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集约>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地情研究
紫金引爆革命风雷 工农武装割据东江——1928年中共东江特委领导工农举行“年关暴动”
发布日期:2021-04-26 11:38:43 来源:本网 作者:凌丽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原河源县中山公园广场台侧,尚有“苏维埃”字样。

血田遗址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东江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指示,发布《中共东江特委紧急通告》,要求东江各级党组织利用年关地主豪绅逼租催债之机,领导工农举行“年关大暴动”。

  次年1月14日的《中共东江特委发展暴动的计划》,更是明确提出:“以年关暴动去引起东江的大暴动,完成东江的割据。”东江特委分析:“海陆丰在表面上看来已成为东江土地革命的根据地,在地形看来,海陆丰南面有海口,可与省港的无产阶级联络,甚至与第三国际及世界无产阶级也容易发生密切关系。在西方可通惠阳及惠州各属,北面可通五华、紫金、兴宁一带。东面可通惠来、普宁及潮汕一带。东江的土地革命由此三面发展前进,很容易造成苏维埃政权在广东实行割据局面。”

  在紫金县,中共东江特委与红二师于1928年1月15日—17日在紫金、五华举行年关暴动,而龙川特支,则选择在鹤市暴动。

  紫金、五华年关暴动之后,以李济深为首的国民党广东当局,立即部署了对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1928年3月起,国民党集中重兵“围剿”东江苏区,紫金苏区遭受重创。鹤市暴动失败后,龙川的工农革命军退守佗城四甲,遭到“围剿”,龙川党政军骨干暂避他乡。

1 紫金暴动终成功 海陆惠紫一片红

  1928年1月14日拟就的《中共东江特委发展暴动的计划》,生动细致地描摹了旧历年关到来前,东江流域各县贫困工农窘迫困苦的生活状态:“旧历的年关已迫在眉睫,资产阶级对于工人必加重压迫,工人面临解雇与失业的恐慌和年关生活的困难。乡村豪绅地主更是大张爪牙,向农民逼租催债,工人、农民卖子、上吊,故在年关中更觉为所见多有,这也是举行年关暴动最好的机会了。”

  中共紫金县委为组织年关暴动,专门举办训练班,培养了积极分子100余人,并扩充工农革命军团队,发展农民赤卫队,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和农会,为年关暴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东江特委与红二师决定于1928年1月15日—17日在紫金、五华举行年关暴动。红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参谋长王备,与紫金县委书记吴建民、工农革命军紫金团队总指挥刘琴西,以及县委其他负责人一起详细地进行了研究,选定部队的进攻路线:在紫金三区洋头,联络六区中心坝,向五华龙村、梅林前进,但在紫金三区必须先帮助农民肃清南岭、黄布诸乡地主,然后才能前进。

  当时,广东军阀混战在紫金也在“上演”:1928年1月上旬,张发奎部进驻紫金县城,攻打附城乡农民的武装队伍。1月12日,李济深部一个师与张发奎部莫雄一个团在紫金白溪接触开战,莫雄团大败,残兵700余人逃往九和和蓝塘。李济深军队入驻,紫城一带的豪绅地主就变得活跃起来。李济深部任命紫金著名豪绅洪苑香为县长,洪苑香组织民团保安队,并到附城一带和刘钟诸乡村开展“清乡”运动,民众受到惊扰。

  紫金三区洋头,是紫金农民运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1月3日,洋头乡农民在红四师攻占紫金县城的影响和鼓舞下,举行暴动,围攻地主钟关石的大屋和炮楼,被张发奎部打散。17日,洋头乡武装农民700余人再次围攻钟关石的大屋及炮楼。钟关石十分恐慌,贿赂农民武装指挥曾平怀,曾平怀便迫使农民武装解除围攻,钟关石得以逃脱。紫金县委书记吴建民获悉后即报东江特委书记彭湃,一边赶到洋头将曾平怀逮捕,亲自指挥农民武装焚烧钟关石大屋和炮楼,在洋头圩召开土地革命誓师大会,宣布曾平怀反革命罪行,并当场处决。

  与此同时,红二师抓住紫金县内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按计划于1月18日进攻南岭。中共紫金县委为协同红二师攻打南岭,派出县工农革命军2个大队参战,同时在炮子九华塘召开南岭党员干部会议,成立南岭乡苏维埃政府,以作好内应工作。

  南岭战斗打得很艰苦,最终获得了胜利。南岭攻下后,刘琴西留下来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红二师五团和紫金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第二大队联合北上围攻东溪田地主民团,在当地赤卫队的配合下,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接着,红二师五团和紫金工农革命军直取苏区黄布民团。苏区黄布是紫金三、四区大地主较多的地区,有200人据守坚固炮楼。为解此围,国民党第十一军蔡廷锴部围攻礼坑、青溪、章田等苏区村庄,遭钟定香指挥的紫金第三区赤卫大队和各乡赤卫队的阻击。经过2天的战斗,赤卫队毙敌9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至2月18日,部队采用南岭战斗的攻坚经验——将地道挖到炮楼下,再把装满炸药的棺材推进地道。见此情景,原本打算死守炮楼的地主民团吓得星夜弃楼出逃。黄布被顺利拿下。

  南岭、黄布地主堡垒被红军攻破,使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连在了一起,达到了扩大革命根据地的目的。但红二师在南岭、黄布战役中亦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前后伤亡200余人,子弹匮乏,无力按原计划向五华的龙村、梅林前进,遂由党代表颜昌颐前往五华,检查指导当地年关暴动开展工作。

 2 国民党重兵围剿 苏区保卫战打响

  东江苏维埃区域的扩大,使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1928年2月,粤桂军阀争夺广东统治权的斗争略有缓和。1928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张发奎、李济深、黄旭初等军阀,在国民党广东当局的统一指挥下,抽调正规军第四、五、七、十三军共7000余人,分四路重兵“会剿”东江苏区。东路以第十三军两团、何卓然一团为主力,取道惠东、普宁;北路军以黄旭初一团、陈济棠二团为主力,取道紫金;西路军以第五军4000人为主力,取道惠州进攻海丰;南路军以海军陆战队4个营从汕尾登陆。

  由于苏维埃区域被国民党军重重封锁,在香港的广东省委机关被破坏,使东江特委无法得到上述重要情报,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毫不知情。因此,2月中旬之前,东江特委仍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江地区各县的年关暴动上。

  2月下旬,东江特委获悉国民党军进攻海陆惠紫计划,立即制定反围剿措施,“发动群众的力量,用群众作战的方法来消灭敌人”,号召东江工农群众起来武装保卫苏维埃政权。

  中共东江特委对海陆惠紫苏区反“围剿”工作作了如下部署:一是在海陆丰广泛发动群众保卫苏维埃政权,武装群众以协助工农革命军在各地进行防守,实行坚壁清野,将各地的粮食搬走,群众撤至山区,以诱敌深入;加大对敌军士兵的宣传力度,采用抵抗、骚扰、截击、围攻的方式打击敌人;对跟随国民党军队返乡的豪绅地主,开展猎杀行动。二是部署红二、四师的军事工作,其中红二师第四团在紫金、海丰边境流动策应。三是发动东江地区各县以实际行动支持海陆丰根据地的斗争,东江特委要求各地党组织及机关团体发表通电,举行群众示威大会,同时组织武装骚扰、狙击进攻海陆丰的国民党军,继续举行暴动,断绝交通,誓死保卫苏维埃。

  1928年3月1日,国民党第十一军某部3000余人,由五华安流出发,经登輋到达紫金洋头、慎田,劫掠一番后进抵龙窝圩。礼坑地主许亚藩获悉该军到达,立即联络黄布、桂山、龙窝一带地主,凑集白银1400多两,令其子前往龙窝圩礼请该部“进剿”礼坑。4日,在当地民团配合下,该部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青溪,一路直逼礼坑。紫金县苏维埃政府调集炮子、永坑、坪塘等乡赤卫队支援礼坑。

  青溪乡赤卫队在各乡赤卫队的支援下,运用游击战术,与国民党部队对峙三天三夜,击退多次冲锋,毙其90余人,缴获迫击炮一门、弹药一批,致使该部溃退而逃。

  另一部进逼礼坑的国民党部队,遇到礼坑赤卫队40余人的奋起抵抗,战斗一天一夜。因红二师援兵未能及时赶来支援,赤卫队抵挡不住,于5日退守新锋楼。7日,新锋楼被国民党军攻破,坚守此地的赤卫队员及群众共48人被杀害。

 3 风雨如磐暗故园 烈士鲜血染稻田

  1928年3月中旬,国民党集中重兵“会剿”东江苏区。为应付紧急局势,中共紫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与红二师研究后,决定组织正规红军、地方团队和区、乡赤卫队予以反击。

  永光农军50多人守鹰峰山,狙击从紫金来犯的国民党军;永坑农军守公村嶂,狙击从五华来犯之国民党军;青溪农军守朱夫山东,狙击从惠阳来犯之国民党军。第三区永坑坪塘乡党支部书记、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朱乙(时年65岁)根据县委指示,率队转移到公村嶂。

  根据中共紫金县委和红二师的情报,国民党黄旭初部和地主民团8000人于3月14日在龙窝、慎田一带扎营,企图分两路进剿苏区,一路攻打青溪、永坑,一路直取公村嶂,“扫荡”炮子根据地。

  中共紫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根据东江特委关于“发动群众的力量,用群众作战的方法来消灭敌人”的指示,提出“誓死保卫苏维埃”口号,在永坑公村嶂、永光鹰峰山组织赤卫队狙击黄旭初部。他们用土枪、土炮、马刀、石头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掩护县委、县苏、农军机关安全转移到风隆山。

  这场苏维埃保卫战很惨烈,赤卫队坚持到弹尽援绝,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朱乙跳崖牺牲,赤卫队长朱豹被捕杀害。

  3月18日,国民党第七军第六师从紫金龙窝进攻炮子,红二师一部和紫金工农革命军据险抵抗,后因寡不敌众退守南岭,遇袭再退紫金与惠阳(今惠东)交界之磜头坳。他们且战且退,于3月22日退出中洞,向惠来方向转移。中洞保卫战是保卫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红二师与农民赤卫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400余人。中洞失守后,海陆惠紫苏区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占领。

  5月,国民党广东当局再遣重兵,对海陆惠紫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惠阳的高潭、紫金的炮子、陆丰的碣石溪、海丰的朝面山,被轮番“进剿”30余次,革命力量伤亡、损失惨重:以紫金炮子、赤溪统计,全家被屠杀的有330多户,被杀、掳、卖和围困饿死的干部群众达3000多人,被烧毁房屋1.5万间;在炮子圩附近古井坵不足一亩的稻田里,共有450余革命群众遭集体屠杀,成为今日“血田”遗址。

  东江苏区遭到了残酷的压制,但革命烽火长燃不熄。1928年8月,浴火重生的中共海陆惠紫特别委员会及暴委、革命委员会,动员人民重新拿起武器,组建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恢复苏区。经过1年多的浴血奋战,壮大和发展了革命武装。

  1929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和海陆惠紫特委领导下,当地革命力量整编成立为红军四十九团(1930年4月,编入古大存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团长彭桂,政委黄强(后为叛徒),原惠阳县的队伍编为第一营,营长黄伯梅;海丰县的梅陇、赤石、鹅埠的队伍编为第二营,营长陈伯虎;紫金县的队伍编为第三营,营长林君杰。四十九团成立后,转战东、韩两江,粉碎了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保卫了东江苏维埃区域。

  (本文主要依据史料:《中国共产党紫金县地方史》《紫金党史资料(第二辑)》《中共紫金县党史大事记》等)


(转载 2021年4月25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