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19〕216号
曾伟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家风文化建设工作顶层设计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下发《河源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关于2019年河源市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河源市2019年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刻挖掘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家风家训的优良传统,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家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推动形成“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纳入《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确保工作常态、有序、有效开展。
二、深化开展家风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一是广泛组织开展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家越美粤幸福”暨“美丽庭院”等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共评选农村“星级文明户”2.38万户,李青霞家庭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范祝香、吴水娣2个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杨立中等5个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二是评选出一批道德模范、劳动模范、身边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孝老爱亲好青年、美德好少年等先进典型。设置善行义举榜、好人榜和乡贤榜,表扬好人好事,激发每个人内心深处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唱响善行好声音,塑造村民群众的美好心灵。三是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活动。收集整理乡村家训、家风资料,组织开展优秀家训进家庭活动,有条件的建设家训馆和好家风文化墙等。建设家训家风文化祠堂,以优秀家风家训为载体,抓好优秀家风家训的宣传教育,推动优秀家训进家庭、进祠堂、进文化广场,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四是抓好 “我们的节日”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开展好道德春联进万家活动,用灯笼、春联、灯谜等民俗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传扬家训 ? 崇尚十德 ? 日行一善”主题活动,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日常的行为规范。五是把公务员家风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范围。拟于今年10月举办一期关于家风建设公务员大讲堂,让公务员积极行动起来,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家风文明建设,做全社会家风建设的表率,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巩固发展社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阵地
一是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父母工程”走进社区宣讲活动。组织50名志愿讲师参加“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父母工程”讲师培训班,为河源志愿者、最美家庭代表讲授家庭教育的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知识,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志愿者讲师团队,并组织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讲师分赴到五县二区开展100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父母工程”进村(社区)公益宣讲活动(目前已完成70场宣讲任务),近8000名孩子和家长聆听了讲座。同时组织8户最美家庭参加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父母工程”讲师培训的代表,到五县二区开展了30场“树良好家风 创文明家庭”故事进村(社区)公益巡讲活动,让好家风在社会蔚然成风。二是举办交流分享会和宣讲会。组织“凝聚她力量·共建新心城”宣讲团成员及全国“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代表,进机关、进村(社区)、进企业、进校园,举办交流分享会和宣讲会等,共举办了50场,有4300人次参加了活动。三是启动“家越美 粤幸福”寻找“乡村最美家庭”试点工作。以“妇女之家”为阵地,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贯穿到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工作中,在源城坪围村、连平司前村、龙川枫深村、东源三河村、江东新区雅色村启动了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暨“家越美·粤幸福”的寻找乡村“最美家庭”活动的试点工作。四是将创建文明家庭、公民道德等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通过“万户家庭学家风”文艺巡演,“让文化生根 让文明落地”结对帮扶等活动,广泛在农村中组织开展家风文化建设活动,使好家风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四、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家庭教育资源
一是办好“书香河源”读书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学校图书室、职工书屋等阵地,推荐好家风好家训、国学经典等培育好家风的书籍和资料,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二是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读书活动征文、演讲比赛、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引导市民把读书活动引入家庭,促进家庭成员一起读书,全面提升家庭成员综合素质,倡导家庭健康向上的学习理念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把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载体。深入推进“国学经典进校园”、“弘扬国学精粹 传承文化经典”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加强家庭教育服务供给。通过“亲子悦读 书香家庭”“最美书房 书香家庭”“智慧家长 书香家庭”等系列活动,倡导家长做“智慧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五、加强宣传,营造家风文化建设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宣传阵地作用,通过文化展演、文化墙、宣传资料、新闻媒体等形式,特别是加强运用网页、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广泛开展活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品牌,在全市掀起一股推选良好家风热潮,增强对培育好家风、促进家庭建设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如“微家书”活动:通过河源日报社微信公众号宣传发动,一经启动就受到河源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支持,在河源掀起了一股同写“微家书”的热潮,成为河源人“朋友圈”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统计,第一届活动共有611家不同学校的学生、家长投稿,专题页面访问量多达310.82万人次,49301人参与投稿,收获点赞数超过150万次;第二届活动活动共有280家不同学校的学生、家长投稿,专题页面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19080人参与投稿,收获点赞数近35万次。如“互联网+妇联”,“妇联好声音”开辟专页专栏等,加大家庭文明宣传,推介最美家庭及候选人事迹,目前已上传家庭故事25个、家风家训40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抓住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一主题,重点在转化融入结合、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把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河源好人、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评选和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农户创建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家庭关系和谐等方面感人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促进更多的人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同时,运用各级各类文化场馆大力弘扬家庭文明,推动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刊播,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推动家风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