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河源市水务局、河源海事局
上线领导名单:
河源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良东
市水务局副局长 赖少略
农村水利水电科科长 叶东平
河湖管理科副科长 黄景生
河源海事局上线提纲
一、“五一”小长假期间,虽然受疫情和枯水期影响,我们注意到万绿湖等水上景区景点人流量还是比较大的,请介绍下小长假期间水上运输情况?我们海事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
答:五一假期,即使受疫情和枯水期等不利因素影响,辖区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共安全运送乘客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9%。其中水上旅游客运量2.2万人次,渡口渡船客运量0.3万人次,水上交通安全无事故,实现辖区水上交通安全“三零”目标: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
二、您刚才提到无证船舶整治查处,我之前也听说过相关部门在开展“三无”船舶整治行动,能不能给广大市民朋友们介绍下相关情况?普通市民怎么判断是否为“三无”船舶?
答: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一个概念,何为“三无”船舶,根据《广东省“三无”船舶联合认定处置办法》第二条规定,广东省“三无”船舶,是指在我省管辖海域、内河及其沿岸地带航行、作业、停放的“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近年来,我市发生多起“三无”船舶事故,遇险、死亡多人,也出现过洪水期间“三无”船舶卡住船闸、桥墩等重大险情,“三无”船舶已成为我市水上安全的最大隐患,严重影响辖区水上交通安全、旅游秩序和社会稳定大局。自去年11月份活动开展以来,在市平安办领导下,海事与公安、水务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配合当地乡镇政府在河源辖区水域先后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1次,开展“三无”船舶联合认定3批次,全市共查扣“三无”船舶144艘,拆解100艘,将联动共治的优势充分发挥,清理整治行动取得重要成果,水上安全形势得到极大改善。
对于“三无”船舶的认定,普通市民可以通过“三查看”进行初步判断:一是查看船舶证书证件。二是查看船名、船籍港等外部标识。“三无”船舶由于没有船名和船籍港,且管理极不规范,往往不会标注相关信息。三是查看船上救生消防等设施设备是否齐备。
三、万绿湖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湖,每年供应水资源给深圳、香港等珠三角地区使用,请问海事部门在万绿湖船舶防污染这块如何管理的呢?
答:万绿湖是深圳等城市和香港地区约4000万人口的引用水源地,是名符其实的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也是广东唯一入选国家重点支持生态环保湖泊,环境敏感度和社会关注度极高。为做好万绿湖水质保护,积极服务河源市融湾、融深建设,保护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地,河源海事主要从三强化方面着力:
一是强化设备改造。我局积极推动万绿湖船舶进行生活水收集(处理)设备改造,更改管系布置,加装生活污水存储柜,并推动航运公司与有处理资质公司签订污染物接收处置协议,做到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全部上岸处理,基本实现万绿湖水域持证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标。现我局正联合交通部门督促万绿湖码头管理公司抓住创建5A级景区,旅游码头升级改造的契机,建立健全岸上水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设备,以提升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效率并降低船舶处置污染物运营成本。
二是强化环保意识。我们每年在世界环境日、世界航海日等节日都会大力度宣传环保、节能、安全知识,着力提升水上交通参与人员的环保主动意识;同时通过开展船舶防污染专题宣贯活动,加强辖区航运公司水污染物排放宣贯和执行工作;组织“湖小青”志愿服务队,开展巡湖护湖志愿活动,通过发放“珍惜水,爱护水,文明游”宣传手册,开展净湖行动,清理岛上的泡沫、塑料瓶子、垃圾袋等,保护万绿湖水源地清洁。
三是强化现场监督。加强船舶防污染现场监督检查。检查船舶垃圾处置记录及污水回收、处置的情况,开展船舶燃油抽检,严厉打击船舶使用不合格燃油及船舶垃圾、油污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湖等行为。
四、自4月15日起,我省已经进入了汛期。那么在汛期,我们船舶航行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答:今年4月15日起,全省进入汛期,每年的汛期尤其是主汛期,航道水位大幅度上涨,流量增加,流速增大,航道状况有很大的改变,甚至出现航道变迁等现象,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汛期船舶航行需要做到“一查二听三看四防”。
一查是开航前检查航行设备,配备足够的锚、缆等工属具,加强船体和机器维护,确保船舶处于安全适航状态。
二听是应及时收听水位、流量、航道、气象等信息,掌握水位、水流流速、航标是否移位等情况,谨慎航行。
三看是航行时保持正规瞭望,遇到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特别谨慎操作,避免冒险航行。
四防是船长应充分考虑流速、流态对本船操纵的影响,选择正确航路,尽可能避免船舶进入急流、涡流和泡水区,防止船舶出现偏航、搁浅、碰撞和沉没事故。
五、近期河源海事局组织了几场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特别是今年在特殊学校博爱学校开展宣讲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请您介绍一下活动开展情况。
答:河源海事局已连续15年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可以说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已经成为河源海事局一张名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家长欢迎。即使在去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也未间断过,当时我们通过制作网课发送给学生和老师,活动效果比较明显。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了2次进校园活动,先后前往市博爱学校和市水上安全知识教育基地市一中进行宣教。这里我要特别提到的是,这次前往市博爱学校宣讲水上安全知识,是河源海事局首次进入特殊学校宣讲。在课前,积极与博爱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主动请教特殊教育授课技巧,协调授课内容。在课中。针对听障、智力缺陷等不同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把手教导学生穿戴救生衣。此外,还精心准备了小礼品,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课后。及时评估、回访,形式经验总结,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宣讲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加强与团市委和市教育局的沟通和协作,建立水上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生水上安全知识和意识,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把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办得越来越好。
市水务局上线提纲
一、农村饮水是民生福祉,去年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贫困户饮水安全已有保障,那接下来,水务局如何继续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条件,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答:一是紧盯目标,2021年底基本实现我市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90%以上的目标,解决好全市1247个自然村共52.24万人饮水问题。
二是创造条件,推进县城供水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统筹谋划、优化布局和创新机制,打破“一地一水”等传统农村供水方式的弊端,采用城市管网延伸、区域供水互通、提高乡村供水标准等措施,大力改善农村供水状况,实现农村供水与城镇供水在管理、服务、水质、水价等方面同标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管护,强化管护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继续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饮水工程运行维护,聘请村级水管员负 责各村供水管道运营及安全。紧紧抓住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这一“牛鼻子”,指导鼓励各地以水卡充值方式以强化供水管理,确保年底前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收费,确保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久。
二、目前全省各地都在建设碧道,我市各县区也有不少建成的碧道成为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您能简单介绍下我市碧道总体建设情况如何?
答:建设情况:印发了《河源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河源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目前,紫金北坑村碧道、和平增坑村碧道、东源三洞河碧道等一批革命老区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乡野型碧道建成投入使用,一幅风光旖旎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原省定贫困村、革命老区村、少数民族村争奇斗艳,各种类型碧道成为人民的幸福河。
三、我市河流众多,群众都反映现在的河流比以往要干净的多,基本看不见水面漂浮物,请问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河湖管理?
答:一是加强巡河管理。依托河长制平台,压实各级河长巡河履职,要求各级河长汛期期间加大巡河力度,重点巡查河堤是否损坏、水面是否有漂浮物、堤围是否存在违章建筑等,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确保汛期河道行洪安全。截止今年4月底,全市共巡河7514人次,发现问题58个,已处理57个,问题处理率98.28%;公众投诉发现问题63个,已办结55个,办结率87.3%。
二是持续开展“清漂”专项行动。加强河湖管护,持续开展“清漂”专项行动。市河长办于每年4月、9月组织开展全市集中“清漂”专项行动,并将“清漂”纳入河湖管护日常工作,不定期开展“清漂”工作,实现“清漂”常态化。2021年,我市继续将“清漂”纳入河湖管护日常工作,不定期开展“清漂”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投入953.53万元,清理河道长度1475.08公里,清理水域面积1549平方公里,清理漂浮物0.66万吨。
四、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河湖管理秩序,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现象大幅减少,水务局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一是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河湖管理边界,是加强河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任务要求,也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我市规模以上划界工作于2019年上半年启动,共10条河流,分别是东江、新丰江、安远水、船塘河、秋香江、浰江、洋头河、中坝河、寻乌水、铁场河,划界总长664.49公里,划界成果于2019年12月底在河源市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告,投入资金419万元。
二是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在完成水利部、省水利厅遥感发现的疑似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销号的基础上,印发了《河源市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河湖“四乱”问题自查自纠,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有力遏制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侵占河湖、阻碍行洪、破坏河势稳定行为,确保河道行洪通畅。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完成整治销号自查自纠河湖“四乱”问题81宗,销号率为100%
五、上周,我市已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验收评审,为什么我们要创建这个省级节水型城市,接下的节水工作又有什么打算?
答:河源作为山区市,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大,但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用水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市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用水形势不容乐观。
获得省级节水型城市只是节水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接下来,我局将严格按照考核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立行立改,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健全节约用水规章制度,强化节水载体建设,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推动城市节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力争创建国家级节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