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集约> 河源市农业农村局> 畜牧兽医
春季猪疫病防控技术指南
发布日期:2024-03-29 16:41:43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春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气候变化易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同时春季也是疫病病原活跃时期,在饲养管理不当、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卫生消毒、生物媒介控制工作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疫病传入猪群,因此加强春季猪群管理及疫病防控十分重要。针对当前生猪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编写了春季猪疫病防控技术指南,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一、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场要加强饲养管理,落实“全进全出”养殖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引种检测。引种或引入生猪前要做好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等其他疫病病原检测;二是隔离饲养,引入后避免直接混群。引种后要隔离饲养30天以上,隔离期间确保人员及饲料、兽药等物品专人专物专用;三是要科学调整猪群饲养密度。复养猪场要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小疫病传播风险;四是要注意春季猪舍保暖。同时要保证猪舍通风换气良好;五是确保营养供应充足。保证饲料的新鲜无霉变和饮水的清洁,做到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定时定量。

  二、加强猪主要疫病监测及诊断

  非洲猪瘟、腹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疫病影响猪群健康,应加强对猪群的临床巡查和健康状况监测以及实验室检测。以非洲猪瘟为例,可以采集深部咽拭子/口鼻拭子、全血等同步进行检测,及时尽早发现异常猪只。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并第一时间按程序报告。

  三、落实卫生消毒制度

  消毒可有效降低、消除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猪场应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对环境、饮水、物资、人员等管理消毒,尤其是入场的车辆、物资、人员的消毒。要定期对猪场周边道路和场内道路及其环境开展消毒,添加出入口消毒池中的消毒液,定期更换消毒剂种类。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可选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对产房、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进行带猪消毒。环境消毒可选用0.5 %的戊二醛溶液、0.2 %~0.3 %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0.2 %~0.5 %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溶液,必要时可采用高温火焰消毒;舍内环境消毒可选用0.2%~0.5%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溶液;饮水可选含氯消毒剂。疫情高风险时期,也可用碱石灰混悬液(15%~20%的石灰乳+2%~3%的火碱溶液)进行全面消毒。

  春季,养殖场复养时,要对猪场彻底清栏消毒并空置一定时间,对圈舍、饲料库、物品库、兽医室等环境多点采样并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经过多频次消毒和环境监测阴性才可引种。

  四、强化生物安全管理

  养殖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落实。养殖场应切实提高人、料、水、气、工具等病原传入高风险因素的管理:严格限制人员进出,落实更衣换鞋、消毒及淋浴等各项管理制度;严禁外来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进场,场内车辆进出应彻底清洗和消毒;建立养殖场生物媒介防治计划,灭鼠灭蝇,降低生物媒介传播风险。 

  五、做好疫苗免疫预防

  对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性腹泻等疫病有规划地开展疫苗免疫接种,预防多病混合感染,降低危害。猪场要根据本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选择合格、质量可靠的疫苗制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免疫注射应一猪一针头,加强消毒,防止人为传播疫病。免疫后要监测群体免疫效果。

  六、做好药物预防和保健

  春季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会导致猪只免疫力下降,春季气温转暖有利于舍内细菌滋生,诱发细菌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等)。养殖场需重点做好猪群的药物预防和保健工作,可在养猪生产的不同阶段(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和母猪)选择性地在饲料或饮水中合理添加抗菌药物。

  七、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预防疫病的场内传播,要切实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对病死猪、排泄物、污染物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转交病死动物时,要选择远离养殖场的可清洗消毒的硬化地面进行交接,完毕后,要对车辆、人员等进行消毒。要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对病死猪污染的圈舍环境、包装物等进行病原消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