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集约>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地情研究
韩愈过蓝关雪拥马不前
发布日期:2024-10-31 09:12:13 来源:本网 作者:凌丽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韩愈对龙川及河源人民 的影响




唐朝贬宦里,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他骑马经过岭南的影子,千年来仍未褪去。大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十四,被左迁(降官)为潮州刺史的前刑部侍郎韩愈,启程前往潮州上任。传说他途经龙川县的蓝关,1000多年来,这里便成了龙川及周边县邑读书人怀古的圣地。作为通学大儒,他的余风遗响,也影响了河源1000多年。

韩愈三到岭南

韩愈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在3岁时成了孤儿,跟着堂兄韩会第一次到岭南。他小时候读书就非常用功,年岁稍长,参加科举,进士及第。几经宦海浮沉,他当了监察御史,可向皇帝直接上书。

性情耿直、忧国忧民的韩愈向来敢于直言,哪怕触怒皇帝。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向唐德宗上书,说了许多宫市的弊端(宫市是唐德宗贞元年间一种扰民的弊政,即由太监直接到街市上采购皇宫中所需的一切。白居易的《卖炭翁》曾揭露过宫市之恶)。唐德宗大怒,将他贬为岭南阳山令,在任一年两个月,使“篁竹荒茅之域,骎乎变为衣冠文物之邦。”(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广东学政徐琪《题阳山淇潭志树文社》)这是韩愈第二次到岭南。

韩愈第三次到岭南,就是因谏迎佛骨直言犯上被贬为潮州刺史,这次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次。

当时,唐宪宗派遣使者到凤翔,虔诚地迎接佛骨进入皇宫。结果上行下效,那些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搞得乌烟瘴气。韩愈见此,对佞佛的行为更加厌恶。

如果韩愈在进谏时语气缓和些,他也许不会受到这么严厉的处罚,但他希望能够说重点,警醒唐宪宗,打消他佞佛以求寿、求福的迷梦。

韩愈直言“佛骨”是身死已久的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他甚至举了梁武帝的例子。他说,少壮时颇有作为的梁武帝萧衍,“前后三次舍身施佛,宗庙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后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他更进一步说,佞佛行为“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唐宪宗就是看了这段话才怒不可遏的。他气冲冲地说:“韩愈说我奉佛太过,那还可以容忍,他居然说天子奉佛竟导致短命,真是太大逆不道了!”他要韩愈以死谢罪。幸亏宰相裴度、崔群和众多朝臣帮着求情,唐宪宗才将韩愈贬到“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的潮州任刺史。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以中年将老之身,“忧惶惭悸”地行进在前往岭南的路上。经过龙川蓝关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悲从中来,写下至今传诵的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元和十四年(819年)农历二三月间,韩愈终于到了龙川蓝关。

进入广东地界,在粤东北山区,韩愈驻马前望,那“在广府极东”的潮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韩愈已有两次前往岭南的经历,知道岭南是瘴疠之地,瘴气甚毒,有损健康。年已半百的他,在潮州这个地方能不能安全地待下去?

此时正是农历二三月。在冰天雪地中,在山高林密的蓝关上,韩愈思绪万千。就因为给皇帝上了封奏章,自己就被贬到遥远的潮阳。大唐王朝自高祖开疆辟国以来,一直都是世界强国,各方来朝,贞观、开元年间,遥远的中亚沙漠地带也受大唐支配。为了大唐的江山基业,他拼了这副身躯和这以后的残年,也要为大唐除掉这些弊病。这大冬天的,韩愈走出了西京的秦岭,转身回望,只见秦岭云横,茫茫一片,他的家乡和家庭,离他已是渐行渐远。八千里路的披星戴月、颠沛流离,现在,到了广东地界的龙川蓝关。过了蓝关,再往东走,还不知要多久才能到达粤地最东的潮州呢?韩愈的思绪像大雪一样纷纷扬扬。坐在马上,腿都要被冻僵了。他抖抖腿,策马欲走,但马蹄却陷在雪中难以前行。

别看现在大雪,春来雪融后,雪水将侵浸草木落叶,岭南夏季又十分热,毒雾瘴气,日夕发作。今日不同年轻力壮的往昔,他能熬过去吗?想到这,韩愈不禁悲从中来,思念起侄孙韩湘。而此时,年轻的韩湘竟远道追来。韩愈大为感动之余,又想,你来了也好,反正这里离潮阳很近,不像蓝田关仍靠近皇城,不忍叫你一路辛苦跟随。现在你到的是粤地的蓝关,你就跟着我到潮州吧,在那里的瘴江边上,收取我的骸骨带回家乡。后来韩愈在《潮州刺史谢上表》中说,因为侄孙的到来,冰天雪地中的韩愈五味杂陈,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写完诗,韩愈休息了一小段时间,又继续上路,于元和十四年农历三月廿五(一说是四月廿五)抵达潮州。

这首在蓝关所作的七律,是韩愈诗作里的佳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晓岚的话说:“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诗境浅说》讲:“昌黎文章气节,震烁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

蓝关:南出龙川驿路长

蓝关,又名丫顶关,位于龙川县城东15.6公里,在龙川与梅州五华两县交界处的登云镇。地势险要,山丫间有6公里长的小道,地近五华岐岭。蓝关素有岭东雄关之称,历代均有驻兵防守,两边群峰对峙,崇山峻岭。昔日蓝关,距岐岭与通衢驿不远,是潮(潮州)、嘉(梅州)地方晋省的通衢,也是历代贬官谪臣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清代檀萃《楚庭稗珠录》曾记有“韩文公厥后由老隆至岐岭”之语。

《潮州·古迹》“丞相岭”云:“因唐丞相常衮为刺史得名,有诗题者曰‘有唐常衮刺潮阳,南出龙川驿路长。自此呼为丞相岭,茂林修竹有辉光’。”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宰相常衮被贬潮州刺史,曾经蓝关到达岐岭,再往潮州,因此岐岭又被称为宰相岭。

岐岭位置重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兵力驻守东江上游,国民党保五团的一个营驻守在岐岭之上。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三·老龙船户》里提及:“盖省之东北,曰小岭,曰蓝关,源自老龙津以达南海,每由此入粤。”

韩江经梅循与东江间接沟通的驿道,最迟在唐朝就已开通。陆路驿道主要有3条,一是潮漳道。一是由潮州“南自潮阳,历惠之海丰”,抵达广府的驿道,从《三阳志》记载来看,南宋初年,它即与其北面并行的潮梅循水道对称为“上、下路”。第三条驿道纯为山路,介于上、下路之间,由潮州经揭阳至龙川,有冷水等11铺。(《潮汕史》上册P115)龙川三台书院院长彭炜英在他的古风长诗《谒韩文公庙》开篇即云:“丫顶峰前据下游,惠潮凉水此分流。”

民国学人陈梅湖《韩公入潮路程考略》中认为,韩愈由长安历郧、樊、襄、荆,渡扬子,泛洞庭,经湘衡、桂阳、宜章而入广之砰石、乐昌,下泷水,过曲江、英德、清远,转牂牁江,经灵洲,出石门,入东江,宿曾江口,由曾江溯流经古龙、博罗、惠州、河源、龙川、遵陆,过岐岭,停蓝关,有诗,经长乐境入兴宁,再经丰顺等地,避过险恶水域而最后抵达潮州城之西门。(《岭东道惠湖嘉道职官志》)

岐岭距蓝关十里,跟东边长乐县青溪十里。清初,人们过蓝关后,尚未抵达岐岭的中途,有地名叫跌马岭、大水沥,山径逼仄,绝少人烟,抢劫、盗窃的案件时有发生。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龙川知县李书吉奉上峰之令,勘察地形后,在蓝关之西的路边设了一个关卡,从老隆调来兵丁10人驻扎,一天分西东两班值守。跌马岭、大水沥、山嘴也各设一卡,有兵驻守,长乐、龙川两县各司其职。

一自韩愈过蓝关,龙川河邑皆景韩

韩愈洒泪过蓝关后,龙川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就在蓝关建起韩文公祠,供后人瞻仰。韩愈的诗文及品德,影响了龙川及河源的众多文人。

旧时龙川韩愈祠有一些佳联,概括了韩愈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对联对仗工整平稳,富有艺术感染力,往来学人看见,都有触动。其中,祠里有联云:“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曾三仕;起衰力任,巨制千秋本六经”(进学解:韩愈名篇;三仕:韩愈原为国子博士,后迁职方员外郎,又再贬为国子博士)。“起八代之衰,自昔文章尊八斗;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郊。”(苏轼《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许多文人墨客,谒韩文公祠时,亦写下诗篇,描写龙川胜景,唱起文公遗响,怀念韩愈生平与品德。

蓝关除有韩文公祠,还有孔圣祠及寺院等古建筑。千载以来,在龙川,韩愈的影响很深远。蓝关所在的今登云镇,从古到今,民间对读书入仕非常看重。登云人宁愿烧生石灰、割草、吃苦挨饿,都要供儿女读书,传出不少“一条担挑出一个状元”的佳话。

通衢镇的金安中学与铁场镇的铁场中学,最初设立于通衢景韩书院。该书院创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邑贡生叶及时、张子筠、罗时敬等筹募资金,把通衢镇上的文昌阁改建为景韩书院。书院之名,是为了纪念韩愈,“景行行止”之意。该书院曾有一副长联,是同治九年任广东学政的何廷谦所作,在下联中介绍了韩愈对当地的影响:

此乡为闽峤通衢,前朝战垒犹存,宜以诗书回犷俗;

其地有昌黎遗庙,多士讲堂新立,固应山斗奉名贤。

康熙十八年(1679年),督学道陈肇昌重建韩文公祠。旁立一碑,上书“步雪仙踪”。康熙二十三年,中丞李士祯巡潮海,取道蓝关,在韩愈像旁特创殿室二进,挂一匾曰 “高山仰止”。旁造茶亭,以憩行人。

乾隆年间的某天,龙川鹤市的举人钟鼎鸣去仰瞻韩祠。他在驿路上走过了重重山坳,忽闻一阵浓郁的香火气味,原来韩文公祠到了。他顺石阶走上去,只见一座高敞的瓦亭,山风送凉。祠内是何景象?“云栖半壁留仙迹,楹竖丹铭列篆章。”他不禁悠然神往:“犹忆当年寒驻马,天教雪拥表忠良。”

有资料显示,直到20世纪20年代,蓝关韩文公祠仍供奉有韩愈塑像,祠内画有韩湘子横箫踏云而下,祠门有联曰“文光腾北斗,庙貌壮蓝关”。

1929年,为修建隆岐公路,不得不拆除蓝关文庙,孔子及韩文公灵牌香火被移至通衢镇上的关圣帝庙厅中。现在,205国道穿关而过,蓝关已成昔日陈迹。

争议:韩愈究竟有无到过蓝关?

清代著名梅州才子宋湘,曾到蓝关题壁,诗中质疑韩愈是否真的到过蓝关:“刺史经过否?书生肃拜难。”

又有人质疑,粤东北山区的冬春天气,一般无风雪可下,但也有例外,《古邑龙川》一书转载有徐琪的《重修蓝关韩文公祠告示》,告示里对人们怀疑粤中未必有雪可下提出异议,并举了例子:就在写这篇告示的前一年,龙川蓝关就下了“颇盛”的雪。而近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强冷空气来临之时,粤东北山区是会下雪的。

也有不少人认为,韩愈此诗中所提及的蓝关,是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的蓝关,这样他的侄孙才能追过来。也有人认为,应该是龙川的蓝关,不然韩愈不会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句子,因为京兆府蓝田县哪有严重致死的瘴气。

道光年间的河源县进士江绍仪,在《宾兴序》中提及:“韩苏过化之地,实启伟人;桂梧钟毓之灵,必归后辈。”不管韩愈是否经过龙川蓝关,他的渊博学识与人格光辉,仍在深远地影响龙川乃至河源人民。



(转载 2022年07月3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转存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