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通报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17年第二季度督查考评情况,源城区、和平县、东源县位列前三甲。
今年初,《河源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查考核办法(试行)》出台,明确提出对各县区政府、江东新区管委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考核,每季度督查得分情况将进行排名,并在新闻媒体公布。
上个月,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3个督查组分别对各县区(管委会)第二季度工作进行督查。近日,我市通报了督查考评结果。通报指出,各县区(管委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过,整治工作也存在人员配备不齐、资金投入不足、规划编制滞后、内生动力不强、整治力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在规划编制上,全市有1239个村需要编制村庄规划,但目前只有759个村编制了规划,仅占总数的60.67%,较为滞后;除东源、连平县及江东新区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以外,其他县区均未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通报提出,各县区要进一步配齐配好工作人员,加大资金投入和整治工作力度。要加快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进度,确保辖区内的省定贫困村在今年底100%完成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任务,其他村庄完成80%;要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要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要加快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争取早建成、早使用,并根据农民需求配备建设村公共服务中心、卫生院、幼儿园、养老等设施,统筹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路灯、公厕等公益设施,加强防险避灾场所、防洪和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