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0190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9-09-05 11:41:30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文函〔2019142


陈俊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教育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农村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对农村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教育工作以推进宣传质量改善为核心,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宣传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农村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教育覆盖面不广、普及率不高,农村人口环境意识淡薄,农村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应加强农村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教育。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抓载体,在增强农村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教育生动性上求突破

(一)夯实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媒体是生态文明宣传的主阵地,每年,我们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发播稿件500篇以上,在各级各类报刊、电视台开设专栏、刊发公益广告,传播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理念。接下来,我们一方面继续依托主流媒体科普知识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定期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社会问题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继续利用新媒体扩大农村政策宣传力度,微信公众号河源发布的影响力,与河源论坛等新媒体合作,开设新闻、政策法规、科普、执法等栏目,提高公众的文明知晓度。

(二)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扩大影响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通俗易懂地宣传和普及农村农村村民政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环境,形成农村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的整体氛围。

(三)建设农村政策宣传基地搭建全新平台。目前,全市各镇、村委已建成科普宣传栏,政策宣传栏,涵盖中小学校、企业、公园、社区等领域,涉及污染物治理、物种多样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监测设施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宣传网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形成具有河源特色的全民普法宣传、科普宣传、文明宣传网络,深入农村,挖掘更多的符合农民群众参与、体验的新模式,为他们参与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搭建全新的平台,提高他们参与政策的实施和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重点,在增强农村文明教育针对性上求突破

(一)持之以恒开展乡镇长农村政策专题培训。调研报告显示,很多情况下,解决农村的政策落实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乡镇领导层的综合决策水平。为此,市委组织部将乡镇长培训列入了全市培训计划,并将文明相关内容列入党校培训课程。培训过的乡镇长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的政策意识给其分管的工作和部门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下一步,我们将编印专题教材,开展系统培训,扩大培训面,确保实现全员培训。

(二)多措并举开展群众性农村文明教育。邀请更多的农民参观科普基地、文明乡村、生态村镇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感受污染容易治理难保护环境,重在参与、贵在行动的深刻哲理。结合各类主题活动日,由政府或村委会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文明行动实践体验活动,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组织群众参观科普知识展板,为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促进了他们文明行为的养成。

(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学校文明教育。目前,文明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入全市各中小学教学计划,文明教育普及率达100%。下一步,将继续开发实施文明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指导农村中小学校结合本地区的状况,通过开展文明行为调查、基地实践、环保体验、科技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研究身边的环境问题,提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环境与文明教育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借助绿色学校的创建平台,指导部分水平较高的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特色项目建设。

三、抓典型,在增强农村文明教育有效性上求突破

(一)结合专项行动提高农村环境整治群众参与度。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三河三行业整治行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等一系列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积极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在这些专项行动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参与原则,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注重发挥广大农村群众监督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发现问题、整改整治、跟踪检查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扩大农村群众的参与度,让广大农村群众既是农村文明建设的督查员,又是农村文明教育的宣传员。

(二)结合交通安全宣传日提高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法治意识,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有线电视、宣传车等多种载体开展宣传,张贴、发放《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制作交通安全及综合利用的动画在电视台播放,媒体曝光违法行为,让农民知道不文明行为和不遵守法律法规的危害性,把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规范广大农民的行为。

(三)结合实际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在农闲时期,组织农民参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既借鉴先进的生态模式,又吸取惨痛的经验教训,让农民有切身的体会,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农村一线组织巡回播放活动,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积极推动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强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从而更加珍惜环境、珍爱家园。

四、抓机制,在增强农村文明教育长效性上求突破

(一)整治提升村容貌。以县(区)域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组织发动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河流沿线、粤赣古道、旅游景区和邻省交界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202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环境综合整治。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规民约相结合。把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新时代农民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三)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此舆论监督机制,推动农村新风尚持续改善。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农村村民政策宣传和文明教育的关心、支持,也恳请您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监督我们,让农村文明教育之花开遍河源!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6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