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工作报告
河源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
发布日期:2009-08-21 00:00:00 来源:本站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按照省委部署,河源市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目前已完成了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做到既注重认真学习、边学边改,又注重深入调研、突出实践,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党政领导带头深入学习,带头深入县区、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带头深入联系点指导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和深化思想认识贯穿活动始终,紧紧围绕“四查找四明确”要求,结合“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困”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千名领导干部走访万户农户”民情调研,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三多三少”(多找现实问题少提工作成绩、多找主观原因少讲客观因素、多找实质问题少谈表面现象)和“三不三重”(不怕丑重在自我教育、不怕痛重在抓住要害、不护短重在汲取经验),深挖问题根源;按照“四个充分反映”的要求,形成了河源市党政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在整改落实阶段,紧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核心,紧扣“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紧扣“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方法,紧扣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要求,大力开展整改落实行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

  整改落实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见成效的关键环节。按照中央提出的“四明确一承诺”要求,依据《河源市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措施,制定河源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河源科学发展的思路及举措。整改落实工作坚持重在实践,针对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在实践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坚持依靠群众,注意吸收群众参与整改,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承诺和进展情况,虚心请群众对整改效果作评价,主动接受群众的全程监督;坚持务求实效,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真正解决一批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避免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取信于民;坚持健全制度,注重从体制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一些全局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有关制度,逐步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推进整改落实工作中,要强化组织协调,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具体落实各项整改措施;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确定的重点工作,研究制定抓落实的目标任务,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明确时间进度要求,确保各项整改工作按时完成;要强化督促检查,责任领导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整改落实情况的指导、协调和督促,促进各项整改工作有效落实,使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行动理念和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以战略竞争主导地区竞争,发挥比较优势,实行反梯度发展,既要速度、更要效益,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当前发展、更要持续发展,抢抓《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双转移”实施机遇,积极推进“一保双转三连”和“十二大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加强生态保护,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感,着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着力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生态、文化、富裕、文明新河源,建成全省生态发展示范区,乘势而上、率先崛起,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二)行动理念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和“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发展方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谋划和推动发展,以符合环保要求为前提引进和建设项目,发展生态产业,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服务大局、互动发展。立足于全省发展大局,加强与珠三角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与粤东、粤北特别是其他生态发展区的互动发展,促进河源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要素互用、设施互连、资源互享、产业互动。
  ——夯实基础、长远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做到当前与长远、战略与战术、主要与次要相结合,不断夯实发展的设施基础、产业基础、环境基础和组织基础。
  ——优化结构、高效发展。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坚定走“园区式、用地省、低污染、好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推进招商选资,打造效益园区,发展“四新”(新家电、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建设“五大基地”(新家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生态农业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不断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生态建设和平安建设,推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
  (三)目标定位
  发展战略定位: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
  城市形象定位: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建成全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发展示范区,率先崛起、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到2011年实现“1·5·25”目标,即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GDP5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把中心城区建成适宜人居、旅游、创业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和岭南水城。

  二、主要整改措施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竞争力
  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一是推动汕湛高速河紫段今年内动工建设,广赣高速连平段今年年底前启动控制性工程建设,明年上半年全线开工建设;东环(市区)高速公路、粤湘高速连平段、汕昆高速龙川至连平段2010年动工建设。(责任领导:谢春森;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协助单位:市公路局、相关县区政府等)
  二是加快市区7条重点市政道路规划建设。河源大道二期改造工程今年10月前完工;万绿湖大道今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桂山迎客大道、西环路二期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其中,万绿湖大道、桂山迎客大道(责任领导:谢春森;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协助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拆迁办、相关县区政府等);滨江大道(责任领导:潘安;牵头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协助单位:市公路局、市拆迁办、相关县区政府等);西环路二期(责任领导:谢春森;牵头单位:市公路局;协助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市拆迁办、相关县区政府等);河源大道二期、东江东路、东江西路(责任领导:李扬达;牵头单位:市代建局;协助单位:市土地储备中心、市拆迁办、相关县区政府等)。
  三是加快惠州至河源城际轻轨项目规划建设,力争今年底动工。争取龙川至汕尾、龙川至韶关铁路尽快纳入国家和省的建设规划,其中龙川至汕尾铁路争取两年内动工建设。(责任领导:谢春森;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协助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相关县区政府等)
  四是推进国、省、县道改造建设。重点建设紫金经龙川至和平的大环市公路和一批旅游公路。加快各县区、乡镇、村客运站场建设。(责任领导:谢春森;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协助单位:市公路局、各县区政府等)
  2、加快能源设施建设
  一是确保3年内基本完成“1·8·28”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重点抓好500千伏河源上寨输变电工程建设。(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河源供电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等)
  二是争取河源电厂二期工程尽快立项建设。(责任领导:黄建中、杨耀初;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协助单位:市经贸局、河源供电局等)
  三是建设和完善东江梯级电站。(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协助单位:河源供电局等)
  四是推进源城、东源的抽水蓄能电站规划立项。(责任领导:杨耀初;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协助单位:市经贸局、河源供电局、源城区政府、东源县政府等)
  3、加快市政设施建设
  一是确保珠河桥改造工程今年10月动工。(责任领导:潘安;牵头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协助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务局等)
  二是今年内完成城南交通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并动工建设客运站,确保客运站明年世客会前建成使用。(责任领导:黄建中;牵头单位:市国资委;协助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
  三是推进“一湖两江三园四山五城”规划,逐步建设公园城市。(责任领导:潘安;牵头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协助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政府等)
  四是加快市区供水水源及管网改造,明年动工建设引水隧道。(责任领导:李扬达;牵头单位:市城管局;协助单位:市水务局、市水资源办等)
  4、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万绿湖直饮水工程项目立项,力争2010年动工建设。(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水资源办;协助单位: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环保局等)
  二是到2010年完成11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协助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各县区政府等)
  三是到2010年完成全市124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等)
  四是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中小河流整治,今年基本完成和平浰江小流域综合治理省试点工程建设任务。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河源市东江中上游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协助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等)
  五是启动“岭南水城”建设,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争取早日立项建设。(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协助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源城区政府等)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1、发展生态工业,建设效益园区
  一是加快建设完善产业转移园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快市高新区三期和各县区工业园二期的规划建设,提高园区规划、管理和经营水平,推动源城、东源的产业转移园在2—3年内,紫金、连平、和平、龙川的产业转移园在4—5年内实现良性循环,争创省优秀产业转移园。(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市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等)
  二是用好用活省5亿元扶持资金,把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建成全省高水平的示范性转移园,推进市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的高新区。推动县区工业园构建项目融资和资本运作平台。(责任领导:叶常浓;牵头单位:市高新区管委会;协助单位:市经贸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等)。争取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园今年内获得省认定。(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相关县区政府等)
  三是壮大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矿产冶金、食品饮料、钟表眼镜等原有产业,培育新家电、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加快中兴通讯、汉能集团、台玻集团、航嘉集团等项目建设,推进日本东芝TFT-LCD、南玻集团、太阳能屋顶电站等一批在谈大项目落户。(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市外经贸局、市信息产业局、市科技局、市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局、各县区政府等,其中太阳能屋顶电站项目责任领导:杨耀初,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局)。
  四是加快产业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出台主导产业扶持政策措施(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各县区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创建品牌。(责任领导:叶维园;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助单位:市经贸局、市工商局等)
  五是积极实施“暖企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在产业政策、税费支持、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渡过难关。(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土资源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市劳动保障局等)
  2、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强市
  一是加快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现代标准农田(鱼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专业镇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助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等)
  二是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努力引进一批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型、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抓好龙头马公司万头奶牛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助单位: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各县区政府等)
  三是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农副产品购销服务平台。完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助单位: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等)
  四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助单位: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五是实施农副产品名牌、名标战略,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助单位: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各县区政府等)
  六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做好第二轮土地延包扫尾工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责任领导:张丽萍;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助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政府等)
  3、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度假基地
  一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度假、乡村农业观光、农家乐、古村落、体育休闲等旅游;推进旅游资源集约开发,提高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景区和酒店的接待能力和水平。(责任领导:吴有必;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协助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各县区政府等)
  二是加快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策划和规划以及重点项目的招商,推进万绿湖创国家5A级景区,加快万绿湖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建设。(责任领导:吴有必;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协助单位:市环保局、东源县政府等)
  三是办好第四届广东国际温泉旅游节和第六届河源市客家文化旅游节,加快温泉资源开发,推进东江源温泉度假村、连平九连山黄牛石旅游度假区、响水国际生态旅游区、颐和大温泉等项目建设,推动旅游商品开发和包装推介。(责任领导:吴有必;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协助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国土资源局、相关县区政府等)
  四是积极推进恐龙化石资源开发。(责任领导:吴有必;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协助单位:市旅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等)
  五是推进东城商业中心招商(责任领导:李扬达;牵头单位:市土地储备中心;协助单位:市规划建设局、市经贸局等)和华南物流城建设,加快市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龙川编组站集装箱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市高新区管委会、龙川县政府、紫金县政府等)
  六是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促进社会消费。(责任领导:温文斐;牵头单位:市经贸局;协助单位:市财政局等)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商品房展销展示中心建设,加快其他第三产业发展。(责任领导:李扬达;牵头单位:市房管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