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河卫计案函〔2018〕27号
邱慧娜委员:
您在政协第七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的提案》(第2018012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提案中指出的,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我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卫计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并取得积极进展。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启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师资骨干培训项目的通知》(粤卫办函〔2017〕9号)文件要求,我市派出业务骨干到省的培训基地参加一级学员培训,并根据要求按时完成我市2级学员师资骨干“滚雪球”培训工作。各县区也按要求开展三级学员师资骨干“滚雪球”培训工作,提升家庭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诊疗及健康管理技能,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和全科医学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家庭医生团队的内涵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实。二是每年制定全科医师(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订单,不断充实全市家庭医生队伍;同时各县区积极完善人事制度建设,开展公开招聘县镇两级医院技术人才,充实卫生人才队伍。三是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2018年4月24日至26日,由河源市卫计局、深圳市卫计委联合主办,省卫计委指导,省基层卫生协会承办的“河源市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项启动会暨基层卫生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河源市开班,共有250余人参加。四是落实全科医生高位津贴,每年每个乡镇有2名全科医生活动6万元补助。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深入人心,各县区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让居民理解现阶段签约服务的内涵与标准,合理引导居民预期,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利用率。在今年的“家庭医生宣传日”活动中,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走进家庭”,“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一个家庭医生”等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树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意识,提高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和信任度,为我市顺利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保障政策。2017年1月会同市发改、人社、财政等部门制订了《河源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收付费标准(第一批)》明确了签约服务费用的保障机制,签约费用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签约个人负担的方式。即按社保个人门诊包干经费统筹使用。服务包有免费包和收费包两种形式。基本服务包为免费包,由公卫经费代为支付。其他初级及中、高级包为收费包,社保部门在社保门诊补偿资金按50%比例给予报销,年报销封顶线为350元。
四、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以目标为导向,制定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内容为核心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定期组织考核。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水平参考标准,建立内部公卫绩效考核方案,完善内部公卫绩效工资制度,合理调整从事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待遇,并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变“重医疗轻公卫”的局面,形成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重的工作格局。
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卫信息化建设。创新基本公卫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三级医疗网络,实现社区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从制度上让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部分县区开始探索使用手机APP签约,签约群众能够线上签约,通过手机APP查询个人健康信息、体检报告、及时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家庭医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签约对象健康信息、慢病随访及用药情况,还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向签约对象推送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相关文章。通过手机平台能够进一步拉进医患的距离,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感谢您对河源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河源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