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曲龙农民协会旧址展馆内,重现农会开展宣传发动的场景。
■康禾镇曲龙村的杨氏宗祠。1927年,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在此成立。 杨坚 摄
■曲龙农会会员曾用过的武器
康禾曲龙农民协会,是原河源县最早成立的农运组织。1925年冬,在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紫金人钟子怀、刘琴西等发动组织了河源县第一个农民协会——苏维埃曲龙农民协会,赖民担任会长之职。从此,河源县的农民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不到一年时间,全县就组织成立24个农会,会员达2400多人。
1927年冬,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曲龙党支部成立,赖民任支部书记,直属中共紫金县特别支部领导。2011年6月,苏维埃曲龙农民协会旧址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的种子从碗窑里发芽
1922年,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河源县地区的农民闻知,受到了很大鼓舞。毗邻紫金县上、下黄塘的东源康禾曲龙、白鸠坑,也受到海陆惠紫农民革命斗争风潮的熏染。
民国十三年(1924年),时值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开展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中央设立工人部和农民部,共产党员林祖涵出任首任农民部部长,农民部颁发《农民协会章程》,由农民运动讲习所陆续派遣近200名特派员,到各县农村宣传指导组织农民协会和建立农民自卫军。
民国十四年(1925年)夏、秋期间,紫金县农民运动领导人(中共紫河特区委宣传委员)钟子怀、刘琴西两人,先后两次来到河源县的康禾曲龙、白鸠坑一带活动,经过访贫问苦,结识进步农民赖民,随即以赖民为核心,串连发动杨年兴、杨亚罗等农民,筹建农民协会。
同年10月,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的推动下,海陆惠紫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同年冬,刘琴西与钟子怀两人又一次来到曲龙村,协助赖民,建立起河源县第一个农运组织——苏维埃曲龙农民协会,赖民为会长。
苏维埃曲龙农民协会旧址是一座民居,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二进三间布局,通面宽13.5米,进深44米,总占地面积594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砖石墙脚,泥砖墙,墙体搁檩承重,悬山顶。2011年,东源县政府对该旧址进行重修;2011年6月,河源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农会成立后,首先打出了“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大家过好日子”的旗号。
农会建立之初,参加农民协会的会员多是碗窑做碗的农民,后发展到田坑、六头嶂、曾联角、白鸠以及黄田、良田一带,会员增到300多人。
经钟子怀培养考察,赖民等5人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成立
1926年,共产党员阮志中、曾绍光、刘宝珊3人,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河源开展农民运动,先后在古岭建立了6个农会。此后,河源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康禾、回龙、叶潭、黄田、义合、南湖、禾溪、琏石、观音阁等地先后成立24个乡农会,会员2400多人。
“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进剿”紫金农民自卫军武装。为保存革命火种,钟子怀带领部分农民武装转移到曲龙、白鸠坑开展革命活动。在顽强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反而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8人。1927年冬,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曲龙党支部在曲龙村杨氏祠堂内成立,赖民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直属中共紫金特别支部领导。
曲龙党支部建立后,大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发展党组织,并建立农民武装。1929年,在曲龙、白鸠坑、黄田肚等村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并在黄田肚、白鸠坑分别成立了党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康禾、黄田等地的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了团支部。
1929年11月,中共紫河特区委员会在紫金炮子成立,隶属惠州县委领导,下辖紫金的5个区和河源的蓝黄区(蓝口、义合、黄田、康禾),中共蓝黄区委也同时成立,由特委委员钟子怀兼任书记。在中共紫河特委的领导下,革命力量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紫河游击队。蓝黄区也在康禾、白鸠坑建立了一支约有2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中共曲龙支部书记赖民兼任队长。
不屈的斗争
1931年2月,阮志中(阮啸仙之弟,化名黄光)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从香港回到紫金好义,任中共紫河特委委员。其间,在钟子怀陪同下,阮志中先后到曲龙、黄田肚指导工作,召开党员会议,宣传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批判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宣传毛泽东领导的苏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广大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在党组织领导下,他们誓死与国民党当局斗争到底。这一时期,曲龙、白鸠坑成为当时群众革命意志特别坚强的红色游击区。
国民党河源县政府对革命运动进行了镇压。1932年,当地地主豪绅勾结国民党河源县军队,到康禾、黄田大肆镇压革命运动。康禾乡乡长具文史到县政府告发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赤卫队和农会干部,要求派兵镇压。同年冬,国民党军队组织一个连的兵力,分两路镇压康禾、黄田一带的农民赤卫队。当时的革命力量比较薄弱,内部又出现了叛徒,康禾、黄田等地的地下党组织被出卖,党员曾火康、曾亚佛、曾亚宪、曾作瑞等惨遭杀害。
1933年春,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经济封锁,红军和党政机关物资供给极度困难。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古大存和东江军委主席朱炎、独立师师长彭桂等率部北上,准备到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部队从大南山出发,向北挺进,边打仗边筹粮。当部队到达紫金乌禽嶂时,国民党军队纠集反动民团气势汹汹地扑过来,妄图一举围截“剿灭”红军。
几经激战后,红军突破重重包围,退守到紫河边境白鸠坑一带。赖民闻讯,立即率赤卫队前往白鸠坑,与古大存部队并肩战斗。
其时,国民党罗克士部以及驻河源国民党军营长马毅率整营兵力,并纠集当地民团武装前往围歼。战斗中,在赖民的领导下,赤卫队员和农民群众积极上前线,运弹药、抢救伤员,给部队送水送饭。共产党员钟木生、钟亚泉等为部队侦探敌情时,不幸被敌方发觉后被捕,他们宁死不屈,牺牲于紫金黄塘。
赖民率部分赤卫队,由白鸠坑经黄沙坑、神子前转往曲龙水口长坝地方,恰遇前来搜山的国民党自卫队。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杨亚文、杨亚进、杨仁香等赤卫队员被捕,后被押至黄田铁门岗杀害。党支部书记赖民带着部分党员和农会骨干隐蔽起来,后被敌人逮捕,被关押在河源监狱。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最后被杀害于河源县城南门岗。幸存的党员逃到江西等地隐蔽起来,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原河源县的红色革命活动转入低潮。
现在的曲龙村,正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着力打造我市有名的红色村、民宿特色示范村,市委、东源县委宣传部门指导修订了红色村庄规划。2019年7月,康禾镇红色革命遗址可行性申报已立项通过,争取到了红色村庄第一批专项建设资金610万元,计划在2021年7月前将曲龙村打造成为东源县乃至全市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转载 2021年1月31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