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河城管执函〔2020〕142号
刘远何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对公共停车位实行合理收费的建议》(第20200043号)收悉,感谢你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建言献策。接到提案分工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相关协办单位扎实推进建议办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中心城区停车现状。一是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使用私家车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截至2020年8月,市区汽车保有量高达43万辆,而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约1万个,市区停车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日益严峻,导致出现城市停车公共资源利用率低、车辆违停堵塞交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二是市区道路停车泊位平均周转率偏低,仅为2车次/日-4车次/日(指每个泊位每天的停车次数,反映了停车泊位的利用率水平),低于规范要求的7车次/日-9车次/日。个别交通主要干道的道路停车泊位被广告车辆长期停放,降低了车位泊位的利用水平。三是市区道路停车免费运营,停车泊位的使用基本上处于无监管状态。存在“僵尸车”占用道路停车资源的现象,部分停车泊位被占用作为商贩的摆摊销售场地、摩托车停放地。
二、建议办理进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建议办理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议专题研究市区划内停车收费服务有关事项,积极推进划内停车收费服务项目的实施;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市直城建系统调度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东江湾公园等智能停车场相关事项,多次论证建设运营方案,为下步项目的实施确定了方向。
(二)加强市区公共区域停车位规划。一是在组织城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严格按照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规划预留公共停车场用地。二是在市区新(改)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内,挖掘资源,尽可能高标准配建停车场(库),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提供社会公共停车服务。三是合理施划道路停车泊位,在确保交通安全和顺畅的情况下,对市区具备条件的道路施划路内停车位,并配套设置停车指示和禁停标志。
(三)开展市区公共停车资源摸底调查。对市区内道路停车资源进行摸底调查,通过登记、定位等方式建立市区道路停车设施基础数据库。动态修编市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河源市市区道路智能停车泊位布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动态修订,并制定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在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应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并将其纳入方案审批。2019年3月,市公安局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河源市源城区停车位规划》,对市区源城区划内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停车场建设进行合理规划,经调查统计,市区路内可供社会公共停车位10238个(其中路边停车位5643个,人行道停车位3104个,政府建设的停车场1491个)。
(四)积极推进市区停车收费办法出台。经七届3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市发展改革局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出台了《河源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河发改价管(2018) 189号) ,该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我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的定价范围、收费减免措施、管理权限、计费方式、收费标准制定程序等内容。目前已对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提出的收费核准申请作出了批复。发展改革部门将积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停车设施建设,提高停车资源配置效率,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
(五)积极推进市区道路智能停车收费项目。2020年2月市财政局就市区源城区路内临时停车收费服务有关事项提交市政府讨论,建议对市区源城区路内临时停车位、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实行特许经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公开选择经营主体,建议由市城管局牵头负责停车位特许经营的投资招标工作,市政府召开项目协调会议专题研究市区道路智能停车收费项目推进工作,并形成初步意见;2020年6月,市城管局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智能停车技术方面的专家召开研讨会,就市区智能停车收费项目技术政策和运作模式上进行深入交流。目前,由于智能停车收费项目涉及城市管理权限下放、交通管理、车辆停放管理等问题,市政府将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再深入研究,尽快明确实施主体和运作模式。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扎实推进智能共享停车平台和道路智能停车收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建设,建立市区停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是尽快完成智能共享停车平台的建设,合理调配车位资源,实现共享停车,缓解市区停车难;二是尽快明确市区道路智能停车收费项目的实施主体和运作方式,完善源城区停车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统筹、细化目标、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适时召开停车收费标准听证会,出台道路停车收费细则,选定兴源路、凯丰路、大同路、长塘路等中心重点路段路内停车位和两三个公共事业单位停车场作为实施试点,吸引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取得停车位特许经营权,建设智能共享停车平台,待条件成熟后,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二)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大力推进工作。尽快成立一个由市发改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近期组织相关人员到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调研,学习智能共享停车平台的先进建设和管理模式,制定符合河源实际的建设运营方案。
(三)全面整合市区停车资源,提高车位周转率。一是整合市区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对市区道路内临时停车位重新规划布局,对路内临时停车位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建设路内停车智能收费,通过差异化收费统一运营管理,利用价格杠杆平衡停车供需矛盾。控制市区交通拥挤路段的交通流量,避免公共停车资源被长期霸占,提高周转率。二是整合市区内公共停车场资源,整合所有公园广场、政府投资的公共停车场资源,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盘活停车设施。
(四)构建智能共享停车平台,完善静态交通智能化管理。运用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手段,完成河源市智能停车云平台的搭建,通过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为市民出行查询车位,预约车位,智能充电及移动自助支付等更便捷,更优质的停车服务体验,快速引导市民停车寻找车位,缓解对道路交通带来的交通压力。
(五)加强执法力度,维护良好交通秩序。对违法停车行为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建立执法监管体系,对违章停车、停车逃费、超时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处罚,规范停车行为,保障项目有效实行。对故意损坏智能停车泊位设备,不按规定停放车辆,非法长期占用,停放“僵尸车”等行为进行执法,纠正。
专此答复。以上答复如有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请您继续关注支持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
河源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