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河源> 河源概况> 沿革、区划与人口
沿革、区划与人口
发布日期:2020-08-10 11:53:50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建置沿革】河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汉时属南海郡,南齐(483年)始置河源县,隋唐宋属循州,宋属循州惠州属循州惠州清属惠州,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6个县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功能区

【位置和面积】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与广州、深圳及香港的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是粤东西北唯一同时近距离接受三个国际都市辐射带动的地级市,其范围是东经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纬23度10分至24度47分。全市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区划概况】河源下辖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另设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江东新区,有9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251个村委会、188个社区居委会。

【气候】河源地处东江中上游,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20.82019市年平均气温21.6;常年总降1767.2毫米2019年总降2044.6毫米;常年日照时数1687.0小时,2019年日照时数为1687.3小时,与常年基本持平

【人口语言】2019年,河源户籍总人口372.7万人,常住人口310.5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46.5%。全市少数民族户籍人口3万多人,有1个畲族乡、9个畲族村,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是全省唯一的畲族乡。河源籍海外华人华侨约36万人,港澳台同胞约21万人。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属于客家方言地区。

【发展定位】河源立足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经济简况】2019年,河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03亿元,比上年增长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4842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77.48亿元、370.2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0.7%、11.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128.5元、16030.3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4%、9.6%。河源接待游客4020.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7.66亿元。

【产业发展】河源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协作分工,推进建设深圳河源产业共建示范区,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为11.234.454.4,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34.61亿元、301.4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0%、6.1%。现有6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206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河源是全省最多省级产业转移园的地级市,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8个省级产业转移园, 实现省级产业转移园全市“全覆盖”;拥有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综合交通】河源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交通枢纽,加快推进高速、铁路、通用机场、东江航道等“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一体化体系规划建设,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黄金通道”的区位优势开始凸显。境内有京九和广梅汕2条铁路,汕湛、汕昆、河梅、粤赣、大广和武深等6条高速公路, G105、G205、G236、G238、G355、G358等6条国道,县乡公路改造不断提速,紫金县被评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河源已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随着2021年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开通,河源将进入深圳半小时都市圈。

【城乡建设】河源市区建成区面积55.06平方公里,按照“沿江、跨江、拥江”的城市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完善中心城区“1+6”规划体系,高标准开展“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高铁新城、城市北区、江东新区城市起步区、钓鱼台片区、高新区中央商务区、西部片区等重大城市发展平台功能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城市价值明显提升、现代城市功能要素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95个乡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1181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100%,江东新区古竹镇入选为全国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

【自然资源】河源是粤东北“资源宝库”,人均矿产、森林、水、土地资源拥有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36种,其中钨矿、铁矿、萤石矿和稀土储量位居全省第一。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是广东第一和第二大水库,其中新丰江水库库容达139亿立方米,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地热资源丰富,有温泉之都美誉,目前查明34处温泉点。森林面积114.2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336.8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98%;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5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8市级6个、县级38个行政区域总面积156.5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40.76万公顷中耕地面积14.34万公顷林地面积118.53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9.57万公顷。

【生态环境】河源生态环境优良,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等常年保持优良水平,新丰江水库、东江河源段水质分别达国家地表水Ⅰ类、Ⅱ类标准,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97.8%,全省排名第二,优良天数达到357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情况,无酸雨记录。源城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东源县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历史文化】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秦置龙川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南越王赵佗曾担任龙川县首任县令,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河源养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阮啸仙、刘尔崧,他们和黄居仁被称为广东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全国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地方之一,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地方之一,是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后东特委的所在地,是东江纵队的革命根据地,是粤赣湘边纵队的活跃地区,是广东最早的解放区。目前,全市革命遗址总数为679处。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紫金县被纳入重点老区苏区。河源历史遗迹和民间艺术丰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龟峰塔、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省文物保护单位28处。“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川县杂技木偶山歌艺术团是全国首个县级杂技团。

【风景名胜】河源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华南第一大人工湖万绿湖、苏家围、热水漂流、黄龙岩、霍山、龟峰塔及众多温泉度假村等旅游景点,拥有1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巴伐利亚庄园)对外开放旅游景区39个。拥有世界上罕见的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足迹化石“三位一体”的恐龙地质遗迹资源,馆藏恐龙蛋化石居世界之首,达18000多枚,被授予“中华恐龙之乡”称号。拥有众多的古村落、古民居,源城区陂角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23个古村落被评定为广东省古村落,林寨古村是中国最大的四角楼之乡。广东省风情小镇”——河源市源城区高埔岗街道。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紫金县南岭镇彩头村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源城区大水井特色文化民宿、东源县梨花屋舍、康汇·酒坊民宿、到·吉宿、回响民宿、万绿客家驿站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民宿。

【城市名片】河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绿色生态旅游名城”中华恐龙之乡“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全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广东省文明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