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工作情况
(一)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及宣传。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有针对地开展普法学习教育宣传活动。一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网上无纸化学法用法,参加普法考试,通过率达到100%。二是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结合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把“法律进乡村”作为扶贫帮扶工作的一项工作内容,通过向帮扶对象宣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等法治观念、不断提高农村人口法律意识。2019年8月27日,与市委宣传部、紫金县公安局在柏埔镇复兴村联合开展法治信访、扫黑除恶、黄赌毒等法律宣传活动,并在河源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宣传正能量,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三是创新普法宣传载体。运用电子屏、微博、公众号等平台,纵深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利用接待大厅的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媒介滚动播放《信访条例》及保密宣传图片。
(二)积极推广“信访+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积极推广“信访+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大力推进网上信访系统的建设应用,搭建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市直职能部门的网上信访受理平台体系,把信访办理工作置于公开监督之下,群众可以通过网上信访平台、手机APP平台直接投诉反映问题和查询评价办理结果,减少了由信访部门转交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办理时效,对群众评价不满意的信访事项,及时提醒、回访、督办、问责,推动信访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全市网上信访量现已占信访总量的53%,群众逐渐从传统走访变为网上信访,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
(三)推动深化改革,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提效能、破难题、防风险”中心思想,持续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一是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制度闭环。今年以来,印发了河源市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实施细则、特殊疑难信访问题结案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厘清信访工作职能边界,提升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二是业务流程再造基本完成。在去年底全面完成信访信息新系统建设、实现与省信访局信息系统无缝对接的基础上,加强与技术开发公司的沟通联系,不断丰富和拓展系统应用功能,为信访业务提供智能辅助,为综合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了所有信访事项“全录入、全甄别、全查重、全办理、全督办、全答复、全考核”的工作新格局,初步解决了过去多头受理、重复交办、答复口径不一、转送办理督办脱节、存量信访问题底数不清以及信访问题在系统内部空转等问题。
(四)全面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行动。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和特定利益群体社会矛盾专项治理,打造新时代河源‘枫桥经验’”要求,紧紧围绕“四攻坚一聚焦”,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创新调解、化解工作机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化解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9年国家、省交办我市的重点化解攻坚信访事项共56宗,现已全部按时保质化解,按时办结率100%,受到省信访局表扬。全面开展领导包案处理信访问题工作,主动配合化解了省领导包案信访事项3宗(办结率100%),推动化解市领导包案信访事项15宗(办结率100%),成功解决了一大批社会矛盾。
(五)积极履行政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办事制度,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热线电话,公开办事依据、办事职责、信访程序及受理、办理时限等,自掀“盖头”见公众,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部实行政策、条件、指标、程序、结果“五公开”,事前广泛宣传,把政策、范围、条件全部向社会公开或公示,扩大来访人的知情“面”,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日常工作中,还注重加强信访接待,对来访群众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答复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
(六)全面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问题工作。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的通知》,把实施好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作为今年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更新完善机构改革后各单位的职能分类清单,健全了依法分类实施机制,初步解决了信访问题甄别不准、办理途径不适用问题。
二、2020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引导,加大网上信访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网上信访成为群众信访的主渠道,同时积极协调开通视频接访,切实减少走访和信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二)坚持原则,加大缠访闹访治理力度。认真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对于“三个到位”落实后,信访人坚持缠访、闹访甚至违法上访的,及时协调相关执法机关坚决依法处理,有效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有效分流,让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落地生根。深入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加强宣传,精准分流,让群众明白自己的信访诉求“找谁办、谁必办”,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推动法治信访建设。
(四)强化督办,力促信访工作落在实处。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督查督办制度,用通报督办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推动问题按期一次性解决。
河源市信访局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