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抓住有利农时,紧跟春种节奏,促生产、保收成,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的“菜篮子”供应充足,稳住农民“钱袋子”。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8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22年全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稳根基保增长
稳中求进蓄动能
稳字当头,稳粮为先。今年以来,我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化思想认识,早谋划、早安排农资储备,确保数量充足、质量过关,下好“先手棋”,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耕生产期间,全市投入农机具1.7万台,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实现主攻水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目标,今年我市大力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在5个稻谷重点县各创建3个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重点示范推广泰丰优208、象牙香占、青香优19香等高产优质品种以及水稻配方施肥、“三控”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推动小范围高产转变为大面积增产。
同时,我市立足现有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和地理特色,着重在优质水稻、高山油茶两大优势产业发力,特色水果、客家茶叶、绿色蔬菜、岭南药材、生态畜禽、健康水产等特色产业协同推进,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五年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高效。
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49万吨,增长2.0%;茶叶产量1420吨,增长8.7%;盆栽产量229.24万盆,增长161.6%;淡水产品产量1.08万吨,增长5.0%;生猪存栏89.27万头,出栏生猪40.73万头,分别增长8.4%和4.2%;活家禽存栏1928.0万只、出栏1701.35万只,分别增长4.4%和2.0%。
多探索求创新
乡村振兴出新招
今年“五一”假期,到村里旅游的人数超过1.6万人次,成功举办了外嫁女回娘家活动。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干部陈锦娟介绍,“五一”假期,仙坑村全力提供完善服务,给游客留下了美丽宜居乡村的新印象。记者在仙坑村看到,来自省内外的车辆停满了仙坑村的停车场,游客们游览乡村美景,不时地在四角楼、八角楼、登云书院等地拍照打卡。
乡村发展出新招,基础设施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为目标,打基础、补短板、树示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全部行政村成为干净整洁村,751个行政村成为美丽宜居村,54个行政村成为特色精品村;8个镇、69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镇村;源城区“蔬香田园”、东源县“诗画田园”等15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