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民互动> 在线访谈> 往期回顾
2020年11月18日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林业局
日期:2020-11-20 14:55:48 来源:本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11月18日市农村农业局和市林业局上线.jpg

2020年11月18日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林业局上线政风行风热线节目

参加上线人员名单: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叶志亮

政策法规与改革科科长 叶柱耀

市林业局副局长胡华林

生态中心主任陈国安

一、请介绍一下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答: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第二、三产业产值呈现同比下降态势下,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59亿元,同比增长3.1%,保持稳中向好局面。主要措施:

1、市政府出台《河源市支持受疫情影响农业生产九条措施》,我局进一步细化操作细则,确保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对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2、稳产保供。遴选“菜篮子”应急供应基地,签订协议,每亩财政给予补助100元,共补助65.9万元;加大家禽、蔬果等收储补助力度,补贴151.54万元,既保证市场有效供应、平抑物价,又帮助“菜篮子”企业渡过难关、保住产能,也稳定了农民就业。

3、产销对接。财政补贴40万元,推广网上下单、社区设点、群众自提的农副产品“无接触式”配送服务模式,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解决市民买菜难问题,平抑稳住“菜篮子”价格,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供应稳,把更多的利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疫情期间,“无接触式”配送达37万余单,配送蔬菜约1500吨、水果约500吨、畜禽肉类约1000吨。

4、金融支持。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协调解决9家农业企业已获相关商业银行优惠贷款4.08亿元。

二、今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挑战,请农业农村局是如何保障粮食和“菜篮子”生产安全的?

答: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力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工作。主要措施:

1、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落实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有序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前三季度,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8.17万亩(新增早稻种植面积2.38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2.31万亩任务),总产量80万吨。

2、加强服务指导。市、县派出疫情防控和技术指导组,市政府在全省率先补贴每个乡镇组建农业生产服务队(共95支),共补助95.7万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技术指导、代购农资等工作,推动春耕备耕工作。

3、保障农资供应。发放“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共计196份,打通农资流通“最后一公里”,鼓励农资生产经营店应开尽开,确保疫情封控期间春耕农资顺利进村到户。开通农业企业诉求专线,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农资门店经营资质及在售产品质量价格。

4、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020年我市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6.33万亩,总投资1.19亿元。

5、加快灾后重建项目。去年“6.10”“6.12”后实施7个省级农业类灾后重建项目,投入资金7120万元,今年9月底已全面完工,受益农田约7万亩,既修复了农田水利设施,又保障了粮食种植面积。

6、落实农业保险。我市农业保险已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的产业服务体系,政策性农业保险占农业保险的95.24%。2020年1-10月我市投保的农业险种有水稻、能繁母猪、仔猪、育肥猪、玉米、柑桔和百香果,投入总保费9600.64万元。

7、建设“菜篮子”基地。2020年前三季度蔬菜种植面积36.79万亩万亩,产量49.21万吨,肉类总产量9.55万吨。全市蔬菜内类产量基本能满足本市消费需求。

8、加速恢复生猪生产。吸引企业投资,新建或扩建规模养殖场23家(预计今年新增出栏生猪18万头),生猪产能水平稳步恢复;全市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32家,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60.75万头,同比增长2.2%。

三、请介绍一下我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

答: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等综合优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一是优势特色实现规模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县一蓝图、一园一规划、一业多龙头”建设布局。累计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实现省级农业产业园县区全覆盖,总投资17.7亿元,带动农民5.59万人,户均增收约1.24万元。实施183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项目补助资金1.51亿元,撬动投资2.4亿元,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是产品加工实现集约化。打造了霸王花米粉、聪明人果汁、原创人板栗、东瑞肉猪、汇先丰冰鲜鸡等一大批享誉省内外的优势特色农副产品。

三是农业实现品牌化。发布、运营“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累计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有机农产品113个,绿色食品97个,无公害农产品403个,省名牌产品52个。

四、请介绍一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答: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从8月开始,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开展为期一百天的集中攻坚,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一是农村人居环境初步改善。全市95个乡镇1249个行政村8575个自然村,干净整洁村达标率68.3%;全市破旧泥砖房累计拆除21.6万间1666.7万平方米。行政村污水治理率54.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村庄集中供水完成率99.8%,全面完成行政村通自然村村道硬底化任务,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完成率99.4%,行政村已全面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络100%覆盖,农村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06%、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9.992%。全市累计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8%,累计建设卫生公厕1772个。

市林业局

一、我市已正式开启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在大湾区森林城市群的大背景下,请问河源创森有何重要意义?

答:一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二是打造绿水青山,完善粤北生态屏障的有效措施。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增进民生福祉的首要途径。四是弘扬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知识的重要平台。森林城市建设有助于打造出河源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内涵,有助于居民获得价值认同和归属感,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风尚。

二、对照创森目标,为确保我市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接下来我市应如何推进创森工作?

答:到2022年,全市林业用地维持在1814.79万亩,森林覆盖率维持在72.98%,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6%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4平方米以上,形成城市与森林相依存、生态休闲与城市建设相交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森林城市格局,建成国家森林城市。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加强森林生态建设。重点要抓好中心城市周边、城市出入口等空档断档、裸露区域的绿化,对符合植树造林条件且能够进行造林绿化的地块,要千方百计进行绿化,确保到2022年完成造林1万公顷、完成封山育林面积5528.67公顷。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创建森林小镇、森林乡村为抓手,以公共休闲绿地、绿化景观路为重点,大力推动各乡镇(街道)开展绿化提升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绿化美化样板,确保到2022年建成国家森林乡村72个、建成森林小镇5个、完成村庄道路绿化89.07公里,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把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增加绿量与提升品质并重,加大城市公园、小区、院落、街道、道路绿化建设,积极构建见林显绿露水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加快公园绿地建设,确保到2022年新建公园绿地105.38公顷。三是全面推动绿色惠民。积极探索实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路径、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基地、苗木花卉基地,持续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品牌响的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森林休闲旅游,着力提高林业产业综合效益。四是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结合巡山护林网格化管理工作,强化林地征占用监管,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守生态红线。

三、目前已进入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的季节,我市林业部门采取哪些措施做好当前森林防火工作?

答:一要提高站位,进一步夯实基层防火责任。特别是要全面压实镇、村一级基层森林防火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各镇、村要安排足够人员包村包片,护林员要全员上岗履职,加大巡护的密度和强度,守住每个山头地块,确保不再发生森林火灾。二要查找短板,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火意识。除常规的森林防火宣传外,各地要进一步思考采取超常规措施,打通村一级“最后一公里”的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切实做到进村入户、挨家挨户,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户的宣传,做到森林防火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大力曝光因烧杂、违规用火等行为引发森林火灾的反面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着力提高全民防范森林火灾的自觉性。三要从严从实,进一步强化火源管控力度。森林高火险期,市林业局将派出挂钩县区领导每周至少一次深入县区开展森林防火督导,派出2个暗访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天进行暗访督查,对发现措施不落实、工作形式主义的将作全市通报。四要加强执法,进一步严查违法用火行为。

四:河源市是林业大市,全市有生态公益林1000多万亩,总面积在全省排第一,请问现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是多少?

答:河源市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033.5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比例高达56.95%,总面积全省排名第一。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已达到35元/亩,其中补偿到农户的达到28元/亩,全市发放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资金24947.35万元,惠及林农200万人。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x 关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x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