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集约>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地情研究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发布日期:2018-01-11 00:00:00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近年来,中央、省、市不断就加强革命旧(遗)址的保护宣传和利用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规定和措施。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石健表示,这为我市进一步挖掘党史资源,加强对红色革命旧(遗)址的修缮保护利用工作,深入研究积淀在河源大地上中共党史和革命斗争历史,总结经验,弘扬革命精神,为我市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确立寻找有力的历史依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开展,促进我市党史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一个新契机。

  记者(下称记):称“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主要依据是什么?
  杨石健(下称杨):大量的、翔实的党史资料,有力地说明了这样的事实:河源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早期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的地区之一,河源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暴动、建立农会和农民武装的地区之一,河源是全国最早建立县级革命政府的地区之一,河源是最早建立工农革命根据地、组建正规武装工农红军、游击队和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地区之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辛亥革命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源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充分反映了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事实。了解和熟悉河源地区党和革命斗争史的人们,都会肯定和认同这个事实和结论的。
  记:许许多多有名的无名的河源革命英烈留下的史迹旧址,要怎样利用才能使之成为市民纪念学习教育的场所?
  杨:这些红色革命旧(遗)址,可让后来人真切感受到中共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启发人们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为“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论断夯实史料基础。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工作,力争每年保护开发修缮一批革命史迹,力求做到把革命史迹保护修缮融入到“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建设中,以丰富客家古邑的历史文化内涵;把革命旧遗址的开发利用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中,让广大群众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革命史迹的红色元素纳入到旅游产业整体考量中,使河源“红色经典”随着河源生态旅游一起名扬海内外。
  记:加强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利用,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杨:我们至少要切实做好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尽最大努力做好我市红色革命旧(遗)址史迹的宣传利用、保护修缮工作。二是尽最大努力,征集和搜寻依附在这些革命史迹上的珍贵党史信息资料,包括重要的党史人物和重大的党史事件资料。
  记:作为革命旧(遗)址,是不是需要很多史料佐证?
  杨:是的。在做好革命史迹保护修缮开发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及时开展,那就是尽最大努力,征集和搜寻珍贵的党史资料。虽然我们在普查中相对完成了革命遗址的登记确认和现状的维护保护工作,但是对其历史信息的搜集,还有大量艰苦细致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参加解放战争的革命前辈,目前还有一些高寿老人在世,我们要组织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地下党联系户讲述相关故事、经历,把他们的口述资料记录下来;组织国内外学者专家到河源地区进行革命史迹田野考察,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和收集整理历史证据,形成对河源革命史迹研究的理论成果等。我们还要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对革命史迹的保护利用,较好地记录下在这些旧址上留存的党史信息资料,以传后人。
  记:这些红色资料,要怎样为现实服务?
  杨:目前,我们已将河源革命史迹旧址汇编成《河源市革命史迹通览》《历史印迹》(一、二)等书,把征集到的革命信息资料汇编成《中共河源地区党史资料》,用存史的方式,记录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征程。我们要发挥其最大效能,把河源地区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好、开展好,适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到示范基地瞻仰、参观、学习,把示范基地作为红色旅游线路来精心经营;充分运用丰富的党史资源,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考察,尽可能多地创作反映我市党的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
《转载 2018年1月11日 河源日报》


Baidu
map