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河发改函〔2019〕444号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20190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邓运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河源经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争做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去年8月,省委李希书记在河源调研时要求河源要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努力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您围绕中心搞调研、呼应民声献良策,及时就河源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加快推动河源经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争做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提案,突出在交通对接、产业布局、营商政策、新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真正将河源自身区位、生态资源等特色优势转化成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大优势,对“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国家和省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和挑战,从多方面及早作出部署和行动,为推动河源全面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付出了诸多努力。
一是切实做好融湾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谋长虑远,紧扣实际需要,积极做好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成立了河源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丁红都同志担任组长、市长林涛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将建设“示范区”“排头兵”作为全市发展的总目标和战略定位,纳入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和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要坚持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把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功能作为最突出的战略支点,积极投身广东改革开放“二次创业”的发展大潮,加快培育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功能要素。”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报告提出,“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建设人民幸福“心城”,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同时,市委五次、六次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就融入大湾区湾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为“示范区”“排头兵”建设提供了遵循。7月,我市召开河源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是科学编制融湾计划意见。国家已于今年2月份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对规划的实施作出了系列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了研究和部署,组织深入学习贯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工作重点。围绕去年李希书记关于河源工作的讲话精神,市发展改革部门积极协助省推动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于今年4月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并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待完善后由省发展改革委报省政府印发实施);并盯准省编制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机遇,组织开展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编制工作,初步明确了河源融湾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积极推动河源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信息、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专项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市正在全力推动东江流域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即原东江水系连通工程、该项目已由省发展改革委增列入大湾区基础设施规划,并以省政府名义报国家发改委,目前省发改委已与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和基础司协调积极争取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规划后再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接下来,省、市系列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将有力指导我市加快全面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是扎实推动融湾交通建设。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知名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编制河源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灯塔盆地等重点区域综合交通路网规划以及交通项目滚动发展计划,推动河源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目前,汕湛高速、大广高速、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惠莞高速河惠莞高速公路、粤赣高速热水至埔前段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赣深高铁加快推进,河源段的征地拆迁、“三电”及管线迁改、施工进展等均位居全线前列。河惠汕高速、河增高速、广河高铁、龙梅龙客专、赣广客专、龙汕铁路、龙韶铁路、支线运输机场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东江航道河源段恢复通航和扩能升级、东源县新港客货码头改造、河源港源城港区码头选址工作有序推进。国省道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干线为重要支撑,县乡公路为联络支线,这将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构建与大湾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一体化体系,打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努力实现与大湾区交通的多维对接、快速通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大力推动融湾产业发展。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主动融入大湾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重要战略腹地。精心编制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中心城区产业方向和空间布局;拟定市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稀土、石英石、瓷土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大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改创新;承接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外溢,建设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数据产业园、数据集聚区,引进数字经济产业落户河源,打造大数据网络中心。2018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7.8%,技改投资增长11.7%,增速均排全省前列;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37.2%和50.6%,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超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220家和20家,实现了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项目转移,以园区为平台,推行“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模式,主动承接服务大湾区现代产业疏解项目,与深圳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推动江东新区纳入深河产业共建范围,组织开展了全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暨项目建设推进会。2018年全市完成产业项目转移58个,超额完成任务,产业共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排名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我市科技、农业不断发展,去年深圳大学河源国际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建设顺利推进,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新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组织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五是着力优化融湾营商环境。我市坚持把精力聚焦在发展环境的营造上,进一步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强化改革配套,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先后成立了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市招商项目协调小组,启动组建投资顾问委员会、招商咨询委员会,启用招商工作流程制度,出台了《河源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河源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政策文件,有力改善了招商环境。在去年“1·3·6·9·12”系列经贸活动硕果累累的基础上,今年5月组织举办了“5·20”系列经贸活动,总投资达1400多亿元的57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落实《河源市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办法》,对企业项目投资审批基本做到“一站式”服务,推动投资“并联审批制度”的落实;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印发了改革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工程建设审批“高速公路”,政府、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不短缩减。出台了《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对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大力申报“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推动人才引进政策有效落地。2018年,新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人,新入选“珠江人才计划”创新科研团队1个。加快推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建设,该项目已完成立项和选址等工作,现正进行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深化“平安河源”建设,实施“智慧新警务”战略,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全市打掉涉黑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3个、涉恶团伙126个,有力推动平安河源、法制化河源深入民心。
六是充分发挥新区先行带动。自江东新区挂牌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江东新区开发建设,强调要推动江东新区打造成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尤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建设,我市与深圳市谋划建设深河特别合作区,把江东新区打造成河源融入大湾区的重要阵地。此外,赣深高铁的建设,必然推动江东新区更好地与大湾区实现便捷联通,促进江东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带动作用,以重大投资项目为载体,搭建河源与大湾区青年交流与创业平台。这些年,江东新区高度重视与粤港澳的合作交流,加强了与粤港澳职业院校在第三产业类职业教育专业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探索建立职业技能联合培训和认证基地,探索在港澳独资或合资企业中开展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港澳同胞上岗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以“客家菜师傅工程”为契机,引进深圳、惠州等地师资,全力打造了一批厨艺精湛的客家菜师傅,并将优异者输往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开放粤港澳高层次人才需求通道,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拓宽国际人才招揽渠道;完善港澳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畅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为港澳高层次人才在新区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为提升新区对大湾区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新区推进人社制度的改革创新,试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制及一事一议薪酬待遇机制,同时推进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为港澳人才提供“极简审批”和“时间倍减”服务,让在新区工作生活的港澳人才在创新创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用房购车等方面可享受优惠待遇。新区坚持严格落实《万博manxbet登录 关于印发河源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对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港澳居民可按每人最高30万元、贷款总额最高300万元实行“捆绑性”贷款;将一次性创业资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同时将乡村经营驿道客栈、民宿、农家乐的港澳居民创业者纳入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政策范围。
七是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我市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快构建和巩固生态保护屏障。切实加强了水环境保护,出台“河源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确定了我市2016—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2016—2020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先后编制了河源市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等水利水资源规划。全市共划分了39个省级地表水功能区一级区,并启动了市级水功能区划工作;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和南粤水更清行动,突出抓好山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水土流失治理、中小河流水系连通治理等水利水资源工程建设,去年我市有效解决99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9公里,目前新丰江水库被评为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新丰江水库、东江河源段水质分别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Ⅱ类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以上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一;全面推行河长、湖长制,全市共设立河长8876人,其中市级河长6人、县级河长75人、镇级河长762人、村级河长8033人(含自然村)。同时,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5.6%,在全省排名第二;推进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固体废物企业“三个一”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稳步开展;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期间交办案件。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强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78%。全域旅游不断推进,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优质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改善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力推动河源建设成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
今后,市相关职能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您的提案建议,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顺势而为、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河源全面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大湾区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我市流转集聚,推动我市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
衷心感谢您对河源融湾工作的关注,您的意见一石激起千重浪,必将有力加快推动我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9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