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环函〔2019〕410号(B)
罗礼平、黄绍乾、陈冲喜、吴永东、云科尊(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生态环保专业的机遇:落实<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推动河港产学研合作,发展为区域绿色环保检测认证中心》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香港河源两地生态环境立法等事宜交流
根据《全面推进河源市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行动计划》,河源将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进一步深化河源香港合作,通过畅通沟通管道,创新合作手段,拓展协作平台,充分整合两地人才和资源优势,交流借鉴两地绿色生态环境立法等事宜的建议,是给规划建设方面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
推动河港产学研合作,充分整合两地人才和资源优势,区域协调合作关系,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区,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辐射核心,把河源打造成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区,加大对河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科研投入支持力度,鼓励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河源设立研发机构,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这是河源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把环保放在优先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今后在环境立法方面的主要方向,我市将会根据立法需求,逐步推进。
二、加强香港河源绿色生态环境交流及培训合作
《河源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行动方案》提出:积极构筑完善环保人才培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相衔接的科技支撑体系,深入实施引进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
目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开始实施,河源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发展思路,我市将以此为契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主动“走出去、迎进来”,积极对接来我市投资的港澳企业,提供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估服务指导,积极参与两市环保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筹备工作,主动学习香港国际先进环评管理概念,参与人员交流及专业技术培训等,促进两地绿色生态环境交流与培训合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环联互通,推动扩大内地与港澳及国际企业相互投资
为更好地促进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两个河源”建设和河源乡村振兴发展,7月28-29日,我市以“携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邀请了省工商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等参加河源市2019粤港工商社团投资年会,宣传推介河源发展战略和投资环境,促进河源与粤港工商社团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河源市2019粤港工商社团投资年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增强粤港工商社团、企业对河源发展战略、营商环境的了解和感情认同;进一步促进河源市与粤港工商社团、企业的战略协作,推动扩大我市与港澳及国际企业相互投资。同时,建立六方协作工作机制,促进常态化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组织活动及培训,创建国际专业交流平台
东江是我省重要饮用水源,担负着流域以及广州、深圳、香港地区约4000万人口生活与生产供水任务,是我省重要的“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推动建立两地生态环保交流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交流活动,将更加有利于保护东江水环境。
近年来,我市均以市政府名义,邀请香港地球之友等环保团体组织青年大学生来我市就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到东江源头以及沿岸农村开展环保生态体验和服务活动,开展主题为“共护东江水”的环保宣传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建立保护东江水质的长效机制。
以“共护东江水”环保宣传活动为契机,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地方市政府、民营企业及公众关注的政策及热点话题,组织相关的活动及培训,将有助于河源香港两地立足各自优势,加强区域联动,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在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及创建国际专业交流平台上形成更强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
五、加强河源香港信息沟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好尊商、亲商、爱商、护商的良好营商环境,组织召开企业投资年会,吸引香港企业家、香港专业人士实地考察河源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充分发挥香港在创意、设计、环保、检测认证、医疗教育服务等方面优势,结合河源市的产业集群特点,河港两地企业共同谋划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争取在城市综合体、生态旅游、金融新业态、科技研发和转化、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争创河港创新创业基地,形成更为显著的共赢格局。
六、加强对企业关注热点的梳理整合反馈
当前,河源正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的衔接,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现场体系,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在河源做大做强。河源市2019粤港工商社团投资年会召开,将进一步促加强粤港工商社团企业与河源的交流对接,深化合作关系,助推“两个河源”建设,实现互利共赢。而我市也将与香港各区工商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根据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并反馈到相关政府部门。
七、加强河源香港两地青年合作
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平台和纽带,河港两地青年携手同心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我市全面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组织开展河港暑期实习计划,组织香港实习青年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国情省情考察、志愿服务体验、实习成果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开展香港青年“畅游万绿河源,感受客家风情”交流活动,引导香港青年爱国爱港,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作贡献。
八、加强河源香港两地区域环保交流与合作
我市与珠三角和香港山水相连,区域相通,从环境保护角度,搞好区域合作非常重要。同时区域内无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环境管理水平都发展不平衡,两地在绿色生态环保,环境规划,环境评估,环境估算,环境设计,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交易专业服务商加强招商合作很有必要。我市要大力支持加强区域环保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东江水保护联防联治。
九、加强人才孵化合作,争取打造河源市国际级生态环境专业人才孵化基地
目前,我市正在建设河源市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孵化基地的建设将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现代企业和科技管理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及民间资源,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技术联合,为广大创业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空间。接下来,我市将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为契机,在政策成熟的条件下,在河源市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的基础下,争取打造河源市国际级生态环境专业人才孵化基地,并以此促进两地青年进修学习、实习和交流合作。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7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罗小花,0762-3883712)
抄送: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市府办公室(综合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