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江《书共党鹤市暴动事》书影。
■1928年3月,中共龙川特支领导鹤市暴动时攻打的国民党鹤市区警署旧址。
1927年末、1928年初,广东省委部署发动了以广州起义为中心,城乡配合的年关暴动,东江各县暴动后形成了海丰、陆丰等七县连成一片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在龙川县,鹤市暴动失败后,龙川党政军领导人或暂避他乡,或向川中、川北地区转移。五华、兴宁、龙川年关暴动失利的部分中共组织领导人,退守龙川中部霍山,打响了一场反“围剿”战斗。
1 龙川苏维埃政府建立
上世纪20年代的龙川,工农运动就已开展得红红火火,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龙川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耙塘屋农会。1925年11月,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成立。在中共党员黄觉群等人的带领下,1926年建立了县农民协会,各镇乡亦随之成立了区农会协会,县总工会亦在此年成立。
在东江地区颇有革命根基的龙川,于1927年11月,成立了仙寨乡苏维埃政府。1928年1月,在鹤市芝野村钟玉周家里,龙川特支秘密召开党员会进行改选。会议选举黄克为特支书记,组织委员黄觉群,宣传委员杨复生。会上汇报研究了四甲、登云、鹤市等地的农运情况,讨论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又称县革命委员会)和举行年关暴动等问题。
1928年2月,春节刚过,在四甲上印寨,代表7个乡农会和四甲分区农会的8面犁头旗迎风招展。龙川县农协会的负责人,龙川特支成员、国民党龙川县党部左派人士、四甲与坪田等地的农会会员及农民自卫军战士等齐集一处,隆重举行“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
大会由黄克主持。经大会推选,黄克、黄觉群、杨复生、陈济平、邓雨田、黄日初、黄自强、钟彪、黄天泽为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黄克任主席。县苏维埃政府下设4个部:财政部、宣传部、农运部、军事部。成立大会宣布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挂军长衔,黄克任总指挥。当天,近400名手持大刀、枪等武器的工农革命军,举行了武装总检阅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国民党”“打倒蒋介石”等口号。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一诞生,就贯彻落实东江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指示,着手筹备武装暴动事宜。《中共东江特委发展暴动的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年关暴动去引起东江的大暴动,完成东江的割据”。
2 龙川年关暴动在酝酿
这场在鹤市发生的年关大暴动的总指挥,是黄克。此时,他不过是个17岁的少年。
黄克(1905年—1928年),是中共早期党员、龙川县特别支部书记、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得到过阮啸仙、彭湃的悉心培养,是农团军的骨干分子,在广州第二届农讲所学习,从农讲所毕业后,先后被派往花县、清远、广宁、仁化、惠阳等地开展农民运动。他与其他同志一道,指导过花县、广宁的工农运动,发动过清远工农革命,参加过广州起义,举办过农民运动训练班,建立过东江工农革命军,成立过龙川县苏维埃政府。
黄克争取到龙川与河源交界的一个著名土匪头黄亚辣的支持。这支有着近 120人的绿林队伍,曾是陈炯明辖下部队,装备精良,且有实战经验。陈炯明兵败东江后,他们流落在龙川、河源一带,打家劫舍,有时偷袭国民党的税务机关,打劫往来客商货物,国民党当局一时奈何不了他们。
中共龙川特支研究决定,由黄克通过亲戚关系,争取黄亚辣、邹铁强等土匪站到广大工农这边来,与国民党当局作斗争。黄克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与黄亚辣等接触、洽谈,黄、邹表示,愿意服从中共龙川特支指挥。
1928年2月,中共龙川特支将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与黄亚辣等统领的武装队伍,统一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全军有400人。东江特委特派员刘琴西为军长,黄克为总指挥。为筹集暴动所需粮饷,1928年正月,黄克带兵攻入四甲一个大地主宅院,破其仓库,取得粮食200余石。
这些粮食,给500多位集中训练的工农革命军提供了给养。
鹤市暴动之前,黄克堂哥、共产党员黄觉群,和张化如在古竹师范的学生杨复生,两次来到张化如家里,听取他对这次暴动的意见和建议,欲以“夺取富户粮食发贫民救荒”为口号。
但张化如并不赞同用土匪来谋暴动,认为这样是不得民心的,而且富户的粮食,因为张发奎、缪培南、陈铭枢、陈济棠等军阀在鹤市附近混战时,已被搜刮殆尽。另外,桂军黄旭初部队驻扎在黄村,离鹤市不过70里距离,可朝发夕至。
后来鹤市暴动的失败,证明了张化如是正确的。
但暴动之势,如箭在弦上。
3 暴动情报泄露
鹤市旧称鹤树下,在县城(时为佗城)之东,为县内仅次于佗城、老隆的第三大镇。
3月6日晚,中共特支领导成员、龙川苏维埃组成人员、东江工农革命军领导成员等,在刘琴西、黄克的主持下,将这次暴动的地点、时间、路线等商定。
然而,一个导致暴动失败的意外发生了。7日,负责传递情报的钟彪不幸被当地大地主黄元增“富户团”的巡夜队员截获而遇害,藏于他身上的工农军各编队的花名册,以及进军鹤市的路线图、标志、标语、布告、口令等均落入敌手。
时任鹤市区区长兼警察所所长陈伟枝、保卫团团董张月舫即向国民党龙川县县长黄蔚文密报,黄蔚文当即作了严密的布防,并突然袭击,搜捕工农革命军骨干成员。因其行动隐秘,黄克不能获取钟彪已然遇害的情报,暴动仍按原计划进行。
3月9日晚,四甲编队400余人从坪田分水坳誓师出发,在朦胧月色中翻山涉水向鹤市进发,并于黎明前抵达鹤市连坑尾。次日凌晨4时30分,黄克下进军令。经过奋勇战斗,农军前锋终于瞄准突破口,涉水过河,打开栅栏冲入街内展开巷战。黄克冲进区警署时,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原来,坐镇鹤市的县警大队长黄雨生已带着亲信趁天色未明潜逃。
暴动进行到此时,已是胜利在望。队伍中的黄亚辣等土匪出身的成员,认为这次暴动也是“劫富济贫”,冲进鹤市街内的“黄永兴”“祥盛”“南合晋”“新香展”四家大店铺,把货物搬到街心,让农会成员搬回家去。
黄克在街头一角进行演说,并宣布没收几家地主财产分发给穷人,附近农民们欢欣鼓舞,敲锣打鼓欢庆。
4 暴动失败
1928年3月10日上午9时许,黄克已获知钟彪遇害,叶卓等其他农民自卫军编队的策应相继受挫,黄克所率部队有孤军深入之险。他顿感不妙,下令撤离。
然而为时已晚。他们刚撤出鹤市街口,张月舫等的地主武装和县警队400余人已迫在眉睫。工农革命军且战且退,又遇上县警大队大队长黄雨生残部与黄布宦境保卫团500余人夹击。
黄克临危不惧,率兵经过大半天的冲杀,终于突出重围,退回四甲上印寨。
3月下旬,龙川当局纠集国民党五华、河源边境的地方民团2000多人,分兵五路进剿四甲苏区。3月25日,黄克、黄德初拟向中共东江特委巡视员兼东江工农革命军军长刘琴西汇报鹤市暴动情况和四甲地区反“围剿”部署情况时,途经乐村时,被邹铁强出卖的他们被地主民团武装头目张香谷率人捕获。4月中旬,黄蔚文下令将黄克、黄德初带往龙川县城郊杀害。
关于此次暴动,张月舫给国民党县署的报告是这么写的:“今晨五时,共党率土匪数百人,自四甲仙寨乡来,乘团兵出外围捕、分由洛田、芝野两路前进,猛扑鹤市,大肆劫掠,除仁和永兴外,概被抢掠团兵率队反攻,匪乃沿途抛弃赃物向芝野溃逃。过麻坑旺塘时,为金鱼雅寄乡团要截,生擒土匪十余名,击毙数名 ,而团兵回援,在何布岭毙匪2名、陈署长伟英在田心屯拿获2名 ,均供黄杨招土匪黄亚辣等人入寇,洗劫全市损失10余万元。”
曾任龙川县立中学校长、县修志馆长等职的龙川知名人士张镇江在《书共党鹤市暴动事》一文中还透露,国民党团兵往围仙寨乡时,龙川一批共产党员正在该处开会计议,本有可能被一网打尽,忽报“土匪”入市,迫得回救,不及搜捕,因此有不少共产党员逃脱了。
5 开中共龙川组织武装夺取政权先河
鹤市暴动,从准备到失败,前后历时一个多月。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龙川工农革命民众举行的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军事武装斗争。
这次东江地区的年关大暴动,总的来说以失败告终。由于军事上的敌强我弱,加上受“左”倾盲动主义干扰,未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恰当地强调徒手群众而忽视武装的作用,在领导机关强调起用工农分子而排斥知识分子,使革命遭受重大挫折,党和革命力量受到较大损失(《中共广东历史择要探究》,陈弘君著,2005年)。
鹤市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作用和意义却甚是深远,它配合与支持了东江各地的武装暴动斗争,有效牵制了五华、河源、龙川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很大一部分兵力,为五华、河源、龙川县内其他苏区的创立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起到了配合与支持东江各地武装暴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这次暴动开创了中共龙川组织领导工农群众武装夺取政权的先河,揭开了龙川人民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
2010年以来,龙川的鹤市武装暴动等10余处革命旧址被立碑保护。2011年,龙川县在鹤市街桥头立起了一处鹤市暴动群像,以作纪念。
6 霍山反“围剿”
五华、兴宁、龙川年关暴动失利后,三县中共组织领导人,选择霍山作为工农军游击斗争的驻屯地之一。
霍山地处龙川县中部,方圆6平方公里,海拔550米,巍峨险峻,平地崛起,旁无延缓。山上岩壑幽邃,多有洞穴,其中最大岩洞为太乙岩,位于半山腰处,可以作为部队休整之所,山上道路狭窄崎岖,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闯。
因为霍山有这样的地形,三县中共组织领导人率部走到一起了。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这里的地形地域。尽管这里地势险要,但孤立地突兀于平地之中。山下的田心乡一带沃野田畴一马平川,桥头、铁场方向山丘沟壑纵横,利于设防伏击”(《中国共产党龙川县地方史(第一卷)》P60)。
三县党员代表在太乙岩召开会议,商议成立中共五兴龙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五兴龙县临委),推举叶卓为书记,刘光夏(工农军十二团团长)、蓝胜青(兴宁县委书记)、古清海(五华县委委员)为委员。县临委决定实施突围作战,由刘光夏、蓝胜青负责指挥,突围后化整为零,分散在龙川中北部和兴宁西部边境地带隐蔽活动。
1928年4月3日,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纠集五华、兴宁、龙川三县的县警察队、民团1000多人到霍山“会剿”工农军。而三县工农军加起来只有200多人。
刘光夏临危受命,冷静分析敌我形势,部署了突围方案。当晚,工农军派出一支尖刀小分队,从太乙岩出发,攀过陡峭的山岩,迅速向霍山东北的船头石地方突进。那边属地方民团防务,武装力量较薄弱,他们没料到工农军会从天而降,没开一枪就被包围缴械。小分队在对俘虏进行政治教育后把他们释放了,为工农军作义务宣传员。
随即,工农军派人前往联络埋伏在霍山外的地方革命武装。为掩护小分队,工农军主力随即向北佯攻以调虎离山,和守卫山下的警察队交火。驻扎在山南面的国民党军营长得报说工农军开始向北突围,立即率全营官兵沿着山路向北追击,当追至狭窄的路段时,突遭固守在太乙岩的第十二团第一中队分队长罗肇庆、潘火昌率领的早就埋伏在这里的工农军战士的猛烈阻击。国民党军一面向山上开火,一面组织仰攻,因山路狭窄不利大规模冲锋,双方对峙僵持不下。
得到送来的情报后,霍山外的骆达才率东江游击队、骆岐约农会主席骆均光率龙川农民军独立小队一起,从北面的田心方向疾驰赶来援救,袭击守山民团。
就在太乙岩阻击战打响时,工农军主力依照县临委部署的作战方案,从太乙岩西南侧经一线天、沿船头石爬攀石栈,辗转迂回到南面高地。这里原本由敌正规军驻守,但大部分兵力已被敌营长带走,只剩下二三十人,敌稍事抵抗后便即败退。4月4日中午,工农军乘虚迅猛突围,急促撤退战场,驰至贝龙湖、桥头村。
撤退时,工农军第十二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的官兵花名册和部分枪支弹药均在战斗中丢失,途中又遭敌被捕和殉难数人。除一些重伤员留下在当地农户家中掩蔽养伤外,余皆于午夜时分抵达兴宁筠竹乡掌鸭塘村。
为保存力量创造新的革命高潮,工农军决定暂时解散队伍,将长枪藏在山中,只持短枪秘密集中活动。
霍山反“围剿”之后,工农军和农军转移到各地,继续坚持斗争,以图再举。不久后,根据广东省委指示东江特委精神,在革命形势条件较好的地方率先建立苏维埃政权,于1929年3月成立了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龙川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转载 2021年5月9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