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河源市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河源市市长何国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全力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建设,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三个圆满收官”。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经济增速保持与全国、全省同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6年增长3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6年增长22.4%,规上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35.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2016年增长7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6年增长29.6%,进出口总额比2016年增长16.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2016年增长3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增长50%。本外币贷款余额较2016年末增长78.97%,存贷比为107.01%、排名全省第2。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5.68亿元。
(二)坚持不懈抓产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电子信息产业、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元、38.52亿元、27.7亿元。11个产业集群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数量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累计签约项目1289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190个;累计投产项目1497个、计划投资额5074.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31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推动560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超270亿元。累计新增上限商贸企业401家,培育本地电商企业600余家。制定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民营企业达3.46万家。工业园区扩园45.1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近五年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进位幅度最大,水产业园启动建设。新增省级高新区2个。源城区和东源、龙川、和平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游客集散中心7个,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市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盐田国际河源内陆港投入运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R&D经费投入从2016年的2.52亿元增加到4.69亿元,累计投入19.26亿元。建成河源广工大创新研究院、市深大湾区研究院、广师大研究院、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国家级孵化载体数量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新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个。国企改革稳步推进,组建5家企业板块,完成央企、省企职工家属区1869户“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和全市102家“僵尸企业”出清任务。
(三)驰而不息促振兴,“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046元增加到19000元,连续四年超全国平均水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2.6万元,是2016年的2.1倍。投入46.32亿元打好脱贫攻坚战,10737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14个,实现县区全覆盖。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6家。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粤字号”农产品88个、“圳品”14个,获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国家级示范镇村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紫金县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实现行政村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84笔共1.85亿元。灯塔盆地农高区党工委、管委会(筹)挂牌运作,获评国家优秀农业科技园区,全力创建国家农高区。建成“四好农村路”7460公里,紫金县、源城区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实现国家级或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保洁覆盖率均达100%,无害化卫生户厕全面普及。创建美丽宜居村514个、特色精品村30个。获评全国文明村4个。加强乡村治理,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个、省乡村治理示范村39个。
(四)坚定不移护生态,生态优势持续提升
创成国家园林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十年获评优级。投入48.96亿元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39座,新增配套生活污水管网690.74公里,污水处理能力从2016年的32.63万吨/日提高到62.54万吨/日。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建成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碧道200公里。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6项指标稳定达标,PM2.5浓度均值稳定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危废、医废安全处置率均达99%以上。我市在2020年度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森林覆盖率73.18%、排名全省第3,生态公益林面积1027.18万亩、排名全省第2,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4.13万公顷、排名全省第2。完成桉树林改造27.46万亩。创成省、市级生态示范村镇505个。狠抓能耗双控目标和污染减排任务落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动出台施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法规。东源县获评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精准发力强基础,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1480亿元,完成新增债券项目417个、总投资1438亿元。实施水利项目432个,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50公里。紫金桥重建等94个省补助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建成。交通设施加快完善,赣深高铁及汕昆、武深、河惠莞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510公里,公路网密度从2016年101.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111.1公里/百平方公里,改造普通公路危旧桥(隧)191座,东江航道河源段恢复通航。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建成西优工程一期、西环路改造、客家文化公园三期等城建项目25个、总投资64.6亿元。“三旧”改造3868亩,改造老旧小区55个,新增县级以上城市污水管网135公里,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70.5公里,建成5G基站1900座、充电桩919个。江东新区加快开发建设,建成东江东路、凤凰路等市政道路25条,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拓展到8平方公里。营商环境加快优化,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90、50个工作日内。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52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完成市级政务云建设试点市一期建设。
(六)用心用情增福祉,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医院,入选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名单,三年内省政府给予3亿元资金、相应政策支持,由省人民医院实施全方位、多维度、紧密型“一对一”帮扶,首批省医专家团队全面进驻,超10项诊疗技术为国内先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市人民医院二期、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血站)、市120指挥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增加533张,3家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县第二人民医院。实现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投入资金30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0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5795个。本科入围率从2016年的32.8%增加到48.37%。首所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顺利开学。实现市县“三馆”、镇街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达标,源城区创成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推进“创文”“巩卫”工作。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37个。退役军人工作、双拥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连平县实现省双拥模范县“九连冠”。推动出台革命旧址保护、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等多部法规规章。全市建成体育馆6个、社区体育公园93个。“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就业创业10.2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连续五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养育标准,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乡镇社工站实现全覆盖,社工服务村(居)覆盖率达69%、排名全省第1。成功应对“6·10”“6·12”特大洪涝灾害,完成540户因灾“全倒户”、1258户因灾“严损户”房屋修缮重建。成立市级森林消防队伍,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县镇三级森林防火监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并常态化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预备役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社会组织、殡葬、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统计、民族、宗教、社科、外事、侨务、台港澳、地方志、气象、科普、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精准施策、精确发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四五”顺利开局。
一是疫情防控大局稳定。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防范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疫情输入。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疫苗493.52万剂次、239.92万人,3岁以上人群接种率84.55%,完成全程接种224.72万人,群众免疫屏障加快筑牢。成立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1226个,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建立应急处置队伍108支,开展疫情全流程全要素综合应急演练,储备一批卫生应急物资,日核酸检测能力提高至3万份。
二是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谋划“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350个、计划总投资3300亿元。赣深高铁建成通车,我市4个高铁站场同步建成投入使用,阔步迈入“高铁时代”。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西部)投入使用,江东新区高铁新城加快建设。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龙寻高速、梅龙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东江航道河源段扩能升级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5个通用机场被纳入省规划布局并开展选址研究工作,“水陆空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万达广场、中骏世界城建成开业。无水港、区域物流分拨中心等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现代工业加速集聚。单体计划投资超50亿元的卓翼科技项目,半年内实现签约顺利投产上规,刷新我市项目建设速度。投资超10亿元的艾佛光通科技、显赫电子、名格光电等项目加快建设,河源国家高新区获批国家信息终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园,我市被纳入全省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扶持城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发布水产业园建设规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农夫山泉三期、今麦郎、碧优选等一批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核心城市加快建设,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引进铂科新材料、晟源永磁材料等项目,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成型。鹏城实验室河源节点落户。举办系列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76个、计划投资868.33亿元,产业发展后劲更足。盘活清理园区用地5029亩,扩园8.2平方公里,稳步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发展。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一期开园、二期启动建设,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成为我省六大省级合作区之一,深河产业共建进一步深化。
四是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旅游者699.15万人次,增长10%。成功举办民宿招商大会,签约民宿项目14个,已登记民宿主体135家,东源县义合镇获评省乡村民宿示范镇,8家乡村民宿获评省乡村民宿示范点,民宿旅游发展迅速。万绿湖风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霍山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推动春沐源等12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投入使用,旅游设施加快升级。与省旅控集团合作打造本市旅游企业,设计推广4条“2晚3天”精品旅游线路。龙川、和平两县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源城南片区景区景点“串珠成链”、结盟营销。
五是农业农村基础夯实。在全省率先出台文件明确部门工作体制衔接、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区乡村振兴局,落实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东瑞股份在主板上市,成功实现我市主板上市公司零突破,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美林油茶、茶浓缩液等项目落地建设,东源县入选全国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与省农业农村厅签约共同推进灯塔盆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增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粤北规模最大的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完成主体建筑封顶。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凸显。被省列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农村集中供水实现全市自然村全覆盖,整治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6260个、农村房屋安全隐患73个,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一区四带”加快建设,15条县级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启动建设,东源县仙坑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基本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省在我市举办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现场会并推广我市经验。建成高标准农田13.73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
六是重点改革取得进展。推动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改革热度指数稳居全省首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工作有力推进,在全省率先编制上报整体实施方案,出台实施5个要素市场化改革行动方案及要素市场运行监管方案。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80%以上改革任务,完成10家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数字政府”加快建设,“数字财政”全面上线。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内,商事登记便利度不断提升。大力简政放权,先后三批授予河源国家高新区198项、江东新区174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探索建立土地股份联结机制,开展82个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扶持培育工作。
七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力保障民生投入,民生支出238.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9%。“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落实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机制,用心用情解决“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全面加强新丰江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以全省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纵深推进,在全省率先建成家政一条街,建成深河农村电商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粤菜师傅美食一条街加快建设,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在深圳市帮扶下,深河人民医院全面建成,在暨南大学帮助下,深河人民医院顺利投入运营,暨南大学首批平移专家团队全面进驻。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全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上线,90%二级以上医院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4535个,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6602个,“5080”成果巩固提升。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9所、新增学位12780个,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1所、新增学位2362个,义务教育发展更均衡。“双减”工作全面开展,全市53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和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183家、压减率95.81%。推动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河源理工学校、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入选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名单。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市博爱学校职高部等项目加快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扎实推进,“五社联动”机制取得实效,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实现全覆盖,仙坑登云书院遗址保护获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奖。
八是政府作风务实高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33件。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和严控一般性支出,市本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1.23%。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坚持不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博硕人才。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市县镇三级执法主体全面上线行政执法“两平台”。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深入推进,实现300项高频事项异地办理。市级1785项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市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协调解决一般问题242宗、疑难问题21宗。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县区长座谈会,强化考核督查,加快推进重点工作,政府系统运转更加高效。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深圳市和省直部门大力帮扶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河源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严峻挑战。当前,我市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充分。现代产业体系还不够健全,高端环节偏少,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生态相对薄弱,园区效益不高,企业经营较为困难;个别地区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提升生态优势仍面临较大压力;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仍较为突出,社会治理能力还需加强。受新冠肺炎疫情、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叠加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增大。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逐一攻坚、全力解决。
二、今后五年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河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我省经济稳健发展,“双区”和两个合作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释放,加上赣深高铁开通运营,我市经济发展前景可期、大有可为。我们要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要求,牢牢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加快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两山”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锚定“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任务,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激发政府系统内生动力,提升服务发展整体效能,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今后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圆满完成我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域全面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整体影响力、竞争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内需潜力充分释放,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生态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100亿、100亿、120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超130亿元,现代产业蔚然成群。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取得新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万吨以上,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在推动改革创新上取得新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具活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设成为“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
——在推动幸福和谐上取得新进展。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明显提升,河源品牌更加响亮。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更加完善,民兵预备役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在建设美丽河源上取得新进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清晰合理、优势互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和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昂扬向上的士气,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埋头苦干、担当进取,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着力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增强动力上取得突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7方面工作:
(一)聚焦增量升级,扎实推进产业兴市行动。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卓翼科技一期、凯中精密、联天科技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达产达效;推动今麦郎饮品、铂科新材料、固达机械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农夫山泉四期、卓翼科技二期、华润怡宝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落地;推动西可通信、景旺电子、美晨通讯等企业增资扩产。力争电子信息产业、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超600亿元、65亿元、30亿元,为力争在2025年打造一个千亿级、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加快2021年获批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做优做强水稻、油茶、水果、生猪、茶叶、花生、腐竹、板栗等产业。
激发企业活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奖励政策,力争新上规企业50家。推动100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65亿元。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扎实开展“上云上平台”,推动270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落实鼓励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奖励政策,扶持推动限上商贸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用好市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等政策,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雅达电子等工业企业上市。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园区效益。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扩园8.5平方公里。持续打好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攻坚战,处置闲置用地、提升存量产业用地5000亩。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跨江融合发展,推动水产业园建设取得新成效,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示范园区,加快打造成承接“双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和引领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推动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共建产业园一期入园企业投产达产、二期加快建设。推动龙川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紫金产业园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园。健全“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深入实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工作,提高园区发展效益,实现园区产值倍增计划目标。完成东源、连平工业园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动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油茶加工中心、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东源县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龙川县整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达100亿元。
做旺生态旅游。推动源城区、东源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紫金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大做强“六色”旅游品牌。推动万绿湖风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推动黄龙岩、佗城、霍山、苏区革命旧(遗)址群、阮啸仙故居、林寨古村、仙坑古村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加快古城、古村落、古驿道等活化利用。推进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和康养产品开发,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项目。推动河源恐龙文博园扩容提质,加快恐龙遗迹公园保护开发,将恐龙遗迹公园打造成河源旅游IP。推动源城南片区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春沐源等景区扩容提质,打造南部文旅集群“入户大堂”。创建特色民宿村2个,新建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个,新增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推动乡村文旅融合。依托两江交汇岸水景观和太平古街,开发新丰江夜游,建设旅游消费集聚区。发挥线上线下旅游平台作用,发展智慧旅游服务,加快建设市、县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强化与旅游类国企、旅游龙头企业合作,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更多“1晚2天”“2晚3天”经典旅游线路。持续开展文旅融合创新大赛和文旅“繁花”音乐季系列活动。
做强现代农业。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力争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市菜篮子基地15家以上。推动优势农产品品种培优、标准化生产、扩大出口注册备案认证和品质提升,打造更多“圳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健全“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擦亮“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开展新一轮垦造水田三年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8.5万亩,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红火蚁疫情发生面积控制在16.6万亩以下,提高粮食供给能力。稳定生猪生产,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二)聚焦巩固提升,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坚决守护好一江清水、青山翠岭。
确保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大力实施河(湖)长制,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漂”,建成碧道50公里。扎实开展新丰江水库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整治行动,推进水生态调查评估,开展重点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查漏补缺、差别化精准提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50%。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老旧设施整改工作,设施有效运行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科学储备应急水源地,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
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一流。发挥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管等专项行动,推进绿美河源工程和环城生态屏障工程,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7万亩、森林抚育13.5万亩,改造桉树林10万亩以上,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7.79万公顷以上。
确保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加强主要污染物协同管控,深化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工业大气污染整治,推动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C级企业升级转型,深度治理重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精细化管控扬尘、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加强空气质量预测研判,精准应对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等约束性指标达标。
确保土壤和固废安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严防废弃金属、废塑料等“洋垃圾”进口,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全面建成运行市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县级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分别达100%和99%以上。
确保绿色低碳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制定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充分发挥环保智慧云平台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监管能力。做好新一轮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落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新增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能力400吨/天,安全有序减少渗滤液存量。清理整改16宗自然保护地小水电站,全面强化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和监管,修复连平陂头眼镜湖矿区生态。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县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整治修复废弃稀土矿点。推动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销号清零并巩固前期整改成果。
(三)聚焦全面提速,扎实推进“融湾”“融深”行动。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借势借力,在主动对接、全面融入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开放水平。
完善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对接省“12312”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米”字型现代交通网络。完善赣深高铁4个站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建设。确保粤赣高速顺天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加快梅龙高铁、龙寻高速、长深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G205、G105、S120等一批国省道项目改造建设,启动河紫高速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厦(汕)昆高铁、广河客专、河惠汕高速、东江航道扩能升级、河源港源城港区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对外通道网络和快速畅通的市域交通网络。
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做好“一网统管”工作,优化完善一体化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平台,推行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深化商事制度、“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建立以告知承诺制为主的市场主体准营管理模式,开展“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工作,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度,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市场环境。出台建筑业企业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建筑业骨干企业评选和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鼓励外地建筑业企业在我市设立子公司或联合本地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
深化重点改革。纵深推进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系统提升试点工作成果,努力为全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提供“河源经验”。加快推进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河源分节点建设,提升数据应用水平。大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任务,用好国有资源,盘活国有资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农业农村金融改革,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的“河源样本”。推动“一镇一改革”,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对接科技创新。R&D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推进高企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50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320家。加快鹏城实验室河源节点建设,争取现代种业省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努力打造成“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延伸。举办好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建设一批成果中试基地,争取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落地应用,推动“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科技成果供给端与我市需求端精准对接,加快打造成“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科技成果转化地。强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三年倍增计划,新增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1000人。探索走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路子,推动基础设施军民共享、军需和民用双向转化、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承接产业外溢。强化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落实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建立服务工作专班,实行项目挂图作战。大力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制定水产业招商地图,编制产业招商计划和目标企业清单,出台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措施,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发挥西可通信、铂科新材料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以商引商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落户。积极参加进博会、高交会、消博会、大湾区城市投资年会,精准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主动对接重点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商协会,着力承接产业溢出。实行“一对一”上门招商,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全力做好引进项目要素保障,提高项目转化率。
(四)聚焦赋能添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加快灯塔盆地建设。推动美林油茶加工产业园、茶浓缩液、华源康、蓝莓庄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油茶、蓝莓等农业产业。推动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灯塔实验室)实体化运作,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国家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联合实验室、P3实验室、农业医院、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种质资源库落户。高水平办好全省油茶产业大会、灯塔盆地农业高峰论坛和招商大会,着力打造全国农业交流合作品牌。加快高新农业综合体一期、农高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灯塔盆地灌区工程建设。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村庄保洁覆盖率均保持100%。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以上。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整改问题厕所。建成“四好农村路”120公里,全力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推动龙川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和平连平两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每个县区建成2条不少于10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每个乡镇建成1条三村连片以上的美丽乡村风貌带或美丽乡村精品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致贫返贫。完善扶贫资产运营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新增一批乡村振兴人才。
(五)聚焦环境优化,扎实推进城市提质行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科学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高标准规划。强化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完成古竹片区、埔前片区、源城工业园区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00%覆盖。推动钓鱼台片区与水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城市客厅”。强化市区两江沿岸城市天际线的规划引导和管控力度。尊重城市历史,建立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坚决杜绝城市建设中的破坏性建设行为,防止大拆大建。坚持“房住不炒”,加强市场引导,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高质量建设。推动东江东岸“东塔”、东江西岸“西塔”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东华路、益民街等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及华达街、雅居乐、江源小学、中山大道等4座人行天桥项目建设。继续推进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改造31个城镇老旧小区,完成24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巩固提升“百街千巷”综合整治成果。推动智慧滨江公园等加快建设。建成宝源片区及老城西区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新江市场水浸点整治、旺业街排水排污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江东新区开发建设,有序开发高铁新城,推动东江东岸碧道工程(胜利大桥至紫金桥段)、生态环保城市会客厅等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学府大桥建设,加快贯通由河源大道、永康大道、东环路、迎客大桥形成的市区首条“快速内环”。强化市区与东源县城交通等市政设施的对接。
高水平管理。开展“十好百佳千优”创建活动,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智慧城管综合指挥中心,实现中心城区一体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规范街道门牌设置,优化交通信号灯管理。大力推进智慧停车项目,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制定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及奖惩办法,建成江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有序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各县至少有1个乡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建设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解决中心城区厨余垃圾处理问题。推进江东新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高定位发展。推动源城区、东源县、江东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灯塔盆地农高区又快又稳发展,推动和平、龙川、紫金、连平县又稳又好发展。推动各县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引导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发展,加快形成特色支柱产业。依托赣深高铁沿线站点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带动县域城镇提质扩容。推动东源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推动灯塔盆地、东源县船塘镇、紫金县蓝塘镇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各县中心镇规划建设。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推动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每个县区10%以上的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六)聚焦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形象提升行动。持续优化发展条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全面提升凝聚力影响力。
打造充满活力的发展形象。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着力打造活力充沛、后劲充足的发展形象。推动一批专项债项目、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万洋众创城一期、综合资源利用中心等189个、年度投资约322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不低于30%。编制三年滚动计划,突出谋划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驰援粤东粤西粤北”专项融资等项目。推动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线上平台与传统百货、商超便利店等传统实体线上线下融合促销,开展家居家电惠民、旅游美食嘉年华等活动,大力发展老店经济、小店经济、假日经济等新业态新消费,提升养老、托幼等领域服务消费水平;推动农村水电路气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深挖农村消费潜力。支持企业通过广交会、进博会、“粤贸全球”等线上、线下展会平台抢抓订单。推进“河货回流”工作,鼓励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文化繁荣的文明形象。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标准建成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深化数字文化馆建设,打造“全民阅读”数字服务平台。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苏区精神、新丰江水库精神,提升城市精气神。大力实施“文化+”战略,壮大文化人才队伍,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推动高埔岗文创园、大同文创园创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持续开展“河源发声”“百姓舞台”“深莞惠汕河流动大舞台”“山歌大赛”“忠信花灯节”系列活动。实施文艺创作水平提升行动,创新开发优质文化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河源特色、体现河源水平、展现河源气派的精品力作,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讲好河源故事、传播河源声音,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开展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非遗传承传播和活化利用,厚植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影响力、知名度。
创建实至名归的品牌形象。深入实施新时代河源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工程,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掀起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新高潮。大力宣传“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绿色生态旅游名城”等“城市名片”,扩大城市品牌的知晓率。把旅游景点、优质资源作为城市影响力的主要载体,大力推介万绿湖、恐龙文博园等知名旅游景点,擦亮“中国好水”“中国天然氧吧”等“金字招牌”,推动霸王花、聪明人等知名龙头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打响“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等特色品牌。打造文旅融湾产业联盟、万绿湖主题体育赛事等品牌,积极承接和举办大型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等活动,借助文博会等重大平台,充分展现河源魅力、展示河源形象。
(七)聚焦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生保障行动。落实“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机制,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纵深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深河人民医院、龙川县人民医院创“三甲”医院,推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4家以上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国家县级综合医院推荐水平标准,加快各县区人民医院五大救治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发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全面推开健康河源20项专项行动,启动源城区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省、市级卫生镇村,打造一批健康乡村示范村。落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县区“两馆两场”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体育公园。
提升就业保障水平。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两街两园”等特色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南粤家政”工程“家政+区块链”平台应用,促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000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新增“雁归源”创业就业人才不少于150人。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大力促进社保扩面,推动实现应保尽保。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完善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深入开展医保参保人员个人信息授权查询和使用国家试点工作。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市居家养老信息平台规划建设。深入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健全残疾人、孤儿保障体系和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成果。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建成深河中学三期宿舍楼及饭堂、市二中综合楼等项目。实施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计划,加快规划建设河源中学新校区、市田家炳中学新校区,建成紫金佑文中学等一批高中学校。推动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启动规划建设1所市区公办中职学校,迁建市职业技术学校,推动河源理工学校、河源技师学院扩建增容,加快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东源县职业技术学校、龙川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推动产教融合。建成市博爱学校职高部、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推进东源、龙川、紫金、连平县特殊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市专门教育学校建设,成立市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常态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持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建成市青少年宫和教师发展中心、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市中小学科普教育馆。推进“新强师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推动市科技馆新馆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质量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应急物资仓库、消防训练基地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抗旱工作。全面加强三防、森林防灭火、防震减灾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全面完成9520户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整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和公安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打击电信诈骗等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县区信访工作机构,加快打造智慧信访。持续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源。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二是提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补助标准。三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四是实施公路桥梁检测和安全保障工程。五是全面实现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六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河源乡村振兴行动。七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八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九是提升公共文化艺术体育服务水平。十是继续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形势、践行新理念,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努力提升服务效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履职全过程。落实市政府党组会、市政府常务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坚决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以法治建设为关键。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注重听取社会公众和企业意见。依法履行好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推动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出台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继续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两平台”作用,深入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加快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以宗旨建设为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提高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落实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机制,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大力推进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跨域通办”及“一件事”主题服务,提供一体化、高效、便捷的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推动市市民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推进万博ManBetX网页版登录 标杆大厅培育,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推进“粤系列”融合互通,全面加快政府机关内部数字化进程。
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旗帜鲜明激励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全面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完善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建设“示范区”“排头兵”的目标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争先、狠抓落实,奋力推进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件万博每场世界杯 地址://www.e8883.com/zwgk/jdhy/zcjd/content/post_47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