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共为302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830.05万元;共为97家受影响企业发放失业保险费4570.51万元;累计减免社保费超过5.34亿元,退还社会保险费共2132.56万元;累计向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发放贷款金额11.41亿元,向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金额82.84亿元。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疫情以来,我市积极推进财政金融联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出台《河源市利用特殊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实施方案》,筹集2.2亿元资金(含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2亿元),用于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和困难群众生活救济。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融资,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为11家企业提供融资金额达3020万元;发挥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规模达7500万元,累计发放103笔增信贷款,贷款金额达6.17亿元;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开展融资对接,目前已为本地中小微企业线上授信20笔,授信金额达1.18亿元。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辖内银行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25.34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市贷款余额的35.2%;引导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召开重点项目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加强银企对接,促成融资落地;目前,辖内银行机构对融资对接会上的项目已发放贷款71笔,金额79.54亿元;拟授信64笔,金额91.73亿元。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收集了79家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需求信息,通过省贸促会“广东贸促人”和“国际商会会长之家”微信群平台对外发布,点对点地将《信息表》发给我市驻24个国家(地区)的商务联络处。组织我市23家外贸企业参加第127届网上广交会,共设展位69个,参展商品达27种,获得意向订单约580万美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现有知名电商平台,注册入驻各类“特色馆”(如京东特产馆、天猫特产馆等),拓展我市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我市中小企业拓开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直播电商新模式,指导各县(区)开展直播电商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拓宽市场,塑造产品品牌,如紫金县举办“农货出山”直播活动,为当地牛大力等南药进行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额约80万元;连平县举办鹰嘴蜜桃直播带货电商培训班,打造一批电商“网红”队伍,利用网络直播等新模式推动当地涉农中小企业、农户等扩大销售;东源县领导与“网红”合作开展网络直播带活动,举办2020年双江状元瓜暨消费扶贫农产品直播活动,推动当地农产品在疫情期间的宣传和销售,促进当地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扩展中高端市场,扩大外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举办了“第一书记代言”、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展销活动,让更多产品走出河源、走向全国。
(三)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持续推进项目投资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专项债申报工作,切实发挥债券资金效益,助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下达专项债资金57亿元,共支持42个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网络,赣深铁路、梅龙铁路、龙寻高速、河惠莞高速紫惠段、东江航道扩能升级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粤赣高速公路顺天互通立交、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工程等一批高速、国道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工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及宝源片区及老城西区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市95个乡镇中56个乡镇覆盖污水处理设施,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47座;基本消除东埔河黑臭。积极推动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今年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年底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老旧小区14个项目有9个已完工,5个已全面开工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河源市第四小学于今年秋季建成顺利开学,新增公办幼儿园优质学位4874个,教师发展中心和青少年宫项目加快推进。
二是大力推进“两区”项目建设。坚持把高铁新城综合枢纽、江东新区打造成为撬动河源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平台,加快推进江东新区开发建设。依托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广东全天候数科网络有限公司河源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新区智慧城市,积极谋划“新基建”项目,大力推进高铁新城综合枢纽、片区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灯塔盆地打造成为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大力推动灯塔盆地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动盆地农业重大项目建设。特色种苗培育大棚、蓝莓标准示范种植区、现代循环农业示范点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东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水田垦造、蓝莓标准种植基地项目、美林公司茶油加工项目、慈航果蔬创新加工项目、鸽肉繁养基地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三是不断加强重大项目培育力度。今年以来,我市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和培育工作。围绕“两新一重”及补短板强弱项,开展“十四五”规划项目的收集、策划、论证工作,向省申报了东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等91个申请纳入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总投资2614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计划1808亿元;初步谋划市“十四五”项目459个、总投资达4635.59亿元。谋划建立政府融资建设项目储备库,收集汇总政府主导融资建设需求项目60个,总投资约509亿元,融资需求约409亿元。做好重要项目对接,积极组织开展省属国企推介会、春季系列经贸活动、城市建设项目招商推介会、央企座谈会、先进制造业经贸活动等系列活动,与招商局集团、大唐高鸿、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与对接项目、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我市积极吸引“双区”现代服务业体系向河源延伸拓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电子商务加快推进,紫金县、和平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顺利创建,东源县、连平县省级电商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建立了265个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东源县140个,连平县125个,省定贫困村全覆盖),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达6000人次以上,如期完成电商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现代金融加快发展,积极引导股改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协助雅达电子、金宇环境科技等启动股改工作,推动我市新增完成股改企业13家。联合前海股权交易(河源)中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河源运营中心等机构,协助我市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挂牌融资等方式实现股权融资。
二是推进互联网设施建设。印发实施《河源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和《河源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5G网络建设,出台专项政策措施,精简5G基站新装用电资料,对5G基站用电执行一般工商业用电政策,逐步降低5G基站建设运营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G基站建设投资3.8亿元,投资完成率63.47%;新增5G基站924座,完成2020年度省下达建设计划(978座)的94.48%;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试点完成14个;5G用户累计达12.6万户;NB-IoT(物联网)基站累计建成1941座;光纤接入用户累计达67.3万户,光纤入户率提升至86.7%;100M以上光纤用户累计达58.3万户,占光纤接入用户86.7%。
三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我市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着力承接大湾区物流供应链分拨功能,把河源打造成“广货北上、北货南下,国货跨海、异地贸易”的重要门户以及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今年以来,积极推进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及河源港口建设,接续推进东江航道河源段复航工程,推进无水港建设,力推港产城有效衔接、联动协同,力争与“双区”实现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大力推动综合保税区、东源和龙川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谋划推进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龙川县铁路综合物流园、深圳阿曼迪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源城区)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园、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农村物流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3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56个镇级电商服务站、560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初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四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印发实施《河源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积极推进《河源市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谋划和推进“数字政府”项目建设。实施“政银合作”模式,与中国农业银行河源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各项工作。规范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市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市直部门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全流程管理。推动市政务云平台建设,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完成市级政务云建设试点市一期建设任务,政务云二期库扩容、40个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和30个新建系统部署上云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建成全市电子政务网络总体框架,全面建成市、县(区)级统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不断优化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热线,年初启动12345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热线平台信息化项目(第一期)建设,推广“数据上云、服务下沉”改革,拓展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事项功能,有效打通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最后一公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推动河源联合奖惩系统嵌入统一申报受理平台、工程领域审批系统和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实现“信用奖惩、一键搞定”便捷模式。
五是推进建设“智慧河源”。向省政务数据管理局申报了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场景需求,积极争取省资金支持。大力推动“智慧城管”建设,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和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和大数据系统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加快发展智慧教育,“三通”工程持续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推动智慧能源建设,积极推进NB-IoT物联网技术应用,开展智能电表轮换和低压集抄全覆盖工作,实现全市低压用户的电能数据远程自动采集和数据上送。推进“智慧文旅体”建设,目前已开始在全市重要的文化场所、景区、酒店、广场等安装“智慧文旅体”电子平台。加强“智慧新警务”建设,完成反恐指挥大厅和警务云平台建设,开展“派出所+交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停车场联网和“和家园”视频联网共享工作,投入运行“河源公安智能视觉中心”,搭建了28个疫情防控数据模型。江东新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高新区智慧园区“工业大脑”建设有序推进。
今后,市相关职能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您的提案建议,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持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抢抓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加快融入双循环体系,推动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10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傅新风、赖剑赟,318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