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源府办案〔2018〕31号
农工河源市总支部:
委员提出的《关于积极发挥社区医生作用的提案》已收悉,现将源城区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努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于2012年12月全面完成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任务。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观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队伍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且与我区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业务精、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
一、全面实施医疗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
2017年源城区卫计、人社、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源城区关于开展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源卫计〔2017〕61号),新的薪酬制度改革工作于2017年7月在全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施行,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报酬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薪酬福利明显提升。此次薪酬改革,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专业技术人员月工资改革前比改革后平均增幅1000元。三是医疗服务诊治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基层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群众满意度也不断得到提升。四是医疗服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从以落实工作数量向落实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医务人员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意识有效增强。
二、补齐短板,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
为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步伐。2017年增加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共100名,解决招聘全科医生、在岗高中级称职人才入编问题,稳定队伍、留住人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依据服务需求,推进助理医师转岗为全科医生培训,每人每年补助1.4万元。到2020年,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3名以上。重大人才项目适当向基层倾斜,不断增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加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100%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在核定绩效工资时,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全科医生给予倾斜。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编制内外人员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
三、实施医疗卫生人才津贴补贴倍增计划。
1、是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继续实施高学历、高职称和紧缺卫生人才津补贴制度,启动医疗卫生人才津贴补贴增倍计划,2017年6月底完成修订《源城区卫生人才津补贴方案》,在现镇街医疗机构的高、中级职称和高学历人才每月补贴标准基础上再提高100%,正高职称、副高职称和全日制医学博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中级职称人才每人每月补贴提高到60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在现区级医疗机构的高职称和高学历人才每月补贴标准基础上再提高60%,正高职称、副高职称和全日制医学博士、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人才每人每月补贴提高到4800元、4000元、3200元、1600元。对在本区临床一线工作的儿科、产科、精神科的执业医师每月补贴1000元;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执业医师和全科医生每月补贴1000元。2、是实施卫生人才引进计划。招聘120名全科医生配置到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达3名以上。在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中实行岗位聘用制,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工资待遇可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议确定。3、是实施卫生人才培训制度。特别是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100%。设立区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配套资金,每年培训50人,每人每年补助1.4万元。努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四、积极推进药品集中采购。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耗材(不含中药饮片)均通过省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采购。同时,完善药款结算方式,缩短结算时限,加强药品配送管理,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五、加强一体化管理,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大力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行镇卫生院对村卫生站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财产管理、统一考核管理,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向村级延伸,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村卫生站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感谢委员对卫生医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源城区人民政府
201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