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19〕219号
民进河源市基层委员会:
你会提出的关于推广传统艺术下基层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建场馆: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通过新建或改扩建方式,完成了一大批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和乡镇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体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我市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8个,美术馆2个,科技馆3个,青少年宫7个,乡镇(街道)100个,村(居)全面建成综合性文化文化服务中心1433个。
做品牌:通过院团、传承人队伍在每年新春期间全市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唱响时代旋律”之河源地方戏曲闹新春、“我们的节日”之电影放映、新春图片展、文艺展演、猜灯谜、义写春联、书画展、篮球赛等,共计200多场惠民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市在5县2区,共举办了22场非遗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展演活动,60个非遗项目、120位传承人、600名演职人员、50000观众参与;在和平举办为期2天的“第五期业务骨干系列培训”,培训骨干60人,提高骨干团队及地方传统艺术水平。
抓传承通过与教育局联合,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基地”(紫金县第一小学、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紫金金山幼儿园、紫金县第四小学);将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国家级非遗项目引入深河中学,并开设非遗传习班;启动“强师工程”,对全市五县一区中小学校200余名教师进行传统文化艺术师培训,邀请了山歌剧、花朝戏和采茶戏三项我市本土非遗文化界的名家和传承人进行授课。
做传播:通过文化馆站、院团官网、公众号(“非遗你好”、
河源市文化馆、河源市博物馆、万绿河源)、抖音号、《南粤瑰宝》栏目等,宣传推广非遗项目相关专题片、视频等100多条。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根据委员们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传承保护工作力度,推动河源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联合教育局开展传承校园、传承基地建设:将《南粤瑰宝》文艺精品系列纪录片引进校园,向未成年人群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校园增设传统技艺课程,邀请忠信花灯、和平埙(泥鸡)等传统制作手工艺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播传统手工技艺;推进戏曲进校园工程,拟计划2019年开展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52场,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出台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传承基地方案,实施一校一品政策,计划分三年在全市建设100家特色艺术传承学校、传承基地,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和传承。
(二)完善县、镇、村“三级节点、一体运行”服务的总分馆体系网络,促进文化资源流通共享;发挥文化馆站效能,举办丰富的学习培训、非遗活动、民俗活动;举行“第四期基层文化馆、站业务骨干系列培训”,预计培训骨干80人,包括:客家山歌表演,小戏小品创作、群众舞蹈编导、非遗业务知识普及等,进一步提高文化馆站骨干的技能知识;利用五市交流平台,做好河源站五市非遗项目汇演,为市民呈现高水平的艺术盛宴;推进戏曲进乡村工程,预计2019年全市完成传统戏曲惠民演出86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结合节日庆典,继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我们的节日”惠民演出、民俗及非遗活态展演、文化创意精品展示活动、义写义送春联及书画展、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新春广场电影文化系列活动,预计开展200场,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推广传统节庆文化活动。
感谢你会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关心和支持!期待你们继续关注我市对传统艺术的推广和传承,为传统艺术的发展繁荣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