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源市商务局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0003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0-11-05 15:45:04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商务函〔202070B

民盟河源市基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后疫情餐饮业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现结合市委宣传部、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广旅体局意见,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餐饮业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之一,对扩大市场消费、吸纳劳动就业、拉动相关产业起着重要作用。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市餐饮业遭受重创,餐饮消费指数与行业景气指数双双断崖式下滑。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支持餐饮业应对疫情工作措施政策,市委宣传部、市财政、人社、商务、文广旅体、市场监管等部门全力以赴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共同助推餐饮业复工复苏回暖,促进餐饮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目前,限上餐饮单位复工复业率达98.9%今年1-8月,全市限上餐饮单位餐饮收入16.91亿元,下降27.3%,下降幅度对比第一季度(-54.2%)收窄26.9个百分点。

一、强化多措并举,加快推动餐饮消费市场复苏回暖

(一)严格落实餐饮行业疫情防控措施。疫情期间,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分别深入指导督促各县区迅速组织企业深入学习中央、省、市有关疫情防控常态化相关工作指引,迅速制定实施《河源市推动餐饮业有序复工复业工作指引(试行)》《关于加强全市餐饮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等,转发落实“粤康码”使用指引(第四版)等通知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业两手抓,切实履职尽责按照要求做好科学防控工作,指导我市餐饮单位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有序复工复业。市商务局、市文明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了《河源市“公筷公勺”使用标准指引(试行)》并向全市推广,培育健康生活理念,倡导文明、健康、卫生的用餐习惯,积极营造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目的,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发扬勤俭节约美德,市文明办、市商务部门联合向全市餐饮经营者及广大市民发出“杜绝餐饮浪费,共建文明餐桌”的倡议,引导群众理性消费、争当“光盘族”,推动餐饮企业规范经营,加强行业自律,营造文明用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用餐氛围,助力餐饮行业复苏回暖。

(二)加大餐饮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市商务部门牵头代拟出台《河源市支持受疫情影响相关商贸服务业企业八条措施》,市财政专门统筹安排100万元用于支持疫情期间市区大型商场超市和餐饮企业推进无接触配送服务,积极支持我市餐饮服务业企业共渡疫情难关。目前,正组织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市级补助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出台《河源市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实施方案》筹集2.2亿元资金支持我市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克服疫情影响、渡过难关、破局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其中,1亿元由人社部门按照粤人社规〔201943号文件规定专账用于企业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2亿元用于支持餐饮业等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

(三)促进餐饮消费回补。市商务局指导源城区、东源县分别在5月、7月开展促进消费月活动,以大力实施工会消费、发券消费、活动消费、扶贫消费等措施,各发放1亿元福利。其中,源城区组织太平古街、坚基商业中心、万隆城购物中心、丽日购物广场等商圈餐饮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让利促销活动,推动餐饮商家消费券投放市场让利抵用券超2000万元,更好地吸引消费群体释放消费潜力,促进餐饮消费市场复苏回暖,提振消费信心,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

(四)鼓励企业创新转型。积极引导广大餐饮行业顺势而为、练好内功、化危为机,加快向数字生活新服务转型。鼓励饿了么、美团等餐饮外卖平台在疫情期间减免平台佣金收费,支持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线上快餐外卖的经营服务,将传统堂食需求、生鲜采购需求引入线上餐饮、线上新零售服务,弥补歇业期间、营业时间管控等带来的成本损耗。支持传统餐饮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餐饮外卖平台发展无接触配送模式,开辟线上消费市场。鼓励传统餐饮企业与新零售企业开展灵活用工合作,稳定员工队伍。

二、依托“粤菜师傅”工程,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标准体系。我市人社、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全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促进餐饮业规范发展。一是落实省、市“粤菜师傅”工程标准体系规划和路线图部署行业发展路线,引领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落实省粤菜菜品标准,从食材、工艺、成品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总结推广粤菜宴席经典菜谱菜单。三是落实省粤菜餐饮服务、餐饮环境等系列标准,推动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提升粤菜服务质量水平。四是落实省“粤菜师傅”评价规范化建设,依托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粤菜师傅”多元化评价模式完善。五是落实省建设“粤菜师傅”标准化示范试点,依托职业院校、标准化服务机构推动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行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标准化示范试点的建立。

(二)落实“粤菜师傅”任务。市人社局牵头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建设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4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9个、市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19个,举办“粤菜师傅”客味创新擂台赛、“十大名厨”评比等一系列赛事和培训班,全市共培训粤菜师傅超过7000人,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0000人。一是突出平台建设,强化组织引领。打造组织引领、沟通交流、培训阵地、市场信息“四个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粤菜师傅”工程全面融入大湾区协会,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客家菜师傅人才培养校企联盟,利用协会和校企联盟开展形式多样的客家菜师傅活动,实现人才和信息的对接。二是突出人才培养,强化就业引导。紧紧抓住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关键,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技工院校、烹饪协会、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优势,建立学校专业培养、协会专门培训、社会市场培训、餐馆酒店培训四种厨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类粤菜师傅人才。三是突出食材品质,强化质量保障。致力打造全省最优质食材供应基地,切实做到注重制定优质食材认定标准、注重打造名优食材基地、注重收集整理优质食材、注重食材生产营销管理“四个注重”。组织开展食材基地专项检查和食材检验行动,确保食材生产、流通等环节安全有序,保障河源各类食材和基地科学管理和安全生产,全面打响河源“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的优质食材品牌。四是突出市场导向,强化供需对接。为抓住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中人才和食材两个关键环节,及时掌握了解培训人才和食材输送情况,我市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供需对接,做到“四个对接”,即开展座谈交流对接、走进食材基地对接、走入大湾区对接、平台信息对接。

(三)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市市场监管局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培育品牌餐饮,打造特色餐饮,传承传统餐饮,培育、挖掘、发展一批知名餐饮企业、餐饮老字号和地方风味名吃;创建一批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和示范店,推广示范单位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以旅游业为依托推动餐饮业的发展,大力发掘饮食中的民风民俗,进一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使得游客在满足最基本需要的同时,感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

加强安全监管保障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开展全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监管责任,扎实开展全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计划,提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餐饮“明厨亮灶”建设、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建设、网络订餐监管、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及考核、公众满意度等六大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持证餐饮单位10937家,需量化分级证的单位数9812家,已评定9687家,量化分级评定完成率98.7%;共建成“明厨亮灶”餐饮服务单位8917家,完成了占比超过80%的建设目标;全市入网餐饮服务单位数3426家,持证率、公示率均为99.85%,全市已经考评通过并在有效期内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数9条,覆盖全市51区,餐饮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餐饮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餐饮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的监管成效,有力地提高餐饮服务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二)切实改善餐饮经营环境。加强集中就餐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餐饮经营环境,促进餐饮聚集街(区、城)、特色街(区、城)的建设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经营条件,鼓励集中经营;鼓励餐饮聚集街(区、城)的开办方或地方政府(街道办)对大宗原料采购、清洗消毒、人员健康等实行统一管理。

(三)开展餐饮服务环节“统一查餐厅”行动。针对疫情防控、网络订餐监管情况组织“统一查餐厅”特别行动,有效消除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隐患,有力规范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目前已组织开展9期,共出动执法人员3461人次,检查3307家餐饮单位,发出监督意见书701份,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51份,立案2,现场抽检食品及餐具58批次。

(四)开展餐饮行业规范整治行动。市市场监管局以美食街、夜宵城、校园周边、车站码头和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单位食堂(含学校食堂)、火锅店、烧烤店、小吃店、麻辣烫店、麻辣香锅等为重点单位,以糕点、火锅底料、牛肉丸、凉茶和水产品为重点品种,结合春季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节假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检查和单位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开展以“两超一非”为重点的餐饮服务行业规范整治行动,推动培养“绿色餐厅”步伐。目前,全市共出动检查5342人次,检查餐饮单位5257家,检查单位食堂208家、学校食堂907家,检查发现问题的餐饮服务单位150家,其中未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的123家,抽检样品1214批次,抽检不合格1批次,责令整改85家,立案查处1宗。

突出品牌宣传积极构建“粤菜师傅”文化体系

(一)开展专栏专牌宣传。在河源电视台、河源日报开设专栏,讲好河源“粤菜师傅”工的故事。同时,在全市主要路段、主要景区、主要场所设有“粤菜师傅”工程大型宣传广告牌。

(二)开展赛事活动宣传。全市先后举办“河源客家菜十大创新名菜”和“粤菜师傅”客味创新擂台赛等重要赛事,挖掘一批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河源“粤菜师傅”传承人;联合深圳广电集团举办“饱含深情、美味河源”赛事,期间每天在深圳卫视播放河源市“粤菜师傅”工程进展情况,宣传河源客家食材和客家风味。

(三)开展名人名厨宣传。充分利用义合镇下屯村阮仲孟国家级大厨名人效应,重点宣传“粤菜师傅”工程。邀了阮仲孟大师回家乡开展客家菜及其他菜系授课,并聘任为我市厨师培训学院客座讲师,以师傅带徒弟模式,为我市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名厨。

(四)开展专题特色宣传。市人社局与河源电视台联合制作《寻味河源》客家美食专题电视宣传纪录片并在河源电视台热播,多方位立体式扩大河源“粤菜师傅”工程品牌的宣传。据统计,我市已组织各类宣传评选赛事30场次,中国报道、学习强国平台、广东卫视和南方+均深入报道了河源市“粤菜师傅”工程推进工作,相关宣传报道在各渠道点击量和关注度超过100万人次。

(五)编撰出版《源·味》。市文广旅体局专门编制《源·味》一书,该书河源菜品特色、原材料采集,烹饪特色、菜品标准、流行地域、历史渊源、特色典故等方面,图文并茂地全面介绍河源客家名菜,全面发掘、整理、推广我市餐饮文化资源,提升餐饮品味,同时为申报10个客家菜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好基础。

下来,我市各相关部门将继续高度重视餐饮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支持餐饮企业发展的政策,结合餐饮行业特点和受损现状,大力推动支持餐饮企业解难纾困政策措施,切实推动餐饮消费复苏回暖。鼓励餐饮企业利用新媒体开展新营销,培育餐饮网红店、网红达人,丰富餐饮消费内涵。大力繁荣夜间经济,开设“深夜食堂”等业态,带动夜间消费人气和流量,充分激发夜间消费潜力。围绕“中秋”、“国庆”等时间节点,鼓励境内客源进入市内旅游景区、酒店餐饮等场所消费,深挖传统乡村粤菜美食,与民俗文化、农业观光休闲等相结合,打造拥有传统美食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粤菜师傅”人才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文化体系等,培育餐饮龙头企业。扎实提升食品安全标准水平,推广公筷公勺、中式分餐,禁止烹饪食用野生动物,强化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确保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运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河源市商务局

2020927


(联系人:王德明,廖立;联系电话:0762-3387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