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03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12-30 16:38:59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卫健案函〔2022〕13号

叶金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县域医疗集团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各县(区)政府及有关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和深化医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强调以基层为重点,引导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明确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围绕这一战略部署,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将县域综合医改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大力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并从201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今年,国家和省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纳入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2019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现场会,印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省全面推开,到2022底前全面完成。因此,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当前国家和省要求各地必须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健康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位推动,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201912月底,我市在和平县召开全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日常工作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工作会议上进行研究部署,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到县(区)实地调研,从高位推动落实,并将各县(区)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各县(区)党委、政府也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实际,稳步推进。全市五县一区均成立由县(区)委书记或县(区)长任组长的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县直有关部门,谋划推动医共体建设。各县(区)由县(区)人民医院牵头组医共体,于20206月底前完成医共体总院和各分院的挂牌,启动运作。

二、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和平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平县作为省级和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紧紧围绕建立“四个共同体”和“六统一”目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以整合优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为重点,以实现医疗质量统一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加强政府责任、建立有效机制、整合县域资源、强化学科建设、做实慢病工作、落实医保改革和强化考核工作等多项制度措施,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以点带面,推动其他县(区)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织其他县(区)学习借鉴和平县的做法,引导各县(区)围绕“县强、镇活、村稳”的目标,加大力度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各县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力度建设紧密型医共体。紫金县医共体整合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三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正朝着建立一体化、网络化、上下联通的协调救治体系的方向努力。连平县开拓思路,以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新院)改扩建项目单独立项,成功申请国家专项债券资金1.6亿元,同步推进总院“七大中心”和医共体信息系统建设。东源县医共体根据总院现有基础,通过抢抓“强基”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健康产业园建设等系列措施加快统筹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源城区医共体对内部人员编制实施分级管理,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总院远程影像诊断信息系统建设。

四、结合实际,积极推行慢病医防融合管理。我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到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对于实施健康河源战略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加强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作为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2019年,市卫健局、财政局、医保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慢病医防融合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在推行慢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并从市的层面做好表率,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两位科主任纳入到市基本公卫项目办,与公卫专家联合,对各县(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进行培训、带教、考核等全方位的指导,并将慢病医防融合管理纳入我市基本公卫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引导各县(区)参照市的做法,将县级医院临床医生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2021年,市卫健局制定《河源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试点工作方案》,选定和平县作为试点县,并鼓励其他县(区)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医防融合管理。近年来,各县(区)都在积极推行慢病医防融合管理,通过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临床医生参与慢病管理的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防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群众对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度明显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任务完成率和规范管理率稳步提升。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任务完成率由2019年的67.82%68.25%提升到2021年的96.99%89.86%;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由2019年的74.74%72.34%提升到2021年的78.28%76.87%

五、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各县(区)医共体建设运行情况。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安排,我市每半年组织各县(区)填报《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监测表》,加强对各县(区)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情况的监测。通过数据比对,2017实施改革前相比,试点县和平县医疗卫生服务明显改善:一是就医格局初步形成县域就诊率由78%91%群众满意度由75%96.2%基层就诊率由52%67.5%牵头医院出院人次中下转患者数量占比由5.07%23.74%二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牵头医院2019年成为首批达到国家县级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级医院,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其高难度(IIIIV级)手术占比由21.51%61.62%,收治病种数量由916种升1373种,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由65种升207种;基层分院III级手术实现“零”突破,完成各类创伤手术300余台;牵头医院帮扶基层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量达到29项。三是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28.15%32.98%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由49.16%67.42%

除和平县外,龙川县医共体建设初现成效,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域内住院率近年来保持在90%以上,2021年第三季度90.5%(在全省57个县中排名第6),比2019年第三季度的89.6%(在全省57个县中排名第9)增长0.9个百分点;牵头医院龙川县人民医院高难度(Ⅲ级、Ⅳ级)手术占比由28.19%升至2021年的58.00%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项势在必行的重要改革,我市虽然在医共体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国家和省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提出的意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下来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涉及到人、财、物的体制机制的变革,是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从高位推动。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和省关于医共体建设有关政策的宣传,统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将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好、发展好。

第二,全力打造医共体建设示范县。我市和平县是全省实施“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3个县之一,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一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平县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确保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高质、高效、低耗运转,引导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诊、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努力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不生大病。将和平县打造成我市乃至全省医共体建设的样板县。

第三、全面推动我市各县区医共体建设。在总结和平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分析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切入点,扎实推进,通过实行“人、财、物”的统一,实现县域内一盘棋运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形成医共体内人才上下流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

2022710


(联系人及电话:余红端、323838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