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集约> 河源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农村动态
连创佳绩!河源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两次考核总分排全省第二
发布日期:2021-07-30 17:16:37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关于表扬广东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连续获得优秀等级的地级市人民政府的通报。通报显示,2017-2018年度和2019-2020年度连续两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同时总分排列第二名。

微信图片_20210730171758.jpg

我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全力全面推进“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全市“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质量保障,除能够满足本市人民群众需求外还畅销粤港澳大湾区。

微信图片_20210730171814.jpg

一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培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8个、省级“菜篮子”基地34个、市级“菜篮子”基地84个,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3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获批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7个、示范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59个、专业镇11个,为全市、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省居民的“菜篮子”提供坚实保障。

微信图片_20210730171818.jpg

二是品种品类日益丰富。我市聚集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印发了《河源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2021—2025)》,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做优做强地方特色品种和产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引进优势特色品种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在水果种植方面,东源县引进蓝莓产业,形成了集蓝莓育苗、种植、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在畜禽养殖方面,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保住我市特色优势品种蓝塘猪并做好相关保种和繁育工作;结合我市山地多草坡多特点,引进黑山羊、肉牛等产业,发展草地畜牧业。在南药种植方面,引进企业种植各类岭南药材,据统计,共种植各类中药材16722亩、产量3153.58吨,品种繁多,主要有灵芝、铁皮石斛、五指毛桃等十几个品种。目前,我市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如源城区的蔬菜、葡萄,东源蓝莓、板栗、茶叶,和平猕猴桃、百香果,龙川茶油、优质丝苗米,紫金茶叶、蜜柚、蓝塘猪肉、肉鸽、春甜桔,连平鹰嘴蜜桃、黑蒜,东江河鲜等,大大丰富了农产品的消费种类。

微信图片_20210730171821.jpg

三是流通体系趋于完善。全市共建有农贸市场109个,市场内档口总数4934个,其中城区有农贸市场41个,市场内档口总数2045个;全市共有销售肉、蛋、奶、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网点6602个,每个行政社区“菜篮子”产品销售网点达到平均4个以上。全市已建立3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56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和560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初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流通体系完善及满足了周边居民的需求,也为我市优质农产品提供了更好地销售平台和销售渠道。

微信图片_20210730171825.jpg

四是质量安全严格把关。全面落实开展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启用河源市肉类蔬菜等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并成功与省级追溯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近年来“菜篮子”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全市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把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居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五是疫情期间保价稳供。2020年疫情期间,启动了社会求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共计发放临时补贴7700万元,惠及群众167万人次。建立了重点商品价格监测制度,在市、县(区)、乡镇三级共选取9个采集点,对27类重点防疫用品和居民日常消费品开展每日价格监测。落实常年储备417吨冻猪肉的要求,以满足市民紧急所需调度需要。2020年疫情期间,我市“菜篮子”价格月度波动幅度均低于15%,实现了保供稳价的目标。

六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我市累计培育有机产品113个、绿色食品88个、无公害农产品40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粤字号”品牌农产品88个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随着2020年“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平台正式启动,我市农产品品牌化、优质化、形象化运营新征程顺利开启,让更多高质量、高标准的农产品走上全市乃至全省居民的餐桌。

强化“菜篮子”稳价保供责任担当,善作为、巧发力、干实事,我市各级各部门将从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动全市“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