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市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00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11-15 17:44:42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河文函〔2022〕138号

蔡雪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委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公路事务中心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我市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居全省前列;客天下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和平温泉之都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巴伐利亚庄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全省第二个获得此殊荣的景区;新评河源市恐龙文博园、霍山风景区等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紫金苏区革命旧址群、源城区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旅游区等6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万绿湖风景区创建5A旅游景区取得新进展,巴伐利亚庄园二期、客天下、春沐源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推进;陂角村、仙坑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巴伐利亚福朋喜来登酒店、春沐源禾悦庄温泉酒店成功评选国家首批金鼎级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新评10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4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8个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2条省级工业旅游线路,5条省级森林旅游特色线路、5个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1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1个、示范镇12个、示范点40个。当前,我市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有50个,其中A级景区有22个(4A级景区9个),涵盖生态观光、客家风情、温泉养生、恐龙文化、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乡村民宿约300多家,旅游酒店、社会旅馆约700多家,总床位6万多张,星级饭店16家,旅行社62家,旅游从业人员10万以上,间接带动就业近40万人。2020年至2022年5月,河源全市接待入市游客148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9.87亿元,全市文旅产业稳步复苏,逐渐成为河源第三产业龙头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二)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强。一是出台《河源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文旅企业十条政策措施》《开展“河源人游河源”实施方案》《河源市鼓励旅行社开拓省外客源市场奖励实施方案》《河源市鼓励旅行社开拓省外客源市场奖励实施方案》《关于推广河源“文旅消费惠民卡”工作的函》《关于进一步推广河源文旅消费惠民卡助力纾困文旅企业工作的函》等文件,从稳定企业运营、降低运营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金融扶持、优化行政服务、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精准发力,提振文旅企业信心,助推文旅经济复苏。二是向省文化和旅游厅争取扶持资金。涵盖省级文旅品牌项目奖补资金、重点文旅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公共服务资金、文旅消费重点项目资金等方面。三是积极落实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印发了《关于转发进一步调整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四是加大纾困惠企政策宣贯力度。组织我市50余家文旅企业参加2022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政策培训班视频会议,提高政策知晓率,推进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实;加强银企合作,摸排并形成旅游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酒店、旅行社等重点文旅市场主体的信贷支持。五是积极对接市财政部门安排1000多万元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旅产业复苏、市场营销推广、项目建设等工作,推动文旅事业有序开展,增强全市文旅体系统抗疫信心。

(三)知名度与美誉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开展宣传主题活动。疫情以来,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连平大湖莲藕文化旅游节、东源漳溪畲族乡捕鱼节、万绿湖打鱼节、“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2022年龙川县文旅消费季暨佗城景区创4A推介系列活动、源城区2022年5·19中国旅游日暨文旅复苏发展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旅游和休闲体育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河源文旅复苏消费季、广东人游河源、河源人游河源、“两晚三天”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推介会、文旅“繁花”音乐季主题系列活动等50多场;连续举办了三届乡村文旅融合创新大赛,今年将继续举办第四届。二是加大在湾区宣传力度。借助“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莞惠汕河文化合作、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契机,每年组团参加城际交流互鉴活动和旅游推介活动。2021年,市文广旅体局组建了推介小分队精准对接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深圳、揭阳等七市的文旅部门、重点旅行社,集中宣传展示河源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联合近20家文旅企业围绕赣深高铁通车以“中国万绿湖·世界中华龙”冠名两组高铁列车,开展沿线城市文旅推广活动,打响我市旅游品牌。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在南方卫视、腾讯、河源日报、河源晚报、河源电视台、河源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文旅促销活动,开展旅游形象和产品的宣传。推动源城南片区景区景点“串珠成链”、结盟营销,打造“湾区零距离”南片区统一文旅品牌;推出《舞魅河源》文旅宣传片、《乡居美宿》河源民宿宣传片、《格物槎城 研学赋能》研学宣传片和《寻宝河源》漫画专栏,进一步加大了文旅宣传推广,并取得了很好效果。四是突出“六色”旅游品牌宣传报道。组织市直各新闻单位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平台,围绕“绿色”生态旅游、“蓝色”湖水旅游、“古色”历史人文旅游、“红色”革命教育旅游、“特色”温泉旅游、“夜色”休闲旅游等“六色”旅游品牌,推出了《“六色”品牌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本》等系列新闻报道。

(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推进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我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选址在江东新区高铁站的高铁与公交系统换乘接驳处,总面积337平方米。目前,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待换乘站建设落成后按设计图纸进行装修。推进“厕所革命”。全市完成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462座,今年计划改扩建旅游厕所18座。三是优化旅游标识。完善了高铁东站、西环路等主干道及旅游景点周边公路两侧设置旅游指示标识105个,并在主要景区显著处设置了景区景点分布图,在粤赣高速城南,热水服务区设立了4个全域旅游咨询服务站。四是建设“智慧旅游”。完成了“智慧旅游”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建立了河源旅游大数据中心,“万绿河源”微信公众号粉丝近5万人,小程序实现售卖文旅惠民卡功能。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先后建成康泉、香车、七寨湖、春沐源、巴伐利亚至205国道等旅游大道,万绿湖大道等通往景区交通道路不断加快建设和优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蔡雪辉代表所提出的建议切合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思路,具有较高的建设性、指导性,我市将进一步研究,逐项推进。

(一)全力推动源城区南部片区联盟发展。全力推进万绿湖风景区创5A、巴伐利亚庄园二期、客天下水晶温泉、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等高端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景区、春沐源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及埔前“五村连片”、高埔岗大水井景区等,重点推动源城南片区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春沐源等景区扩容提质,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做到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打造特色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打造南部文旅集群“入户大堂”,推进我市生态旅游发展成为新标杆、新品牌,为我市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把河源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全域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力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通过对接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公司、粤运集团、出租车公司、旅游大巴运营公司,就开通旅游线路、重要交通点接驳进行合理布局,为高铁旅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各县区在重要交通枢纽及场所,设立具有旅游集散、旅游咨询、综合服务等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或咨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旅游厕所,优化一批旅游交通指示牌,提升旅游购物场所等。积极推进开通河源东站串联市区至景区的旅游公交专线,推动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东移项目,积极优化完善西环路,争取早日打通通往景区断头路。在市区、各大景区建设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书吧等,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三)继续加强宣传推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策略,以线上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积极展示河源好形象、发出河源好声音。重点打响“中国万绿湖 世界中华龙”文旅形象口号,联合赣深高铁沿线城市举办系列文旅特色交流推介活动;联系主流媒体加强文旅宣传策划,进一步推广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继续举办好繁花音乐季活动等文旅品牌;继续加大对文旅消费惠民卡的宣传推广,助力旅游惠民和暖企惠企。

(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资源,扶持培养适应文化创意、全域旅游等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支持我市组建河源市文旅人才专家库。扶持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文旅行业全员培训,鼓励各类专业人才跨界参与文旅体项目开发建设,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全面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7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佰祥,338879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