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集约>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地情研究
充分挖掘利用好原中央苏区县的丰富资源
发布日期:2018-04-09 00:00:00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龙川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不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是全国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开展农民运动、最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区之一。1925年,中共龙川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是广东建立中共组织较早的县之一。大革命时期,龙川党组织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改革,是名副其实的中央苏区县。抗战爆发后,龙川重建了党组织,并在后东特委的领导下开展“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龙川县地方组织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发展人民武装和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龙川解放,成为广东省最早解放县之一。在火红的革命战争年代,龙川县遗留下众多红色革命旧(遗)址,有一部分保存至今,并得到了保护与开发利用。

  记者(下称“记”):龙川县现有多少红色革命旧(遗)址?
  朱光进(下称“朱”):龙川县经确认并公布的红色革命旧(遗)址共有46处,分布于全县14个镇30多个村。
  记:目前,龙川县内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如何?
  朱:龙川县建有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个,其中福建会馆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闽粤赣边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4月,龙川县政府对福建会馆进行了修缮,并于同年7月完工,现福建会馆成为“香港大营救”重要史料和大革命时期当地其他革命史料的陈列室,具有重大的革命纪念意义,1986年被龙川县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定为第三批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1年,龙川将闽粤赣边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按照原貌恢复的原则进行修缮,重点是再现革命先辈在龙川指导革命的史实资料以及苏区干部的革命情怀。该旧址曾先后被命名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源市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2015年2月,闽粤赣边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定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龙川对本县的红色旧(遗)址有怎样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计划?
  朱:革命旧(遗)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龙川县非常重视并珍惜这些财富,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建立遗址管理机制,根据各个革命旧址的权属情况,明确责任单位,安排专人管理,扭转无人管理局面;对损坏情况比较严重的旧址,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保护,不能任其继续损毁下去。对处在野外的战斗遗址,先立碑,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开发利用。对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建议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遗址的修缮维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同时,我县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的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利用我县丰富的党史资源,加强党史教育、廉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记:近几年,龙川县对现存的红色旧(遗)址修缮情况如何?
  朱:龙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革命史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2010年以来,先后印发了《龙川县加强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旧遗址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并先后对龙川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福建会馆、县农军总队旧址、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其兵工厂旧址、黄居仁故居、龙母战斗指挥部旧址等7处革命史迹进行了修缮和史料布展,对鹤市武装暴动等10余处革命旧址进行立碑保护。目前,我县正积极筹划对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等7处革命纪念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以进一步保护这些革命旧(遗)址和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列入全市第二批革命旧(遗)址修缮计划的,已将修缮工作方案上报市委党史研究室。对其他尚未纳入修缮计划的革命旧(遗)址,均已立碑纪念,以作保护,并将做好统筹安排,争取尽快纳入修缮保护计划。
  记:今年以及未来几年,龙川县红色旧(遗)址修缮重点有哪几项?
  朱:2017年,五兴龙苏维埃政府及兵工厂旧址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我觉得将这个旧址作为龙川乃至我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今后五年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另外,今年已将古柏烈士纪念碑等7个红色旧(遗)址的修缮方案上报市委党史办。我室将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做好这些旧址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转载 2018年4月9日 河源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