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科函〔2018〕72号
谢石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建设现代河源的提案,对今后河源的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经对提案进行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下,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生态构建,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推进科技工作向前发展。
(一)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先后出台了《万博manxbet登录 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实施意见》(河府〔2013〕49号)、《中共河源市委万博manxbet登录 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委发〔2015〕4号)、《万博manxbet登录 关于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府〔2016〕16号)、《河源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用地和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河府〔2016〕46号)、《万博manxbet登录 关于印发河源市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河府〔2016〕49号)等政策文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2015年以来,市本级科技经费逐年提升,自2017年起,科技经费预算安排每年不少于450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设立了河源市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积极开展科技信贷业务,引进风投、创投机构,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创新服务。
(三)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我市不断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组建和运行管理。目前,我市科技研发机构共246家,其中省级研发机构91家,市级研发机构155家。135家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占比达22.73%,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依托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我市高新区建设了“河源院士工作站”,目前正准备揭牌。与广东省科学院在联合共建了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目前,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已正式进驻我市高新区并发挥作用。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共建了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全面服务我市企业转型升级。
(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采取巩固、提升、培育、引进等措施切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2017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增长48.4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98家,累计入选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103家。2018年上半年,第一批共推荐4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注册企业190家,通过认定的达141家。
(五)科技孵化器建设稳步推进。我市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国家级2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孵场地面积11.79万平方米;建设众创空间12家(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6家),在孵团队236个,吸纳创业者数量768人;有国家级“星创天地”6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开展执法巡查,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营造知识产权发展良好氛围。今年1-5月,全市专利申请量1691件,同比增长51.93%,其中发明专利158件,同比增长22.48%,实用新型专利1212件,外观设计专利321件。1-5月份专利授权量967件,同比增长9.02%,其中发明专利38件,同比增长31.03%,实用新型专利644件,外观设计专利285件。截至今年5月,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数为32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4件。
(七)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成立了广东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河源分中心,设立了河源市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筹集了风险准备金3000万元,与建行河源分行、中行河源分行、工行河源分行、广发行河源分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按1:10比例放大。目前,河源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入库企业总数达101家,申请评价企业累计达60家,评级达到A级以上企业累计达52家,申请贷款企业累计达34家,共19家企业获得贷款,贷款总额累计6150万元。
(八)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政策促进成果转化。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转让给我市企业并实现产业化的,按其每项转让收益的5%给予一次性支持,单个项目最高5万元;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我市创办企业的,按其落户后第一年度实际投资总额的10%给予一次性支持,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需求,每年遴选1-2个重点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支持。2017年,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共11个项目获得立项,市级财政科技投入资金380万元。推荐了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推荐2家企业申报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认定、38家市工程中心升级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单位(企业)成功获得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备案。
(九)实施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计划。2013年以来,我市共通过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6个,获省经费支持2400万元。其中,2016年,依托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引进了移动终端智能化制造平台创新团队入选省“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17年,依托河源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高性能低成本LED外延材料与芯片研究团队。根据《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的有关规定,我市按省资金扶持标准的50%对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扶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我市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我市企业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二是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总体上还是以引进产品、技术、设备为主,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从事自主研发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三是我市科技投入虽稳步增长,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科技投融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创新人才缺。高层次人才难引进、留不住,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五是企业融资难。科技金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风投创投机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较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及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广深港的科技体系、科技市场和国际体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河源建设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区。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1、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报告,制定《河源市加强科技创新 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区》行动计划,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
2、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3、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培育发展高端研发机构。争取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以及秉承科技“不求所在,只求所用”的共建共享理念,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以及“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新增一批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分支研发机构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达25%以上,主营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的目标。
4、推动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全面落实孵化器建设扶持、孵化企业扶持以及孵化器投资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数量、建设面积、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等各项监测指标提升。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河源市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规模,推进科技信贷发展;积极引进风投、创投机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落实风投、创投落户我市的补助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
5、深化科技合作交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积极对接广深港的科技体系、科技市场和国际体制,加强与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及产学研合作,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推进科技成果对接,推动大湾区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区。
6、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政策,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增量提质,进一步优化专利申请结构,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保障知识产权和市场经济秩序。提升企业掌握核心专利能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加强企业贯标辅导培育,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提高知识产权的服务水平。加快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多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7、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创新服务模式,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扶持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8.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管理改革。推进科技工作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推进河源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监测平台,通过科技业务数据监测、分析、比对,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抓好政策落实落地。
201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