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河源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7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9-07-05 16:47:02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人社函〔2019316

民进河源市基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整治人力资源市场的提案》(第20190077号)收悉,经综合市公安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大力推进硬件建设。根据国家人社部《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建设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市人社局积极争取省和市有关部门支持,经过对多个选点反复论证、反复考察,拟在市高新区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力争建设成粤东西北首个示范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聚集地。产业园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业务场所、招聘中心、服务大厅、劳动保障业务大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息化中心、自主创业培训、新型企业孵化等区域,打造机构引进、服务延伸、孵化企业多功能综合体。通过设立产业园,一是引进和集聚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先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综合体;二是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相关功能,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三是孵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四是鼓励自主创业,孵化新型企业,帮扶新型企业发展。目前已完成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项目立项、项目选址及资金上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等工作,正在进行项目不动产权过户、对产业园用地进行相关评测及初步设计、确定项目设计方案、财政部门评审建设施工报价、施工项目招投标等工作,今年底前进场施工,开展产业园外观改造、停车场改造等工作。

二、大力宣传政策法规。一是利用大屏幕显示屏反复播放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用人单位主动遵守相关规定,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二是教育求职者要有自我防范意识,对用人单位要求交押金、抵押身份证件等行为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三是在举行大型现场招聘会时,广泛发放宣传单张,积极营造守法诚信的人力资源市场。

三、大力开展治理整顿。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完善用工监管体系,营造我市良好就业环境。我市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将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形成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常态化监管模式。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方面:根据省人社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每年第一季度均会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专项行动采取从人社、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执法检查小组深入职业中介机构、劳务派遣机构、部分用工需求量较大的用工单位及自发形成的劳务派遣市场的形式进行,重点查处三类违法违规行为,即:职业中介机构是否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及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超范围经营、乱收费、发布虚假信息等;劳务派遣单位是否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及劳务派遣许可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派遣员工符合“三性原则”等;用工单位是否收取员工介绍费押金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存在超时加班拖欠工资等行为。近三年来,我市共检查550,其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21户,用人单位329。共发现违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定的行政违法案件5,责令改正5件,对检查中发现的轻微违规行为,均能及时督促、教育其改正在日常巡查方面:我市将开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在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中严查“黑中介”、“黑工头”等违法挂靠正规职业中介、劳务派遣机构的行为,坚决斩断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灰色利益链条。与此同时,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通过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的方式,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随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至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率100%。截至目前,我市共随机抽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户,抽查中未发现存在违反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的相关行为。初步形成了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抽查和重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日常巡视检查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切实加强了对我市各职业中介机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改善我市用工环境,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努力提供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一是努力打造线上服务品牌。积极扩大河源市人力资源市场(http://lm.heyuan.gov.cn)“河源职介”微信公众号线上市场的影响力,求职者可注册成为平台的会员,发布求职信息,实现足不出户找工作;用人单位可在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资料,寻找合适人才二是积极拓展线下服务范围。除做好“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乡镇巡回招聘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月”等服务外,还联合残联、扶贫、工会、妇联等部门举办专场招聘会,为特定人群求职就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打造《人社在线》求职专栏。为最大限度的帮助全市企业解决招用工问题,我电视台合作,组织了生产规模较大、用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在河源电视台公共频道《人社在线》专栏,免费播放企业招聘信息,促进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据统计自2019年1月至6月市直、县区、乡镇共举办招聘会总场次共111场,参加招聘的企业累计达4422家,企业提供从高管、技术工、一线普工等各类岗位30.12万多个,进场应聘人数达10.40万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71万多人,其中精准扶贫登记860人,达成意向119人,残疾人登记44人,直接应聘11人对市直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跟踪服务971人,已安置就业365人;前台求职登记386人,成功安置264人。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监督管理

将把规范人力资源企业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作为重要着力点,不断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对逾期报送企业年报、公示的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等未履行法定义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进行公示。进一步加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应用,定期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抄告各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其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二是有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新模式,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一网联动、随机抽查、协同监管、综合执法”的监管新格局,实现部门随机抽查事项达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和行政执法事项的全覆盖,达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效果。三是做好“涉企信息一张网”工作。通过“大数据”格局编织好信用监管的一张网,对商事主体打造立体的信用信息画像,也使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成果切实得以共享,促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并推动社会共治,成为加强市场监管的有力武器。

、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无证无照的清理清查

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发挥综合执法整体效能,查处取缔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黑中介”、“黑工头”无证无证非法开展职业中介,构建公平竞争、治理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协调组织召开查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部门沟通交流,面对面形式进行研究、部署、协调重点工作的开展,着力解决查处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二是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以部门间联合发文的形式,推进联合信用约束。落实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将市场主体的信用承诺纳入其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鼓励市场主体在经营场所公开信用承诺。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

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7月5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